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客家的形成《嘉应州志》(下文均简称《州志》)卷7《方言》载:嘉应州及所属兴宁、长乐(五华)、平远、镇平(蕉岭)四县,并潮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连平、永安(紫金)、龙川、河源、长宁(新丰)、和平、归善(惠州)、博罗一州七县,其土音皆可相通,广州人谓以上各州县人为客家,谓其话为客话.梅州之人,多来自汀赣.《州志》卷8《礼俗》谓:“今之土著,多来自元明,大抵多由汀州之宁化,其间亦有由赣州来者,其传次约在二十余世.”又云:“考宋之前土著日少,而汀赣侨寓者日多.考《长宁县志》方言有二,一客家音,一水源音.相传建邑时,人自福建(汀州)来此者为客家,自江右(赣州)来者为水源.”而今已不分,统称客话.  相似文献   

2.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客家渊源方面 ,有的学者断言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粤赣的土著” ,“客家主体是古越族人” ,而不是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其立论依据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居民是“古越族人” ,迁入该地区的中原人“属于少数” ;2 .南迁的中原人 ,其基本成员是男子 ,定居后才娶当地女子为妻 ,“客家妇女宗源是当地土著” ;3.据有关家谱记载研究比较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浙赣粤等省的土著。”本文列举事实 ,对此说进行了逐一批驳。指出随着一批批中原汉人南徙 ,该地区居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客家先民主要是汉人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 ,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3.
客家迁徙史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根在中原,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学术界及客家人士,在论述客家之形成与客家精神时,无不把它和中国古代人口迁徙史连在一起。他们认为:客家性刚强、重礼节、重道义、重理智、好学问、讲伦理,“均表现出中原民族气质。惟几经离乱,披星戴月,更养成坚忍卓绝、耐劳、耐苦、独立奋斗之精神,养成其向外发展,冒险犯难之精神”①。客家人“不是征服者,而是和平的移民,……他们经过艰苦奋斗,长期迁徙,终于抛弃了安土重迁的!日习,勇敢地走向世界各地,锻炼出一种坚毅不屈的客家精神”。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几经迁徙,“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客家与畲族早期关系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闽粤交界区域是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毗邻错居、共同活动的舞台。自唐末至宋元之际是这两个族群相互关系的早期发展阶段。唐末至北宋,其关系有一系列冲突、斗争,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南宋时这两个族群接触增多,彼此合作、融合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到宋元之际,在共同抗元的民族斗争中,畲、客之间的合作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他们之间的融合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一时期畲、客的大联合和以客家为主导的相互融合,为客家与畲族早期关系史写下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5.
赣南客家民间音乐是由客家民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其勤劳智慧的先祖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创造“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整个华夏文化宝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异卉。赣南客家民歌乃是若最具特色的代表,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文化背景极为复杂。今天的客家民系是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居住地,闽、粤、赣三角交界地,但历史上的客家先民在其居住地的那一天起,就长期处在一个居无定所的游离状态,当其他民系定下来时,只有客家还在飘忽不定中,与“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身世相关联。从历史学、社会学、民…  相似文献   

6.
灿烂的文明古国,悠悠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客家这支优秀的汉民族支系。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辗转南迁,逐渐扩展到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台湾、香港等省区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有近1亿的客家人。广西约有450万,占广西人口的十分之一,博白县约有70多万,占博白人口的五分之三。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他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博白的客家人对博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主要作用。对博白客家源流的探讨,寻“根”溯“源”,继往开来,以增强客家人与中原人之…  相似文献   

