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伯特·伯恩鲍姆在他的著作《大学运行模式》中,人为地构建了四种高校组织模式,即学会组织模式、官僚组织模式、政党组织模式和无政府组织模式,在每种模式中领导的角色都是大相径庭的。而现实生活中的高校组织模式可以被描述为控制组织模式,文章对该模式中领导的特质、责任和各种工作方法的论述,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制度性安排,由于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和政治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四种模式,即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德国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和东南亚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式的异同,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公司治理模式的认识,并可对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研用语料中提取出345个汉语词语模,对近40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模式对应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从形式角度来看存在减缩对应和易位对应,减缩对应主要是指“源模式”和“减缩模式”之间具有意义、词性、结构、词长的相应变化;而易位对应是指模标的换位会导致模标词性及语义、模槽词性、模式所指和造词数量的改变。从意义角度来看可分为近义对应和对义对应,近义对应是指模式义相似,近义对应模在语义侧重点、模槽词性数、优配音节数和模式色彩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而对义对应是指模式义相反或相对,对义对应模在模标语义、模槽音节、模式结构、模式色彩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描写和解释新词语模式的对应性,对深入挖掘汉语词语模的特征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文章以系统分析“模式”为基础,从教育模式目标、功能、培养方式和操作规程等四个层面提出了对“大学教育模式”进行界定的基本框架,客观地描述了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大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出了系统设计、建立学习型组织、优化大学文化、让学生做模式主人和改变学生心智模式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的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模式存在建设资金有限、赛后经营困难、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已不能适应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融资模式。BOT(Built-Operation-Transfer)、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等融资模式在国外体育场馆融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我国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更新和多样化有积极的意义。从融资难度、风险分配等方面比较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分析了体育场馆准公共产品特点对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场馆类型、场馆重要程度、融资和经营难度与期望目标四维的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会计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一些人力资源会计模式,这些模式都忽赂了对其自身可行性的研究。文章从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产权制度障碍等方面分析了这些模式在可行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期引起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可行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仍是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根据“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原则,目前我国食品监管采用的是分散式监管模式,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未能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为此,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其监管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以期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老年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稳定、持续供给的养老金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实施的瓶颈,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学界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的筹资模式存在筹资标准低、比例不合理、增值保值难等问题,认为应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的养老金筹资模式,并对如何顺利实施该筹资模式的具体途径和措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建国后青藏高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所提出的工业优先发展、农牧业优先发展、旅游业优先发展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区域条件予以详细分析,提出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状况、经济发展现实和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坚持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人本开发“三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并对特色经济模式、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人本开发模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指出了目前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及方法、师资力量及培养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离子沉淀、微波+离子沉淀、有机溶剂直接萃取三种方法提取绿茶中茶多酚,并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的提取率和纯度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再应用这种方法分别提取发酵型茶叶(红茶)和半发酵型茶叶(乌龙茶)中的茶多酚,结果表明绿茶的提取率高于乌龙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12.
藏族饮茶历史十分悠久,在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藏族喜好饮茶,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藏族饮茶习俗无论在茶叶品种、饮茶方式、饮茶器具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巨大.本文在分析中国茶叶出口增速放缓、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基础上,探究后危机时期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并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粤北是广东"采茶戏"的主要流行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粤北连县的采茶戏当地称其为连阳调子。连县传统采茶曲调的调式类属有单一调式和复合调式,而复合调式是连县采茶曲调的一个显著的调式特点。曲体结构,旋律构成较单一,以单腔式为主,但腔式变化较多,有重复、扩充、浓缩、拖腔、垛句、衬腔等手法的运用。句式结构均为乐段结构,从二句体到五句体再到五句以上的多句体。旋律发展较自由,没有严格限定,可根据歌词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处理乐句的长短,不太讲究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与茶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茶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创意的理念和运用。我国文化创意在茶产业中起步较晚,文化创意在经营模式、产品形态、品牌建设等方面运用不足,以此为契机分析提出以下措施:(1)文化创意改进经营方式;(2)文化创意提高宣传效果;(3)文化创意推进产品创新;(4)文化创意带动产品生产,以期促进文化创意在茶产业发展中的运用,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的国情出发,介绍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茶叶产业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茶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化茶区是“万里茶道”重要的茶源地之一,茶叶远销我国西北、蒙古草原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茶业经营活动中,安化遗留了大量与茶业相关的碑刻资料,客观上反映了清代安化地方政府对茶业的管控情况。从现存碑刻资料看,安化地方政府在茶叶生产、运输、贸易和采办贡茶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试图构建在政府管控下的茶叶市场秩序,以保障茶叶市场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对安化茶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社会动荡、管理者认识和能力缺陷等原因,茶业经营活动仍弊端丛生,违规经营屡禁不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社会大变局背景下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削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原与西北部少数民族之间的茶马交易形式,“茶马互市”促进了内地和西部地区经济上的交往和繁荣,密切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明清以后,安化黑茶因其独特的湖湘物产文化品质,成为内地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主要茶类,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融合。中国茶道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以“和”为精神指引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境界,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茶经过药用、食用而发展到主要作为饮用,并由饮茶逐渐形成独立的全国性的茶文化。饮茶是我国最初茶叶发现和利用的一个质的飞跃,是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起源于巴蜀。  相似文献   

20.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印度茶的崛起,汉口茶市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茶农、茶商均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在于印度茶园采取的是在英国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其规模经济产生的高效率,实非传统手工、分散经营、资金匮乏、厘税苛繁、信息不灵的中国个体茶农可比.这意味着,中国茶的成本必然高于印度茶,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晚清汉口茶叶市场虽然受到印度茶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时有剧烈波动,但整体贸易状况仍属繁盛.个中原因,概有如下三点一是俄国市场需求旺盛,常年刺激着砖茶的巨额出口.二是欧美市场仍看好华茶.三是国内需求大,这从晚清汉口茶馆业的蓬勃发展即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