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英国英国贸易工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IT人才的短缺已达到顶点。1998—2009年,英国需要增加35%的IT人才,即从1998年的100万增加到150万,相当于这段期间需要增加86.4万个与IT有关的新工作岗位,或每年增加约8万个这样的新工作岗位。巨大的人才短缺促使英国政府着手调整其移民政策。英国的IT人才引进政策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了两次调整。1、出台高技术移民政策为了广泛地吸引外来人才,2000年10月,英国对外来移民的工作许可证制度进行了调整,重点是放宽对外国技术移民的法律限制。政府将鉴别人才的权力也下放到英国的著名跨国公司、科研机…  相似文献   

2.
人才济济 令人叹服 说起英国的人才,中国人会马上想到牛津、剑桥这两所世界驰名的高等学府。英国大地确实人才济济,其剑桥人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有78位,高出欧盟其它国家的总和。这就是说在英国剑桥得个诺贝尔奖没有多大稀奇,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碰上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基础研究方面,英国的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比美国还出色,成就更加昭然,涵盖生物、医学、信息、金融、教育等诸多领域。 重视基础 轻视应用 世界各国流行的说法是:“科研在英国,开发在美国。”这就是说英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人才辈出,但在高科技应用领域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才瞭望》2017,(13):56-57
英国 英国精算人才管理与认证体系较为完善,英国精算师制度在全球应用广泛,其核心是英国精算师协会. 管理机构 英国教育和就业部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在法律政策指导下,政府、产业、雇主三方共同派出人员构成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授权,由英国精算师协会和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两个机构来制定精算职业标准;证书和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设置精算考试课程;英国培训局倡议并提供人才培训,涉及精算学历教育、精算学会的职业培训和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政府机构、 产业机构甚至雇主共同参与,使得英国的教育培训与行业实际需求更为接近,有利于输出更具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英国移民局已决定从英国人才短缺的项目中,将IT技术人员删除,这表示未来想到英国就业的外国IT人才,在申请英国签证时将会愈来愈困难。根据英国移民局以往的做法,IT技术人员在申请签证时,可以享受快速通关的待遇,用以鼓励外国IT人才前来英国工作。在移民局认定英国境内的IT人才已不再短缺后,未来外国IT技术人员在申请工作签证时,将不再享受优惠待遇。另外,英国移民局决定在未来3个月内,对于英国的IT人力市场进行评估,因为英国的IT人才分布严重失衡,大多数的IT技术人员均集中在伦敦以及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结果造成其他地…  相似文献   

5.
英国奉行全球化的实用主义人才观,甘愿花巨资吸引已有研究成果的人才或者重金购买研究成果,也不会认同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人就一定是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英国在高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65-65
2010年10月30日,2010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白俄罗斯等国的嘉宾围绕“共享国际智力建设人才强国”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派克:人才管理的关键,需要导向、激励机制与信息渠道的通畅人才管理,关键是要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激励人才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当途径与方法。就我们学会而言,首先要关注整个产业以及客户的需要,尤其在英国。  相似文献   

7.
环球扫描     
子家 《人才开发》2006,(5):62-63
英国是一个人才“来去自由”的国家,不限制人才流动:一方面国家的人才往外流;一方面又大量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获得了成功。本期《环球扫描》摘编的英国首都伦敦的人才管理制度,很有特点,但愿能为读者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30日,2010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白俄罗斯等国的嘉宾围绕“共享国际智力建设人才强国”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人才管理的机制与体制问题、如何让年轻的海归人才发挥更大活力以及人才的自由流动问题,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英国实施学位学徒制将近8年,这种学位学徒制能够调动各行业利益相关者为人才培养的发展助力,构建良好的循环系统,促进人才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以职业实践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以南充高职教育中的财务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借鉴英国学位学徒制的优势,调动学校与利益相关的企业参与到对财务人才的培养中来。通过研究英国学位学徒制的发展过程,结合南充高职教育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学校教学模式和本地企业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助力满足学校、政府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共赢需求。  相似文献   

10.
人才测评已经成为企业快速评价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在美国,1/3的小企业和2/3的大公司都在它们的管理过程使用人才测评;在英国,有85%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使用人才测评,不少在职经理也被要求经常参加各种人才测评。在我国,人才测评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辞旧迎新之际,长沙市科技局举办了“长沙市外籍人才新年联谊活动”,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在长沙工作的外籍人才及随行家属近百人与各聘外单位代表欢聚一堂。长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宏益出席活动并致辞.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的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的比例名列前茅。长期以来素有“科研在英国,开发在美国”的说法。在生物、医学、信息、金融、教育等领域可谓人才济济,仅剑桥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就有78位,比其他欧盟大国一个国家的获奖人数都多。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日至12日,湖北省副省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梁惠玲率领湖北省人才工作代表团访问了英国、法国、比利时。代表团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举行了两场大型海外人才恳谈会,吸引了42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和留学生前来参加,现场共有3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205名海外人才及科研团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协议。同时,达成校际、技术和科研合作项目27个。外国专家对湖北尚贤爱才的引智氛围和开放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是一个学术传统浓厚的国家,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早已有之。为修补技术创新力上的短板,英国近年来从授课方式和就业制度上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的职教体系已成为该国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推动力量。英国的国家义务教育到16岁为止。据数据显示,义务教育结束后有85%的英国人会选择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英国职业教育形成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12,(6):57-57
2012年5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在英国伦敦举办海外招聘会。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本次招聘对象主要为中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招聘范围涉及60多个专业技术与管理岗位。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20,(1):14-15
2012—2018年上海市共计组织了440家单位派出出国(境)培训项目637项,培训人数12316人。其中,党政干部类人才3747人,占比30.42%;专业技术类人才6647人,占比53.97%;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1689人,占比13.71%;其他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及农业人才233人,占比1.89%。主要前往国家(地区)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其余依次为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芬兰、中国香港、瑞士、日本、荷兰、瑞典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5日至21日,我随"四川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赴英国培训班"对英国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考察。所见所闻,使我很受启发。遂写下此文,与大家共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吸引IT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业的兴起,世界各国对IT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把他国现成的高端IT人才吸引过来,为我所用,成了各国的首选。对此,美国首当其冲,第一个利用《移民法》大规模吸纳海外高水平IT人才。仅在1998-2001年期间,美国就发放了40万个H-1B签证。据统计,目前仍逗留在美国持此类签证的人数已超过150万。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是继美国之后,另一批大规模吸引高水平IT人才的国家。这些国家是运用了哪些手段,广招天下人才的呢?请看《世界各国吸引IT人才战略》一文。  相似文献   

19.
英国招聘与就业联合会(REC)近日发布的报告表明,英国正陷入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 根据REC的数据,4月份英国固定工作增长放缓至去年10月份以来最低.其中工程岗位需求最大,紧随其后的是IT和护士.同时,对临时工的需求也以今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20.
才市风向     
《人才开发》2005,(2):60-61
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预测:2005年全球及中国产业大趋势,十堰市人才流向首次出现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