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方卫平、刘宣文教授主编的《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于2008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本刊在2014年将延续过去几年来的学术传统,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联合组织相关学者就2013年度中国儿童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点评。本辑刊发的3篇论文分别就2013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理论、儿童社会学、儿童政策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刊在2012年延续过去几年来的学术传统,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联合组织相关学者就2011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点评,本辑刊发的3篇论文将分别就2011年度中国儿童政策、儿童传播学、儿童艺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邓琪瑛博士撰著的《海峡两岸潮州影系研究》一书,于2010年4月由河南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系列成果之一。全书共十章,三十五万余言,附有图片。第一章,潮州影的历史演变:主要考察潮州影的艺术渊源及  相似文献   

5.
本期将承续上期2010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专题,围绕儿童文化理论、儿童传播学、儿童艺术学、儿童文学相关学科领域,探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和思考这些领域儿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儿童与家庭、青少年犯罪、儿童保护、儿童福利、儿童文化和儿童教育等领域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思考,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现实处境的关注,也引发出一些新的儿童话题,例如虐童、儿童性侵、儿童自杀以及“星二代”等,这些都需要用专业的眼光予以严格而系统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学视野下,儿童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儿童早期社会文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之中.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文化就是游戏的文化,游戏的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了以“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回顾与展望”为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关学者分别就过去一年内儿童文化研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撰文进行了探讨。在回顾和总结2007年度儿童观、儿童法律、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艺术、儿童媒介、儿童营养与卫生、少儿出版等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的同时,学者们也就流动与留守儿童、儿童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儿童食品与用品安全、儿童动漫产业等年度中心话题撰文展开了深度的探讨。本刊将以“2007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为专题,分两期先后刊出其中一部分年度观察与思考文章,以飨读者。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系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儿童社会学、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年度述评。其中浙江传媒学院戴月华博士的论文从“儿童中心论”问题、“儿童精神”与“儿童自由”问题以及儿童研究领域、方法的拓展三个方面回顾了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的基本面貌,继而提出了对于现代语境下的儿童观与儿童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浙江师范大学张兆曙博士的论文在分析了“儿童与青少年文化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儿童成长环境”等2007年度儿童社会学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本年度儿童社会学研究的总体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等。浙江师范大学刘万伦教授的论文主要从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总结了2007年度国内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等的论文从“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两个角度切入,对于2007年度国内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化对儿童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综观2009年关于儿童文化的理论研究,可发现其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儿童精神特质研究、儿童观与儿童哲学研究、童年与青春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儿童成长所呈现的历史特质和文化容量都向当代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近年来,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儿童和儿童文化发展现实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中国儿童文化研究领域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从2009年1月开始,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相关学者就2008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各领域的学术进展展开了研讨。本刊将分两期选登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年度学术评论文字,以飨读者。本期发表的几篇论文,分别就2008年度中国儿童政策、儿童社会学、儿童艺术、儿童文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儿童游戏是儿童的生存方式,对于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游戏的探讨,更多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游戏与文化的关系,从时代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性别文化差异、制度文化差异四个方面来研究儿童的游戏行为差异性.重在说明游戏在传承文化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新书导读     
《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二十年(1994-2014)》(全五册),由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丛书主编唐亚阳系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丛书为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主题项目、2014教育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的结项成果。该研究将"文化"视为互联网发展进程的重要元素、关键特征,对中国网络文化20年间的发展历程、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儿童研究在多学科领域的辐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研究旨向,以及多元文化的观点交融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从2007年始,我们一直持续努力,旨在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视角对每年度儿童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取和累积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精髓,引发对中国儿童研究未来走向的思考。本年度,本刊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就2010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各领域的学术进展以及相关儿童研究现状展开研讨,并分两期选登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年度学术评论,以飨读者。本期分别就2010年度中国儿童政策、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四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儿童研究在多学科领域的辐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研究旨向,以及多元文化的观点交融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从2007年始,我们一直持续努力,旨在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视角对每年度儿童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取和累积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精髓,引发对中国儿童研究未来走向的思考。本年度,本刊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就2010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各领域的学术进展以及相关儿童研究现状展开研讨,并分两期选登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年度学术评论,以飨读者。本期分别就2010年度中国儿童政策、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四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课题成果及效应 由孙金荣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于2010年6月结题,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课题成果顺利通过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儿童发展领域中结合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在不断增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要基础性贡献,他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学派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揭示了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发展规律,注重环境在促进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199。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成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目前,我国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心理学阐述、借鉴和比较,但有关其理论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就以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立论视角,尝试阐释儿童文化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在方法上,倡导儿童主位的取径:将儿童世界去熟悉化,"转熟为生";以"人"的角度来把握和揭示儿童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王锋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113-113,117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常常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构建充满情趣的文化世界,对生活产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尊重儿童文化,应尊重儿童享有的权利;尊重儿童文化,应创造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尊重儿童文化,应构建走向合作与探究的生态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