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聚吡咯/二氧化钛复合氨敏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电力自组装和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吡咯/纳米二氧化钛(PPy/TiO_2)复合薄膜,并进行了表面电阻测试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利用平面叉指电极结构制备了PPy和PPy/Ti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有毒气体NH_3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PPy/TiO_2复合薄膜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均优于PPy薄膜传感器.同时测试了PPy/TiO_2复合薄膜传感器的湿度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3,4-乙烯二氧噻吩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薄膜的光学成分及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叉指电极结构研制出了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气体传感器,研究了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气体传感器对有毒气体NO2和NH3的敏感特性以及其自身的温度特性。结果发现,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气体传感器对低浓度的NO2和NH3都具有很好的敏感特性。该文还对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对NO2和NH3两种气体的敏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对基片表面进行化学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及自组装方法在基片表面沉积聚吡咯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吡咯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平面叉指电极制备了PPy薄膜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有毒气体NH3的敏感性及对?30℃~+60℃温度范围内、5.9%R.H~59.6%R.H范围内的湿度其敏感特性的变化,讨论了薄膜沉积时间对气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浓度为0~141ppm的NH3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氨气的响应及恢复特性也很好,当沉积时间为20min时,该传感器的NH3敏感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聚苯胺薄膜的电致变色特性构造的电极应用于F-离子的检测,在ITO电极上电化学合成了聚苯胺薄膜构建了PANI/ITO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CV)法、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别考察了PANI膜掺杂离子改变前后的电化学性质和电致变色性质的变化,通过电化学阻抗考察了PANI膜电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离子半径较小的F-离子能够取代PANI膜骨架上的SO24-离子,随着掺杂的F-离子浓度增大,从CV、UV-vis曲线中看到的电化学性质和电致变色特性发生明显改变,阻抗曲线的变化可知F-离子成功进入PANI膜内并改变了PANI膜的电学性质。UV-vis测试中掺杂态聚苯胺膜的Abs值与F-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到0.052mmol/L,即可检测的F-离子含量为0.988mg/L【国标GB 5749-2006,1.0mg/L】。本文成功的利用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性质构造电极进行阴离子的检测,该电极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广泛的应用阴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电子聚合物自组装超薄膜NO2气体传感器的研制从电子聚合物气敏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入手,利用新创掺杂诱导沉积法自组装工艺技术,结合传感器功能结构设计,生产出了掺杂态聚苯胺基片式超薄复合膜电阻型NO2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选择性好及无需加热常温工作等显著特点。 电子聚合物自组装超薄膜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科卞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印有电极的石英玻璃表面,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稀土离子掺杂的TiO2-20wt%SnO2复合薄膜.研究当测试频率为0.01kHz时,烧结温度和稀土掺杂量对薄膜湿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00℃和500℃下烧结的薄膜的湿敏性能要优于在600℃和700℃烧结的薄膜的湿敏性能;掺杂稀土离子的薄膜的感湿性能得到了改善,固有阻值降低;400℃烧结的0.5wt%La2O3掺杂的薄膜在45~95RH%湿度范围内阻抗值下降两个数量级;500℃下烧结的0.2wt%CeO2掺杂的薄膜在25~95RH%湿度范围内阻抗值下降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分析了催化剂在溶胶制备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制成的TiO2薄膜的性能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盐酸、乙酸、硝酸、硫酸等几种催化剂对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盐酸为催化剂,薄膜生长取向较好,晶粒尺寸较大,光透过率最好。  相似文献   

8.
