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巡视监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方式。在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中,"党纪反腐"与"司法反腐"构成"制度反腐"的"两翼"。为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横向监督乏力、纪检监察体制吸纳社会监督力量不足等问题,应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高位优势"。要以"高位优势"彰显"独立性",增强巡视监督的威慑力;以"专项巡视"扩大"覆盖面",增强巡视监督的辐射力;以"过程防腐"推进"常态化",增强巡视监督的聚合力;以"制度反腐"加强"制度化",增强巡视监督的持久力。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罢免或撤换制度是全面实现党员权利,改革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党内民主改革的不断发展,党内制度建设的不断加强,建立和实施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已势在必行。就当前党内民主发展现状看,建立和实施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还面临着民主发育尚不完全成熟、配套的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仍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积极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探索,自上而下地稳步推进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内巡视制度是我们党为加强党内监督,在借鉴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党内的、自上而下的巡查监督形式。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均经历了三个阶段。现阶段的巡视制度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党内巡视制度的继承与弘扬。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以务实的作风拓展巡视深度。要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巡视成果的转化运用,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党内巡视制度是当前加强党内监督的一种全新的制度形式,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建立和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对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完善纪检机构领导体制、密切党群关系、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以务实的作风拓展巡视深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巡视成果的转化运用,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党内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核心,贯彻"三个代表"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才能端正党风,克服官僚和腐败,保证党的队伍纯洁,才能有效调动党内一切力量,提高执政党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党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监督在制度和实践方面得以加强,形成了一个以党的组织和党员及其活动为指向中心的党内监督网络,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监督形式多样化、制度化的发展,促进了党的建设,但党内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不力的主要表现为专门监督机构缺乏权威、注重了制度建设忽略了制度实施环节的监督,缺乏时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机制、不重视党内民主生活的监督等.为了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应主要从强化专门机构监督、加强党规党法实施环节的监督、突出党内监督重点、加强党内民主生活监督、把握党内监督的整体性、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并实现党内监督法治化等方面加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内监督体系”这一新的重要概念,并对完善党内监督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这反映了党内监督的深化,反映了党内监督领域的拓宽和党内监督目标的升级。新时代党内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主体、党内监督对象、党内监督内容等三个方面基本要素,以及制度、技术和指向三个方面连接要素。从应然角度和规范层面,新时代党内监督体系应具有主体方面的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对象方面的普遍性前提下的差异性,指向方面的自上而下、同级相互和自下而上的均衡,手段方面的制度和技术的组合等四个方面基本特征,其目标导向应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基本解决党内的作风和腐败问题、降低党内监督的成本、形成党内监督的闭环和确保党内监督体系的持续运行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且在不断发展。考察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可以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展开。从理论角度来看,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既植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中,又吸收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的党内监督思想的精髓;从历史角度来看,其党内监督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从现实角度来看,其党内监督思想对反腐败、党的纪律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等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8.
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主要路径,党内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内监督的主体和对象之间关系的不同,党内监督可分为自上而下、平行和自下而上三种指向的监督。这三种党内监督分别体现了党内的集中、平等和民主三种价值导向。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必须围绕坚持自上而下、平行以及自下而上三种指向的党内监督并重这一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条例》形成和最终定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种科学制度的形成,首先是思想内容奠定在先,用以体现思想内容的制度安排在后。在中国共产党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的今天,深刻理解《条例》背后的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于切实实践《条例》的规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其中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在完善候选人提名、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和完善党内选举程序等方面取得进展,以此来保障党内民主得以实现,使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虽几经磨难但不断发展壮大,党内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察与反思党内监督的历史,分析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曲折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利于为党内监督的进一步健全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上看,党内监督仍是党的建设的薄弱环节,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一是自觉增强党内监督意识;二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三是创新党内监督体制;四是加大惩处腐败力度;五是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内质询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其活动主要包括党内质询关系主体、质询关系客体和质询关系内容.党内质询权是指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对所在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问询,并要求所在委员会的相关机构或者部门在法定期限内,以法定形式进行答复的法定权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是党内质询的主要依据.目前,党内质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应当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以保障党内质询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党内权力配置的科学化,是现代政党政治始终关注的重大课题,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启示,是遏制腐败现象的现实需要,对于优化党内权力结构、促进党内权力良性运行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有关党内权力划分和监督制约的思想,对于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运行体系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党内权力配置体系改革,必须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建立科学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和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寻找着力点,努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监督问题的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以及列宁对党内监督、权力制约等理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可分为酝酿探索、徘徊前进、恢复重启、确立完善、全面拓展五个阶段,在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破解党的自我监督难题、筑牢党群关系的同心圆、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巡视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监督监察制度,日益成为党内监督的利器.新时代要继续加强巡视理论研究,促进巡视制度创新升级;要优化巡视制度组织结构,发挥巡视利剑强大威力;要注重总结巡视实践经验,聚焦强化巡视制度成效;要推进巡视融入整体监督,凝聚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16.
任弼时认为,发展党内民主,进行党内监督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并把这一原则在党内特别是在干部中进行充分的教育;建立和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巡视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以促进党内团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从重建组织架构入手,实现党内监督机构专门化;摈弃了大规模群众运动方式,注重制度建构;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实现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锲合;重视监督体系的完善,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互动,增强了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具体部署,并号召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近些年来,受党内制度短板、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监督机制缺失以及陈规陋俗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违背党纪国法,以功利性、隐蔽性、实用性、腐蚀性为主要特征的非制度化行为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蔓延,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为此,要通过强化"四种"意识、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惩防相结合、坚持短期集中整治与常态化治理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与大众监督的深度结合、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遏制和根除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党内选举的原则、功能、党内选举与党内监督的关系、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对策、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反腐传播出现信息非交互流动及存在群众网络反腐传播参与困境等问题,导致反腐主体之间传播失衡,呈现出网络反腐传播议程设置下的单主体性传播格局,带来网络信息集权弊端。本文从议程设置相关理论出发,论证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腐传播需要群众作为议程参议主体的回归,提出构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双主体传播格局。分析党作为网络反腐议程设置的议程决策主体,应高效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反腐传播,切实做好对线上和线下反腐信息的可控运行,维持与议程参议主体的传播关系平衡,以实现反腐工作实效的双重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