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箔再定义及其技术脉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认为,金箔是指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金薄片,常用于贴饰佛像或房屋构件、家具等器物,亦可用作衣饰。并非所有的金薄片皆能称为“金箔”,在技术上,由于乌金纸的运用,金箔锤锻技术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进而从金薄片的领域中相对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产业。规模化生产是金箔区别于其他金薄片的最本质特征。在金箔技术发展史上,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汉以前属于萌芽期,魏晋南北朝至宋代为形成期,宋以降是成熟期,其发展与佛教的传入、兴盛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9,(21):33-33
中国南京,古镇龙潭,第一张金箔诞生的地方。金箔锻造技艺世代相传,龙潭人在打造金箔的同时,也在打造金色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9,(25):I0001-I0001
南京金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五大金箔生产中心之一。企业创建于1955年,经过中国改革开放26年的发展历程,该公司已发展成以名优产品为龙头,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经营金(银、铜、铝)箔及其深加工系列产品、卷烟配套材料、包装印刷、机电、食品、商贸、房地产、酒店娱乐等30多个产品,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商业销售额49亿元,连续10年上交国家税收名列南京市江宁区属企业第一名。南京金箔集团所在地成为中国金箔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祥地,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金箔城”荣誉称号,并于2000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金箔集团为“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金箔集团也成为南京市工业旅游定点单位。  相似文献   

4.
蔡轶 《金陵瞭望》2006,(12):52-53
说到金陵“金箔”的历史掌故.自然说不完道不尽。但要讲继承传世品牌,我们便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被人称为“中国金箔大王”。“再现金箔光辉的人”——南京金箔集团总裁江宝全。  相似文献   

5.
曾丽娴 《金陵瞭望》2008,(22):35-35
1983年夏,一场特大洪水将刚刚有点起色的江宁金箔厂淹得奄奄一息.不但厂址被迫从花园乡迁到江宁县城东山镇,还带着197万元的负债,“金箔之花”几欲凋零。25年过去了,当年资不抵债的小厂却已变成产值10亿元,年利税超过1亿的“王牌企业”。而这一神话的缔造者,就是南京金箔集团总裁江宝全。  相似文献   

6.
刘霁  李沅  陈宁  殷荣海 《金陵瞭望》2008,(23):40-42
位于南京栖霞区的龙潭地区是我国金箔业的主要基地。近来年,龙潭启动了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箔业制造中心和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历程,而南京金箔也已启动了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精巧细致的金镶玉首饰,将细腻繁复的金箔与大气圆润的玉石融合,重现手工金饰之美;将金箔工艺与围棋相结合,在变化多端的棋盘上分布,展示简约之美;高科技的蓝牙耳机,外观独特之处加入金箔花纹。  相似文献   

8.
古老的蛙崇拜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文物,一是神话与民间信仰,两者互为表里.古蜀王国金沙遗址蛙型金箔与马家窑彩陶蛙纹有着传承关系;蛙型金箔象征了蛙崇拜祭祀仪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蛙崇拜南传与彝族先祖由蜀入滇相联系.古蜀王国在源于马家窑彩陶的蛙崇拜南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佛教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关佛教在岭南的研究,自上世纪以来便多有成果面世。但对佛教在雷州半岛的研究因史料罕见,较少为研究所关注,更未见有系统论述。该首次提出佛教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传入雷州半岛,认为佛教盛行于雷州半岛更有其深层的原因,天宁寺至今仍是佛教在广东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佛教文化事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走向。其典型特征是过去那种简单落后的佛教传播方式被各种新型佛教传播方式所代替。具体表现为刻经处的建立、佛学院的创办、佛学刊物的印制以及新式佛学研究的盛行。  相似文献   

1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此分析了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原因、它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由盛行到衰微的历史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佛教盛行,佛教教徒也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在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佛教与军事关系逐渐密切,充分反映了敦煌地区佛教社会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敦煌地区军事阶层(将领、士卒)与佛教信仰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讨论了他们信仰佛教的目的、方式以及信仰的对象。在文章的末尾讨论了敦煌地区的佛教文学与边塞文学中的军事文学之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丽时期佛教进入全盛时期,上自王室,下至普通百姓都普遍信仰佛教,佛教信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佛教为女性提供了参与经济活动的条件和社会交往的场所与机会。高丽时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礼和祭礼,没有太强的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而儒学思想作为高丽统治者的统治思想,重视孝道,在维护母权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相对于孝道,儒学思想中的贞节观念到高丽末期随着朱子学的引进,才开始有所强调,因此高丽时期的人们还没有女性必须要守节的观念,女性改嫁普遍,女性生活受到的限制较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唐代密教发展盛行,大量与密教相关的佛教医籍相继译出,唐代佛教医学的密教化现象愈发明显。通过梳理可知,唐代密教较为广泛地参与皇室与民间的医疗实践,而敦煌石窟中亦保存有不少运用密教咒术疗疾的唐代壁画。可见运用密教咒术解决各种医学问题是唐代佛教医学中密教化现象的重要表现,因此,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了解唐代佛教医学及密教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傣族神灵崇拜浅说朱德普1傣族的原始宗教和外来的佛教有过激烈的斗争,但在相互宽容、相互渗透又互为排斥的情景下长期共存至今。不过,动神、寨神及其它神灵崇拜虽然盛行于傣族各地,由于它既没有像佛教那样金碧辉煌的佛寺、佛塔、佛像,也没有那令俗人注目的身着金黄袈...  相似文献   

16.
宋初,学术思潮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儒学的复兴、佛教的衰落和《易》学的盛行三个方面。宋立国,鉴于五代分裂战乱的教训,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寻求为此服务的思想武器,这是儒学再次复兴的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风靡一时,佛教经济不断膨胀,与世俗地主阶级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导致物极必反,佛教至宋而衰;《易》为儒家“六经”之一,文字古而简约,便于发挥,适于宋人不依傍古人之学风,故而盛行。本文对这三种表现的共同理论取向亦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是我国历代君王中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自幼就受母亲信仰的影响,25岁时出家认真学习佛法数年,后来利用佛教理论助自己顺利登上帝位,并且援引佛教加强统治。同时,在武则天的大力推崇下,佛教广为盛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见,武则天的一生都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平安朝时代佛教盛行,信徒众多。往往笃信因果报应,厌恶现世,憧憬极乐净土。这种思想深深地浸透于文艺作品之中。本文从《源氏物语》出发,探讨作者的宗教思想特别是因果报应学说,弥陀净土信仰对其作品主题形成、形象塑造、情节安排及风习描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佛教在傣泰民族社会长期盛行,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人物、题材、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傣泰民族民间故事因此获得新的活力;傣泰民族民间故事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佛教借助民间故事的生动形象和特殊的传承方式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充分体现了宗教和文学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佛教在高昌盛行有一千余年,其著名的佛教石窟吐峪沟石窟是高昌现存最早,洞窟保存较多的石窟群。其精美的佛教壁画、佛教造像艺术,为研究高昌佛教文化及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吐峪沟石窟壁画为中心,分析早期佛陀、菩萨、飞天造像的基本特征,探寻其影响的来源,以还原最真实的高昌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对研究河西及中原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