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学者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出置疑。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后表》虽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二、《后表》不是张俨、诸葛恪伪造;三、《后表》用语与诸葛亮习惯用语符合;四、《后表》立意与诸葛亮行为一致。由此可知,《后表》是诸葛亮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后出师表》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冬十一月;这种记载是错误的,由此造成一系列疑难问题.真实情况则是,诸葛亮于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冬十二月写作《后出师表》;由此出发,一系列疑难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释.恢复《后出师表》的本来面目,有利于深刻理解和宏观把握诸葛亮的心路历程和行动轨迹.  相似文献   

3.
建兴五年,诸葛亮伐魏前上《出师表》,详细规定了刘后主与辅佐大臣各自的职责所在和应遵守的政治伦理秩序,设计了蜀汉统治政权的权力架构及运行方式。次年又上《后出师表》,对一年来军国大事的实际状况作了全面的说明和解释,提出了辅佐大臣应坚持的道德操守,确立了蜀汉统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两份《出师表》是蜀汉建国后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你亮叔我要跟你嘚巴几句:你爹出来混,半道上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三块,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但是你爹留下的保镖还很忠心,出去砸场的那些二杆子也都不想要命了,这些都是看在你爸往日给钱的份上,现在想报答罢了。  相似文献   

5.
乐毅《报燕惠王书》和诸葛亮《出师表》,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上书给后主的。因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的相似性,文体与上书对象的共同性,两篇文章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情感;又因写作目的及作者的身份、处境的不同,二文在选材重点及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小说着力表现的是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这三个接力式的人物,他们是三国这段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强者,其他人物都直接间接地陪衬或烘托这三个人物。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的三位最杰出战略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家;诸葛亮完整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毕生坚持复兴汉朝的战略目标,成为第三位的战略家。罗贯中在主观上力图使曹操妖魔化、鲁肃边缘化、诸葛亮神圣化,但是终究无法改变他们战略家身份的实际层次。  相似文献   

8.
9.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历来是翻译研究中的讨论焦点。通过阐述三者的内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格律的角度重新解读"信、达、雅",以《出师表》的三种英译文为例,探讨在翻译中如何做到由"达"至"信",由"雅"至"达",进而至"信"。  相似文献   

10.
正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版次:2011年11月第一版本书简介:毛泽东曾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诚然,粉饰者的谬导会让你的历史观慢性中毒,一些脸谱化的历史课本又会使你曾经活跃的思维僵化。翻阅本书,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历史是这么回事儿!这本书能让你透过庄严肃穆的正史。发现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并未蓄意鼓吹“与抗战无关”论,只是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的自然延伸,但在抗战情势下,更加不合时宜。批评文章易见的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显示了论争另一方观点和方法的片面性。更多的史料表明,粱实秋的“有关”与“无关”,实乃“直接有关”和“间接有关”之谓也。  相似文献   

12.
《刘丽川上天王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川上天王奏》两种版本最先均由罗尔纲先生公布,其来源清楚,流传经过也明白清晰,版本差异的原因是其中一版本由书手改篡、摘抄或漏抄所致。该奏折末尾没有写明具体上奏日期,可能是刘丽川不明太平天国历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赵成庆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监察官,一生为官历经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惠宗六位皇帝,由正九品累官至御史中丞。"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以及文献记载,其为官刚正,激浊扬清,不仅兼任过通奉大夫、资善大夫,并在至正年间任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等职,其对于元代中后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其后代至少十余人在明清两朝于多地担任要职,施政于地方,可谓功勋世家。  相似文献   

14.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农村,服务农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本文在概述了“三下乡”活动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科技文化卫生方面,就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如何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会防范教案:甲午战后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晚清中外关系研究往往强调了甲午战后民教冲突的一面,而从未提到过传教士迫切希望减少这种冲突并为此作的努力。虽然清廷两派在基督教问题上的分歧导致1895年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的成效甚微,但清廷高层的改良派官员与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的交往和了解成为基层民教冲突影响高层政治决策的中间环节,预示了日后清廷修正基督教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明史·兵志》作为人们研究明代军制时经常征引的基本文献之一,其成文过程亦不容忽视。与整部《明史》的成稿过程一样,该《志》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纂修。其阶段性的成果分别是万斯同《明史·兵志》、王鸿绪《明史稿·兵志》、张廷玉《明史·兵志》。  相似文献   

17.
对江油戍有关史实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国后期曹魏征西将军邓艾走阴平道伐蜀,占江油戍,攻成都,降刘禅,是中国历史重新走向统一的一件大事。邓艾伐蜀成功,既巩固了司马氏在曹魏集团之实权地位,又是导致中国历史结构重新整合之关键,其在中国大历史上的意义至为重大。而对于地方区域社会而言,邓艾从阴平道伐蜀,对于今涪江上游平武地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对江油戍的情况之梳理出发,考辨这一关隘之设置时间、具体地点,在此基础上讨论邓艾伐蜀之战的意义,兼论及掩盖在大历史背后的“小事件”对地方史的叙述结构塑造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战画史》是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曹聚仁撰文、舒宗侨配图,上海联合画报社1947年5月出版的一部全面记录中国八年抗战始末的战史。曹聚仁从日本社会、文化与民族性入手,细致地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及战争胜负的深层因素。该书存信史、究成败、诫来者,显示了作者化繁为简的史笔和高屋建瓴的史眼。曹聚仁的日本观,在近代以来中国认知日本的文化链条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