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以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为代表的学术共同体开启了微观层面的量化法治评估实验,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新增长点和动力机制。实践法治观的生成以及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孕育释放出的信号表明中国法治的理论旨趣和实践面向,法治应当是一种实践行动,要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而非是观念巴别塔,但当前的中国法治评估仍存在着理论准备的先天不足。针对当前法治评估实践中类型构造和进路选择的表征与建构之争,选取了哈耶克的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这一理论作参照,哈耶克对建构论唯理主义的批判和进化论理性主义的洞见对于当前中国法治评估实践困局破解极具镜鉴意义。法治评估的制度性进路或价值性进路并非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同源同构的关系。法治评估应当立基于法治中国的具体情境,实现规则系统和行动结构的相容。  相似文献   

2.
翟宇 《晋阳学刊》2013,(3):73-78
苏格兰启蒙运动构成了哈耶克庞杂的学术思考和著述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重要代表人物的亚当.弗格森当然也不例外,尽管与亚当.斯密和休谟比起来,他对哈耶克的影响要小一些,但是他却在一些关键的观点上启发了哈耶克。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弗格森对社会秩序如何形成的思考对哈耶克的重要启发。有趣的是,正是哈耶克本人在他的浩繁著述中不断地提及弗格森对他的影响,使得哈耶克的阐释者们基本上追随了哈耶克的相关论述,从而采纳了哈耶克对弗格森的思想定位,而从未深入弗格森的相关论述来考察他与哈耶克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的传承关系,更没有对弗格森政治思想的定位作出有别于哈耶克的判断。因而,要充分把握哈耶克与弗格森政治思想的传承关系必须深入弗格森思想的内部,也唯有如此才能验证哈耶克相关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理性与法律"是法律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理性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缘于对理性的片面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与哈耶克的演进理性及其法律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理性的内涵,从而推动中国法治事业更为良性和顺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行法治国家建设,当前应当特别强化程序法治的思想意识,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惯例,充分尊重人之基本权利,通过程序公正来保障社会公正与和谐。程序法治是法治应有之义,实施程序法治必须树立程序理念,建立科学正当的程序法律制度,加强司法、执法过程中的程序法治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自发秩序理论居于核心地位.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继承了由孟德维尔始创并进一步由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斯密、休谟、弗格森等人发展的思想,并在批判继承中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对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和思想理论前提进行了发掘,并详尽介绍了哈耶克自发秩序的理论内容,同时以马克思的视阈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批判,从辩证的角度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6.
法治下的自由──哈耶克自由观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由涵义的解释并不是终点,关注自由的保持才更为根本。这是西方当代古典自由主义重要代表人物哈耶克自由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因为对自由抱有如此关怀,哈耶克才特别注重对法治的讨论。他重视冯·萨维尼视法律为自由之基础的法律观,并将自己“法治下的自由”理想建基于这种法律观之上。他相信,没有法律便没有自由,因而尤其赞同将法律称为“自由的科学”①。本文准备在阐述哈耶克自由理念之本质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和保障这种自由所需遵循的自发秩序原理和法治原理。  相似文献   

