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仓 《中华魂》2011,(4):21-25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所谓伟大转折,“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迟开的国门 “三中全会以来”早已成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政治概念和口头语言。20年来历史发展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谈对外开放也得从三中全会说起。 邓小平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作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三中全会指出:“经济战线必须实行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经济方面看,以下三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我国的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2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特殊政策为特征的对外开放构成了中国政策型开放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过去 2 0年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 ,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注定其是一个过渡性的选择 ,是两种体制转型中的特殊安排。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然带来开放模式的根本变化 ,由原来的政策型开放转到制度型开放。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俄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3月,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果断地中止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同时宣布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从余粮收集制转到征收粮食税;从禁止自由贸易转到有领导的贸易自由;从直接冲击资本主义转到容许国家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对工业体制、企业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次会议继往开来,既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了农村改革20年以来的历史经验;又展望未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其中重要一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政策关注重点从搬迁逐步转到安置,政策内容由抽象到具体不断深化,政策目标沿着“愿意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好融入—有保障—协同化”不断延续升华。经对我们蹲点基地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安置区在各方面都比较精准地落实了相关政策,但还存在基础设施提升和维护管理费用政策落实不到位、举办集体经济与形成自营资产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不明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缺失、安置房出租管理政策缺失、搬迁过渡期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继续沿用—调整完善—新增补充”三维一体的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木材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主要木材产品的分类为依据,分别就其在2005年的进口情况作了具体分析;然后,通过对2005年我国木材进口贸易发展的回顾,分别从进口依存度、进口秩序以及进口方式三个方面总结了木材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为标志,中国现代语言学自起步之日起,就与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语言学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种程度的中断和冷落之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这种联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从而催化和促进了中国当代语言学从理论到方法的全面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语言学的进步,其成果也不断融入世界语言学发展的大潮,使当代语言学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美好前景。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语言学与世界语言学的接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以引进、介绍西方…  相似文献   

10.
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乡为主体转到以县为主体。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经费不足、投入主体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投入主体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投入主体的重心,加大投入量;扩大投入主体的范围,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20 年的历程, 创造了中国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即将步入21 世纪之时, 民办高等教育如何做好准备, 把握历史的机遇, 迎接21 世纪的挑战, 是关系到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机遇、挑战、危机和使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如龙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语言学的第一次转型始于19世纪末,从古代小说专注文献语言转向社会口语,开始关注语言规划和语文政策,开创了语法、语音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第二次转型从1978年至今,传统小学正经历现代科学化转变;注意语言系统各方面的关联,开创了词源学,历史和比较研究打通了南北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共同语,推动了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12,32(1):39-44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从巴尔干和中亚转到远东,其目标是争夺远东霸权。俄国利用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并随之调整了远东政策,于1895—1898年间对中国以经济渗透为主,推行"和平征服"政策,把在华势力范围由中国东北北部扩展到东北南部。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企图独霸,俄国远东政策由"和平征服"向"武力压服"过渡,并由此出台了"新方针",逐步走上"强硬"政策的冒险主义道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从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的结果看,1895—1903年俄国远东政策和实践在总体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立足世纪之交,本文反思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认为20世纪中国的发展,体现出急遽性、“世界历史性”、曲折性、进步性特点。改革开放20年,是20世纪中国现代化探索中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与逐步完善,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是中国20世纪对21世纪的成果馈赠,亦即对21世纪发展前提的逻辑规定。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于1964年3月22日在华盛顿举行第十六届年会,会上宣读了关于中国研究(Sinology 旧译汉学,也称中国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论文五篇。这些论文以及有关的讨论意见刊入《亚洲研究杂志》(1964年8月和11月)。这里摘译其中两篇论文,另外还摘译一篇讨论意见。文章认为,今天的所谓汉学已和法国人伯希和的汉学大不相同:从研究传统中国转到当代的中国,从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方面转到它的一般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规模、结构、功能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市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与日俱增的重要作用。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面临的市场结构因素和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10年(2011—2020)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以上海—深圳资本市场为轴心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增长极,并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全面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重心会发生重大调整,将从以需求政策为主向供需协调发展的政策组合转变。  相似文献   

17.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按照通行的指标体系衡量,中国属于科技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居20~30位之间。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隐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发挥后发优势,规则尽快与国际接轨,发展“新经济”,聚集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最重要的成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并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发展的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发动和组织中国进行“第二次革命”的过程中,断然指出,中国要尽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邓小平从理论基础、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具体政策等方面,提出和论证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以邓小平科技发展思想作指南,中国的科技发展,一定能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从农村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