7.
客家先民经过五次大迁徙,在赣闽粤边区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天下意识、亲情意识、文教意识、忧患意识。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在新的历史时期,理应在传承和创新客家文化上下功夫,勇担历史责任,本文就整合客家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客家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8月中旬,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利用成立庆典之机,主持召开了首届四川客家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广东、陕西、北京、重庆,以及四川省内的近200名代表、来宾,集聚在四川省社科院学术讲演厅,共同讨论有关客家学研究的话题,极大地改变了四川客家研究长期寂寞的现状。大会共收到20余篇论文。现将有关学者在大会发言及论文中交流的学术观点作如下综述:一、四川客家源流研究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四川客家人90%来源于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一些代表对四川客家人移民四川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中旬,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利用成立庆典之机,主持召开了首届四川客家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广东、陕西、北京、重庆以及四川省内的近200名代表、来宾,集聚在四川省社科院学术讲演厅,共同讨论有关客家学研究的话题。大会收到20多篇论文。现将有关学者在大会发言及论文中交流的学术观点作如下综述:一、四川客家源流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四川客家人90%来源于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代表对四川客家人移民四川的时间、源头、原因以及…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因遍徙海内外而扬名的客家人,虽其得名原因及时间学者看法多异;但无论是带着客家名称外迁,还是在迁徙中得名,客家的发祥地都是以粤东北嘉应州为主的三省交界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持客家在明清时由交界地外迁中得名的观点,以为作为移民的客家,是在迁入地与...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汉族支系的客家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境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近一亿,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汉族民系。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是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是客家文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巫小黎 《学术研究》2005,4(3):120-124
客家文化从整体上作用于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张氏早期的恋爱小说是客家山歌的故事化, 是客家民间歌谣隐型结构在小说中的具体外化。客家人历史上形成的“男人在外乡, 女人在故乡”的家居模式对张氏小说人物关系的安排和命运产生巨大的制约和影响。张资平早期小说表现了作者复杂的乡土情感, 深蕴着客家人的恋乡情结, 同时又与“五四”时代主流话语汇合, 大胆暴露和批判客家文化中的落后消极因素和残酷野蛮的陋习, 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命运是客家妇女苦难人生的缩影。他早期的小说是生动的客家文化风俗史, 是认识、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的珍贵文本。  相似文献   

13.
詹伯慧 《学术研究》2006,(7):123-124
历来客家学者习惯于把粤东北客家、闽西客家和赣南客家视为中国大陆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客家板块,而散居其他地区的客家,包括台湾、广西、四川以及分散在广东省内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各县(市)的客家,大都被看作从上述三大板块播迁而来的客家。反映在客家方言的研究上,自然也就大都集中在上述三大板块客家话的调查研究上。至于散居三大板块以外客家人的方言,海内外学者在接触了解时,往往也会循着寻根问祖的途径,追溯这里的客家人和他们所说的客家话到底来自客家中的哪一个板块。拿广东中西部的客家人来说,就大都是历史上从粤东北原…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客家由明清以来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迁来的移民定居而形成,分“汀州人”、“广东人”和“赣州人”3支,分布在7个县市区的300余个自然村。赣东北目前通行的客家方言有“汀州话”和“广东话”2支。赣东北客家方言正处于衰颓演变过程并将最终消失,赣东北客家及其文化将融入赣东北主流的本地文化之中。对赣东北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赣江流域与客家民系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它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占有何等地位?这些都是中国客家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从赣江流域与客家民系迁徙、赣语与客家话之间的关系以及赣江流域在客家文化传承上的地位等方面来加以讨论,以期引起前贤同好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赣江流域与客家的迂徙 我们习惯上称客家民系形成以后生活于客家地区的居民为客家人。客家民系的形成,基本的地域标志在闽西,时代大致在两宋。赣南与粤东北大部分当今客家人聚居地则是客家民系形成之后在地域获得充分发展之结果。因此,本文所谓客家先民主要指自北而南迁徒,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同客家人重本溯源,敬宗睦族,他们牢记祖上训导:“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然而,通过对四川仪陇客家青少年语言态度等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入川已有三百多年的客家移民方言与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年轻一代客家人宗族意识淡薄,对四川官话、普通话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远高于客家话.为了更好地繁荣和传播客家文化,亟需转变青少年及家长的语言观念,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良好的客家话使用环境,扩大客家话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客家民俗舞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时代,由于战乱,客家人从北方迁徙到现在的江西、福建、广州等地,在这自北向南的长途跋涉过程中,客家文化不仅保留了民族古老的传承,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篇章。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客家民俗舞蹈生态文化体现了客家精神,它独特的表演方式、风格及内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客家民俗舞蹈也在悄悄改变。客家民俗舞蹈生态文化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行。文章主要阐述了客家民俗舞蹈的历史发展以及客家民俗舞蹈的内容、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台湾文学评论界第一次提出“客家文学”,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钟肇政就着手进行客家身份认同书写。钟肇政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可以从他对客家山歌、采茶戏的书写中清晰地看到;而他的客家硬颈精神认同书写,则表达了客家人傲然立世的豪气;客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大陆文化,有着深切的土地情结。  相似文献   

19.
台湾现代著名客籍作家钟理和自幼受到汉学教育,在日据时期,是为数不多的能用汉语创作的作家。他秉承客家文化爱国爱乡的传统,其作品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乡土情怀和客家情怀。他的乡土意识中渗透着强烈的原乡情结,他用客家人独有的语言形态记录着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体现出客家人特有的民族心理、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录台湾客家人文化发展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0.
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流传于广东省梅州各地,并随客家人的迁移流播到广东其他地区(如广州)。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丰富的遗产价值,梅州客家山歌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