7.
老子与哈耶克之自然秩序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学界皆有人认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之自然秩序思想源于中国老子,哈耶克的自然秩序思想较亚当·斯密更接近于老子,老子思想孕育了现代经济学的精神。“无为”、“道”与“一般性规则”、“无知”等一般被认为是老子与哈耶克思想相通的方面,但通过比较研究可知,老子和哈耶克的自然秩序思想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貌似而神不同。其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旨趣殊异,各自代表或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从人性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其法治思想,认为法律应当具有至上性,制定出来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同时为实现其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还从立法和守法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这些法治思想的精髓,为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宪政意义上的“法治之法”和“法律下的政府”中的法律都是指私法,私法在建构新的宪政模式和维续自由的自生自发秩序中具有基础或关键作用。因此,只有私法才是法治之法的真正内涵,它也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基础性法律。但同时哈耶克又支持宪法的至上地位,将宪法置于私法之上,以宪法来约束私法的制定,宪法成为沟通公法与私法的媒介。宪法和私法的共同目的都是:自由社会的维续和个人自由的保障。宪法以私法实施为目的,私法成为哈耶克宪政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视阁下分析了哈耶克社会公平思想,指出哈耶克的公平分配观是以自由为基础,以效率为价值取向,认为市场竞争结果最为公平,反对任何由人为设计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同时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哈耶克的自由观在关于人类理性、自由秩序、自由基础以及经济与政治观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哈耶克强调有限理性,导出自生自发秩序,进而将自由界定为法治基础之上的自发性自由;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人的主观的能动性,站在自觉自由的高度,实现了自由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自由获得了完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论上,哈耶克受到马赫和康德的影响,尤其是康德的先验主义认识论对哈耶克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康德主义倾向的认识论,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并由此引出其有限理性论和自发秩序论。  相似文献   

13.
哈耶克的关于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自由秩序原理》当中,而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的思考亦是哈耶克论证自由主义思想重要论题。从《自由秩序原理》整体着眼,首先讨论哈耶克对于自由、责任的概念的认识和解释。最后,综合哈耶克分别对自由和责任的解释,探讨哈耶克对于自由与责任关系的认识:自由因承担责任而真正实现;个人自由领域与个人责任领域具有一致性;责任内容由自由决定。  相似文献   

14.
论法学教育中的法治精神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福 《东岳论丛》2006,27(1):176-181
法治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中人们对法治进行理性追求和崇敬的思想理念,是与制度层面以及法律实践层面的法治相辅相成的。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的灵魂。整个社会法治精神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法治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法学教育中重视法学知识和法律技能而忽视法治精神养成培养是当前法学教育的误区。法学教育应当强化法治精神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5.
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在复兴古典自由主义的同时,还集中批判了对现代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这一批判既有对某些既有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真切批判,又有对某些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的绝大误解,而且还与哈耶克自己的进化论理性主义社会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接受并回应哈耶克提出的理论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坚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6.
自由秩序与制度变迁──对哈耶克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够对中国的社会科学界产生整体性影响的当代西方学者,哈耶克是有数的几位大师之一。他跨越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广阔领域,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极具预见力的解释,以至于当今的中国社会科学界,无论是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法律学,都对哈耶克的理论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释。各类学科对哈耶克虽有不尽相同的阐释,但哈耶克对所有学科的共同意义,都来自于他的自由主义。一、制度是一种“自由秩序”哈耶克对人类理性和知识的自负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特别是对由于现代科学主义理想的扩展,而导致的人类科…  相似文献   

17.
米良 《学术探索》2023,(9):25-31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体系,包括国内法治及涉外法治两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国内法治的思想具有基础性价值,而涉外法治的思想则涉及到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同等重要。在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主张。这些主张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是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为国际法的发展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是哈耶克(F.A.Hayek)所创用,用以特指二战以来由于凯恩斯经济思想在宏观调控中的运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哈耶克对凯恩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解决失业和经济失衡进行了严厉批判。当前,就我国而言应从心理、政治层面预防"凯恩思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哈耶克的理论基于对两个前后相继的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而分别进行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建构。学界由于对于其政治理论论域的共同忽视,要么只关注其社会和法治理论,要么如Galeotti那样,认为其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之间存在内在冲突和不一致。实际上,哈耶克不仅在社会哲学和法治理论上出现过重大的理论转向;政治理论上也从最初的工具主义国家观,转向与其社会理论相适应的"园丁式"国家观,其政治理论与其社会哲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20.
司法是实现法治的关键。我国目前司法不公,司法队伍素质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我国法治化的进程。本文阐述了司法公正是法治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应当建立一套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提出了司法机关应当建设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法治修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素质司法队伍。并且为实现司法公正和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提出了几点司法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