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译谈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把汉语中“民族”一词及相关词语译成英语,或者把英语中nation、nationality、ethnicgroup、people等词及相关词语译成汉语,都是颇费心思而饶有趣味的事情。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多义词,翻译中必须对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有准确的理...  相似文献   

2.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介词“向”的习得上存在一定困难,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困难的原因之一,有必要对“向”字句与英语对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介词“向”后宾语语义角色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将各次类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结构进行归纳。与之比较,发现二者动词中均以及物动词为主,但汉语双宾语动词较多,而英语单宾语及物动词较多,指出英语动词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动词差异部分可能会导致习得中的偏误。  相似文献   

3.
《钦定骼体全录》是康熙年间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撰写的满文解剖学著作,记载了大量的满语人体词语。通过语义分析、理据分析、多语言对比分析,探讨文明进程、生计方式、认知方式和文化接触对满语人体词语的命名模式的影响。满语人体词语是在清朝西医东渐过程中直接“嫁接”在西方近代医学的结果,理据比例的显著异常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科技水平的差异,缺失的词语也体现了满汉接触过程中思想观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王松槐 《民族论坛》2007,(12):42-43
不论从形态特点、语义构成来看,还是就其词性,、体色彩及修辞作用而言,重叠词都是独具特点的。以重叠的方式来构词是一种较古老的构词法,然而,在现代英语构词中,它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且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新词。本文将从重叠词的语音、语义、拼写等方面作一些探讨,旨在对重叠词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佤语词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佤族的社会历史有着密切关系,从生活环境来看,佤族居住在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语言中表达这类事物的词语较多。佤语复音节动、植物名词不仅数量大、语义类别相对复杂,而且不同义类的词在构词、造词、构形等方面都颇具民族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是外来词增多;港台词语大量涌入并与普通词汇并存;术语增多并趋于普通化;新词语中出现词群现象。透过这些新词语,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义项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而后阐述叫板的性质归属应为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进而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进行区分。最后,文章立足于多种角度就旧词新义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义项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而后阐述叫板的性质归属应为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进而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进行区分.最后,文章立足于多种角度就旧词新义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汉语拼音为主的汉语字母商标词已不能满足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汉语字母商标词的英语化已成大势所趋。汉语字母商标词的英语化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这种“英语化”了的字母商标词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聂素民 《民族论坛》2013,(4X):100-102
跨汉英东西南北方位词文化的异质性,给二语习得者的语义认知带来了障碍与干扰。本文分析这四个方位词在汉英词中的概念与文化认知,比较其在汉英文化认知下的语义异同。关注汉语方位词的空间关系与文化意义,为学生感知与认知英语方位词奠定基础。重视研究汉英词的语义概念与文化认知,挖掘汉语方位词的固定词组与英语的文化差异。为学生建构新的文化知识,并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从而发现相同意义的词却潜伏着不同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11.
跨汉英东西南北方位词文化的异质性,给二语习得者的语义认知带来了障碍与干扰。本文分析这四个方位词在汉英词中的概念与文化认知,比较其在汉英文化认知下的语义异同。关注汉语方位词的空间关系与文化意义,为学生感知与认知英语方位词奠定基础。重视研究汉英词的语义概念与文化认知,挖掘汉语方位词的固定词组与英语的文化差异。为学生建构新的文化知识,并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从而发现相同意义的词却潜伏着不同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12.
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汉语“民族”一词的起源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从日文中借引过来的。梁氏 1 899年所著之《东籍月旦》中 ,出现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民族竞争”等术语 ,这是汉语“民族”一词的最早来源。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 ,中国古代虽有“族类”、“邦族”、“国族”、“部族”、“种族”等词语 ,但汉语“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 1 882年王韬所著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 ,汉语“民族”一词的出现时间为 1 9世纪后半叶 ,而其普遍使用是 1 90 3年梁启超将瑞…  相似文献   

13.
鲜卑语言解读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传统的考据学方法对白鸟库吉于 80年前解读的一批鲜卑词语进行了重新审订 ,并在其基础上补充了前人没有注意到的“若干”、“去斤”、“普”、“阿六敦”、“贺六浑”五个词 ,同时提出了利用鲜卑人名字来考释鲜卑词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工作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藏文《大藏经》概述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 “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包括显、密经律。主要是佛教的原始经典。按拉萨版《甘珠尔》编排内容,大致分为律部、般若、华严、宝积、经部、续部和总目录等七大类。  相似文献   

15.
以语言调查所掌握材料和语言接触理论为依据,将分布于百越之地广西宾阳平话和壮语的"吃"类词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的对应关系和联系。认为,壮语与汉语之间具有同源关系,但在语言分化以后则表现为接触关系;单个词的语音对应现象固然可以证明语言的接触现象,有词族对应的语言现象也并非全然都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16.
大学汉语文"注释"的编写,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体现汉语文的特点,突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理念.在所注词语的选择上,要依据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和蒙古族大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具体的认知而定(如,除了选择一些较难理解的实词外,还要选择一些虚词,汉民俗词语等).在词语的具体注释方法上,要做到有释有例.  相似文献   

17.
李超 《世界民族》2011,(4):95-96
曾经有学者认为汉语"民族"一词是古汉语的固有词语,而且在《南齐书》中就已出现。本文通过对西晋王浚妻华芳墓志的解读,指出"民族"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晋永嘉年间,比《南齐书》中的实例早约200年。  相似文献   

18.
存在动词是汉藏系语言动词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它具有某些特殊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弄清存在动词的语义来源,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轨迹。一、“有”和jod汉语存在动词“有”的上古音属匣母之部,读作”①。上古汉语中“有”与“惟”音同,可借“惟”为之。王引之《给传释词》云:“薛综注《东京赋》曰:‘惟,有也。’《书·酒浩》曰:‘我闻惟日’,‘我闻亦惟曰’皆言我闻有此语也。《诗·六月》曰:‘比物四骊,闲之维则。’言闲之有法也。””惟”上古音属余母微部,读”据此,“有”当读作“,否则“有”和“惟…  相似文献   

19.
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民族研究学界长期认为 ,中文“民族”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文献 ,是近代由日本创造并传入中国的外来词 ,这一通行多年且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缺乏根据。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民族”作为名词形式应用于宗族之属和华夷之别的一些例证 ,证明了“民族”一词是古汉语固有的名词。在近代中文文献中 ,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出现在 19世纪 30年代。日文中的“民族”一词见诸 19世纪70年代翻译的西方著述之中 ,系受汉学影响的结果。但是 ,“民族”一词在日译西方著作中明确对应了volk、ethnos和nation等词语 ,这些著作对nation等词语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 ,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民族”一词不属于“现代汉语的中 -日 -欧外来词”。  相似文献   

20.
在词中不表示基本意义,只能加在词根前后表示词的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成分叫做附加成分。(qo∫umtfε) 维吾尔语的附加成份可以分为构词附加成份(sφz jasibutfi qo∫umtfilar)和构形附加成份(S φZtyrligytfi qo∫umtfilar)两类。其中构词附加成份地位更加重要。但它们不全是维语中原来就有的。其中一部分是从外语中引进的。这里我主要谈的是维语从阿拉伯语、波斯语吸收的构词附加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