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制备磷掺杂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研究了辉光放电气体压强(20~80Pa)对薄膜折射率、消光系数、光学带隙以及氢含量的影响;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气体压强对a-Si:H薄膜微结构的影响,并与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综合讨论。结果表明,随着辉光放电气体压强的增加,a-Si:H薄膜的光学带隙和氢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却逐步减小;与此同时,薄膜内非晶网络的短程和中程有序程度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法在Al2O3陶瓷基片上制备TaAlN薄膜,通过调节复合靶Al/Ta面积比调节Al掺杂量,研究了Al/Ta面积比对TaAlN薄膜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TaN薄膜中掺杂Al可在2θ为38.5°和65.18°处分别有立方结构的AlN(101)和AlN(202)相出现。随Al/Ta面积比的增大,TaAlN薄膜的沉积速率、电阻率、方阻以及TCR绝对值逐渐增大。当Al/Ta面积比为零时,TaN薄膜的电阻率和TCR绝对值分别为247.8μΩ·cm和12 ppm/℃,当Al/Ta面积比增大到29%时,TaAlN薄膜的电阻率和TCR绝对值分别增大到2560μΩ·cm和270 ppm/℃。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热失控现象引发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热失控气体特征量的有效检测对评估其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氧化碳(CO)是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过充热失控的重要特征气体。基于第一性原理建立了本征二氧化铈(CeO2)、铂(Pt)掺杂改性CeO2模型及CO吸附模型,从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态密度等方面分析了CeO2基气敏材料的改性机理和气体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本征二氧化铈吸附一氧化碳(CO—CeO2)的吸附能仅为-0.202 8 eV,表现出较弱的物理吸附能力,而铂掺杂二氧化铈(Pt—CeO2)对CO的吸附能达到-0.802 0 eV,表现出优异的化学吸附性能,对应的电荷转移值为0.029 0 e,掺杂Pt后CeO2的能带从1.933 eV降低到1.259 eV,对CO的吸附距离从3.183?缩短为2.021?。因此,Pt掺杂改性CeO2可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特征气体CO检测传感器的候选者,为开发高灵敏、低功耗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保温壁面上安装电热膜的方法,建立了空调模拟环境实验室,用于空调器制冷工况下的模拟环境研究.通过改变电热膜的加热功率,改变模拟房间的负荷大小.挂壁式空调器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送风、斜送风及下送风情况下,空调器出风断面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速和较低空气温度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磁光记录介质TbFeCo在常温环境气氛条件和高温加速应力条件下的可靠性对比实验,以及对组成元素的XPS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了只有经过多层结构保护处理的磁光记录介质才具有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镍配合物的室温固相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Cl2·6H2O与邻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得了Ni(Ⅱ)-邻苯二甲酸配合物(Ni(C8H4O4)·4H2O),采用化学分析、IR、TG-DTA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室温固相反应合成标题配合物的产率达85.6%,且以不同原料配比制成的配合物的组成相同,Ni(Ⅱ)与邻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1,配合物中邻苯二甲酸的羧基与Ni(Ⅱ)是以双齿桥式配位,在室温—200℃温度范围内,通过脱水和吸水,配合物显示了优良的可逆示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组成有机聚合物全光开关,由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作为激发光(532nm,CW)交替激发甲基红(Methyl Red)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薄膜样品(掺杂浓度6%),实验研究了薄膜样品的全光开关效应,并测量了采用单一的线偏振光激发下样品的全光开关特性.在室温(25℃)和200Hz的调制频率下分别用2种不同的激发光激发薄膜样品,即单一的线偏振光(8 mW)和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交替激发(8 mW和7.8mW),相应的开关调制深度分别为22.3%和98%.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偏振光交替激发方式可显著提高偶氮掺杂聚合物全光开关的调制深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室温固化环氧聚氨酯胶粘剂的方法,给出了该胶粘剂的合成过程及性能,研究了这种胶粘剂在室温下快速固化且获得最好性能的最优工艺条件和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6.
1992~1994年对13个抽品种果实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所列柚类品种果实贮藏后品质均有所变化,大多数果实的糖、酸、Vc及果形指数下降,而果汁率、可食率的变化并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金刚石/SiC复合材料,采用熔渗反应法,在真空环境和烧结温度为1500 -1 600℃的条件下进行制备。 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和在不同温度下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渗反应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致密度 高,烧结温度为l 550℃时得到的复合材料的硬度最高。反应烧结金刚石/SiC复合材料常温下的耐磨损性较好,但600 ℃下的磨损性能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18.
对谐振腔微扰法测试单晶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进行了分析。采用研制的TE_(10n)。模矩形谐振腔,利用标量网络分析系统与微机联网,在液氮温度和常温下对电介质材料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该测试技术可对常用微波介质材料在不同温度(如液氮、液氦及常温)下进行测试,且测试简便、迅速、自动化程度高,并且有测试材料某一方向复介电常数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