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  杨宁 《南方论刊》2013,(7):7-11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在厘清内在矛盾和关系中,宏观把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民小康的必然要求。在公民社会逐渐兴起的当代,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不再是全能型、强制性政府,而必须重新定位为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和低碳政府。重新定位后的政府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是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纠正传统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和整体功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和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发展。公众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出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指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小康社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承接性、关键性和全面性要求我们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新世纪、新阶段,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基于中国发展的要求,中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十八大上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被中共十八大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观“天人合一”及朴素的自然伦理“仁民爱物”论等传统生态文化的扬弃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的传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中共指导思想之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强化其生态责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处于向工业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当前诸多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实施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文明建设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的先进性要求。在生态文明语境中,先进性不但体现了高水平,还代表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发展必须顺应生态文明进步趋势,才能保有全面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更进一步要求,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美丽中国是时代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卢霄  吕锦芳 《理论界》2022,(10):8-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让城乡环境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总概括。生态文明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目标。生态文明社会的逻辑缘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新要求、中国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三重逻辑的结果;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发展视角下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探讨,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的凝结与升华;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复杂系统,需要从其逻辑缘起及基本特征方面整体把握才能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标定位、行动指南、价值取向、实践路径、根本保障等方面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路。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新路径,而且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谭倩 《南京社会科学》2023,(7):46-54+77
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强联系,生态文明的实现是现代化强国的本真要求和重要表征。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向度的科学理据和价值意蕴,有助于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架构其生成逻辑。面对国内的生态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生态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路。从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理念、人类永续发展和解放三条主线出发,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向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对于引领人类生态文明向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等。我们要通过健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法规教育的力度;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等主要途径来进行高效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高校是培养英才的摇篮,是社会先进文化、科技、思想的孵化器,因此高校生态文明观的养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郑雅文 《南方论刊》2013,(12):11-13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还是贯彻“以人为本”以及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搞好“两型社会”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四个方面。全面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与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布局的互促耦合正向关联观之,现代化建设布局的调整是催生我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因应性重构的直接动因。在当前阶段两者之间存在张力和冲突,表现在现代化建设布局的均衡性与制度体系建构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与制度体系建构的侧重性之间的矛盾,现代化治理技术的进步性与制度体系建构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建构,应当从制度目标、治理体系、多元方法等方面进行多维度重构,摒弃传统单要素法律规范层级制度建构的生成思路,转而以综合评价标准的建构思路,围绕预防性、约束性、整体性和参与性等主导价值范畴,搭建以核心制度、基本制度为构造的融贯性制度体系,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的各项调试需求。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理念以来,中国已经在多元层面上数次提到建设生态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问题。总体看来,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挑战是中国推动生态现代化的主要动因。当前,中国生态现代化进程尚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生态问题在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逐步扩大生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和文化宣传、建立常态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行政文化的生态转型、推动绿色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梦视角来探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奋斗目标、实现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国家的生态富强梦,民族的生态振兴梦,人民的生态幸福梦.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建成生态小康和生态现代化,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条件:开拓中国生态道路是现实途径,弘扬中国生态精神是精神支撑,凝聚中国生态力量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祝伟 《理论界》2009,(7):14-15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为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运用和总结过程中取得的优秀成果,更是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路径的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