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将逐渐实现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既要创造每个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又要使社会发展宏观目标与个人的微观需求满足相耦合,在满足经济需求同时不断创造条件提升人的政治和文化需求层次,缓释人的精神张力,促使物质精神需求的平衡发展。同时完善人的需求结构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社会的环境、和谐与公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状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之后,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较大满足,他们基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但又高于物质需求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现状引起关注。文章基于对四川省成都市某镇11位五保老人的访谈,分析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及满足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需求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进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对自身缺失状态的一种观念性把握,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需求一维性、需求无度性、需求异化性等问题,使人沦为财富和欲望的奴隶,成为精神的漂泊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要教育和引导人们,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遵循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原则,科学确定需求满足度;着眼于人的需求多样性,遵循统筹兼顾原则,合理确定需求的迫切度;着眼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遵循依次递进的原则,不断提升人的需求境界。  相似文献   

4.
王晖  周勇 《人文杂志》2012,(5):61-66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知识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需要依靠产业来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由此应运而生。其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工农业和服务业本身,另一方面,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包括物质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人与人平等需求、社会稳定性需求等在内的文化需求。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文化需求满足的机制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和组织、观念创新,促进了包括器物,制度和组织,价值和伦理在内文化因子的发展,并最终满足了人类总量日益增长,层次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导向的研究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晏辉 《河北学刊》2007,27(2):47-52
资本与市场的发现及其广泛运用造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基于普遍交换之上的经济依赖性使人们愈来愈依赖于社会和所有的人,如若发展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多方面的需求,就得过一种公共性的生活。而公共生活则把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利己心等这些基本价值置于公共交往的核心位置,惟其人们自觉、自愿加入和退出公共生活领域的,交往者才是有责任的个体。公民伦理构成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文化基础,公共交往要求着同时也生成着公民伦理。公民伦理作为人们以公民身份交往时可以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乃是一种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它们是作为合作剩余而出现的,是通过反复博弈确立下来的,在确定的边界内具有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晏辉 《河北学刊》2007,27(3):39-42
资本与市场的发现及其广泛运用造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基于普遍交换之上的经济依赖性使人们愈来愈依赖于社会和所有的人,如若发展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多方面的需求,就得过一种公共性的生活。而公共生活则把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利己心等这些基本价值置于公共交往的核心位置,惟其人们自觉、自愿加入和退出公共生活领域的,交往者才是有责任的个体。公民伦理构成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文化基础,公共交往要求着同时也生成着公民伦理。公民伦理作为人们以公民身份交往时可以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乃是一种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它们是作为合作剩余而出现的,是通过反复博弈确立下来的,在确定的边界内具有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一、追求最大化利润与过度消费是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客观上步入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过份注重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了人们对舒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尽管人们已获得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但却仍然普遍感到匮乏,这是因为商品制造中增加了大量挑起人们欲求的成分,致使人们在欲望的驱动力下,不加节制地追求在外观上具有购买诱惑性的商品.但这种对表象和幻象的购买并不能给购买者带来满足感,而是将其推向如坦塔罗斯那般欲望满足永远可望不可即的境地.这些欲望来源于当代的消费文化,中介是大众传媒和广告.伪造需求的根本动因在于工商业对资本变现的渴望,工商业不断地制造且再生需求.伪造的需求使人们丧失自主性,在消费的过程中沦为客体,是工商企业实现商业资本变现的工具,最终个体在消费中被异化.只有当人们摆脱外界的操控,将消费直接指向于满足真实的需求,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9.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自身既为主体又为客体自我认识、反省、调节和实践以达到社会和他人无法给予的自我满足。人的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人们对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的奉献和索取。而人的自我价值一是在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在人的第一层次至第四层次需求无法给予自身满足的方面和时候的自我认识、调节、实践和满足;二是在于实现人的最高的第五层次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人的自我价值依存并渗透于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中并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它作为中介和桥梁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满足精神需求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杰恩 《东岳论丛》2005,26(3):27-30
和谐社会是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身心和谐的社会,能否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要受精神方面指标的影响。关注现阶段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困惑,解决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基础。一是处理好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关系,以凝聚人心、整合社会;二是正确认识、处理和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使人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理平衡;三是推进免费义务教育,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四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玖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就是 :“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 ,“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 ,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发展本质和核心问题认识的根本转变 ,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贾玉霞 《南方论刊》2011,(11):88-88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美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各大城市的美容行业蓬勃兴起,对具有高素质美容技能学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如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1,(10):36-36
作为儿女,面对年老的父母,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该了解老人的心事,满足其心理需求。那么,老人一般会有哪些心事呢?心事一:怕封闭老人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他们已形成一套属于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不愿接受新事物,但又怕被社会所抛弃;想融入社会,但又力不从心,种种矛盾困惑着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手机传播充分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基本实现。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显现出普适性、放射性的传播机制,人际传播动能极强,手机媒体传播机制具有“碎片化”传播的随机性与多样化特点.手机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交流的欲望。从手机文化传播受众需求来看,使用与满足正是人们使用手机媒体、构筑手机文化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发展阶段性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在其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中,审美教育对实现人生的跨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审美教育不仅满足了个体的情感需要,而且创造出了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是达至审美的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袁梅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25-127
奖励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奖励必须关注人们的心理需求。领导者对部属实施奖励时必须分析把握部属的不同需要和需要层次,满足部属对于公平的心理需求、参与的心理需求、特定的情绪状态需求、挑战性的心理需求,正确地实施奖励,从而充分发挥奖励的"鼓励先进,维护纪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预防性货币需求既不像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只取决于收入 ,与利率无关 ,也不像惠伦模型表示的那样与利息率始终存在稳定的反向变化关系 ,而是依人们收入水平、利息率以及生息资产变现手续费等的不同存在三种情况 :当人们收入水平没有越过温饱线或已越过温饱线 ,但不满足 y - y0 - 2btr >0的条件时 ,预防性货币需求不受利息率影响 ;当人们收入水平越过温饱线 ,且满足 y - y0 - 2btr >0的条件 ,但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 ,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具有正向变化关系 ;当人们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 ,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具有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满意度及其结构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已有理论及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对社会满意度加以界定,并初步确立了社会满意度的结构要素。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社会满意度的评量不能仅仅着眼于自身直接需求的满意度,还要考虑到环境需求的满意度。人们自身需求由一系列自低而高的需求构成,而环境需求则由与各种直接需求的实现直接相关的条件性需求构成。社会满意度与需求的实现与否、需求所处的层次以及人们的预期满足水平等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刊物装帧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每一位刊物装帧的设计者,必须更多的了解人们的审美需求,紧紧抓住代表时代文化风格的设计形式,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创作能力,才能适应人们对刊物装帧设计提出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的人,既具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具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获取利益的角度来说,人既需要获取物质利益,又需要获取精神利益。作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了调动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往往用物质手段或精神手段给予劳动者以一定的报答、补偿和激励,即形成所谓物质刺激或精神刺激。在当前不断增强商品意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