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农业绿色发展新内容、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可以揭示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农业绿色发展与减排固碳存在理论和改革实践两方面的逻辑关联。“双碳”目标指明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减排固碳和低碳转型是当前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抓手;在相关重点领域更需注重低碳与绿色协同发展。“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多目标协同性不足、多主体治理格局未形成、低碳科技水平较低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挑战,需将“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嵌入社会—生态系统,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探索相应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必须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即"四个发展"的重大战略。"四个发展"是青海深化省情认识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的构建模式和实现路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揭示的指导青海"十二五"科学发展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3.
“入世”既对我国农业带来享受成员待遇、获得下一轮谈判参与权、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有利于引进技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促进国内流通体制改革等好处,也带来对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业政策、农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挑战和冲击。面对WTO,我国农业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制定有利于结构调整、稳定农民收入的政策,树立竞争意识,实现农业发展的战略转移,建立农业创新体系和农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中国方案。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气候危机严峻、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转型时期驱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走深走实的重要依托。然而,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与国际传播语境嬗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情势也面临挑战。而许多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海外媒体、海外学界、国际智库等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通过权威性、大众化、学理性、专业化等不同特点的传播方式,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模式、意蕴进行阐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知与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宣传工作必须统筹国内与国外两路资源,充分调动海外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海外传播资源的优势,推动构建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多层次、持续化的中国理念海外传播体系,从而增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从绿色发展的条件、政策与实践着手,选取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结合全局技术和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决策单元的效率值进行测度,构建能源投入效率、碳排放效率和绿色发展绩效三个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开始逐步实施绿色发展政策,进行绿色发展实践,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绿色发展绩效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水平较低并且地区差距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亟须提高绿色发展意识,强调经济发展的健康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7.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支撑,环境规制是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从工业增长、创新驱动、能效提高、污染排放、污染治理、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综合性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省级层面的工业绿色发展进行了测度,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方面,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本地工业绿色发展;另一方面,环境规制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阻碍了相邻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政府应通过增强政策的针对性、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完善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等措施,强化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跃启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8-13
坚持绿色发展、文明发展,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昌邑市在黄、蓝“两区”建设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点谋划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净水绿畅“四篇文章”,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注重节能环保,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黄、蓝“两区”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及水土的流失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21世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绿色农业"建设在西北地区的推进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实现持久、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形成了新的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推动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同时绿色发展是“双碳”目标达成的必经路径,在分析两者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双碳”目标赋能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以“双碳”目标为抓手,提出要驱动能源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碳定价系统,形成消费领域绿色化发展长效机制等建议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