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别阐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和《租赁》征求意见稿关于售后回租会计处理规定的基础上,依据租赁准则和租赁征求意见稿分别对承租人售后回租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产生不同影响,据此评析征求意见稿不完善的方面,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晋 《南方论刊》2014,(9):60-62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全球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通过合并进行重组扩张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交易形式也对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表达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国际上IASB和FASB相继取消企业合并中的权益结合法,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非同一控制采用权益结合法,《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现行最权威的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处理提供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财务舞弊的空间,使企业能够通过非经营性损益财务处理达到粉饰利润的目的,本文将分析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下对于利润操纵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云 《江西社会科学》2000,(Z1):230-231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文称债务重组准则)从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对规范我国企业债务重组会计核算行为,进一步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准确计算损益,笔者提出两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尚须完善或修补的问题 :一、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资产的计价标准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为宜 ;二、对于非货币性交易 ,无论属于哪种类型都视同销售确认损益 ,且在信息披露时把这部分损益予以单独列示 ;三、持有资产用途的改变是盈利过程完成的本质 ,应将其作为盈利过程是否完成的确认标准 ;四、应将以旧换新销售排除在非货币性交易之外 ,遵循收入准则进行会计换算 ;五、换出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交易损益 ,应记入“其它业务支出”或“收入”中 ,而不应记入“营业外支出”或“收入”中。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分行业会计制度不同 ,其中许多规定需要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依靠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职业判断。本文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土地使用权”核算中的六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马敏 《理论界》2006,(8):256-257
会计准则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前提,损益确认应符合配比原则,但由于稳健性原则的干扰,导致相同的交易和事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但有违可比性原则,而且导致会计数字游戏盛行。准则的基本原则体系本身应体现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基本原则之间不能有冲突,如果有冲突,则无法适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要以会计的基本原则推翻会计的具体规定,这些具体规定可能会导致企业为了迎合或规避具体规定而做出业务和组织安排。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标志着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该准则中规定的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与传统的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从会计主体假设的角度分析年金基金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针对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主体的特殊性和年金基金会计信息生成的复杂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对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实务处理以及生成高质量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有关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所得税的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就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迫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迅速接轨,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准则的内容,给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我国会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两年多的执行,影响新准则有效实施的障碍日渐明显,其中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可靠性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我国对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目前已形成了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7月1日起修订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它的原则指导下,到2005年1月我国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已有16个企业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不分行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提取和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其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收法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会计核算主要以《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申报纳税则主要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为准绳。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使得企业在申报纳税时必须按照税收政策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计算会税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相似文献   

12.
对《公司法》修订后的部分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变动,其中涉及到会计核算问题: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相关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会计处理等。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对上述问题的会计核算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该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相关准则制定的有益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从根本上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在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保持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特色。在阐明该准则制定的制度背景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两类企业合并形式,分别结合实务举例说明了准则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有效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建立良好的会计秩序,满足各方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在政府监管、利益相关者、税收法规协同、会计基础、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其有效执行的问题.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的对策建议:其一,优化执行《准则》外部环境,加大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执行《准则》的宣传力度,缓解小企业执行《准则》发展压力;其二,增强小企业执行《准则》的内部动力,切实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转变小企业所有者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规范公司治理;其三,全面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专业技能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份财政部印发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都做了具体规定,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趋同又具有中国特色。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该准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赵述 《理论界》2004,(5):231-231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渐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在现行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研究论证。一、人力资源是否成为企业资产范畴支持“人力资源资产”观点的学者认为,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人力资源符合资产内涵。一是职员一旦受聘,企业即通过支付工资等形式,取得对职工受聘期间的劳动能力资源使用权,所以它能被企业拥有或控制。二是人力资源可以用货币计量…  相似文献   

17.
追溯董事的连带责任、确保债权人权益的思想,将持续在国内《公司法》中得到体现。随着相关法律的日臻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也应起到协调作用,特别是在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应用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上,要适度兼容于法庭证据采纳的标准,以救济处在信息不对称劣势地位的债权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我国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则,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和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逐渐深入,我国会计核算、管理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加以研究和总结,旨在推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紧密结合资产评估和会计计量准则与实务,从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要求的角度,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将二者联系起来的一系列规定。不仅在理论上促进两套体系相互融合,而且在实务中有助于企业会计人员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相互协调,有利于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专业优势和提高会计计量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制造成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