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由权力滋生腐败可以得出推论,先有权力而后才有权力的腐败。腐败的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而公共权力的赋予和运行是通过制度来实现的。因此,要想使权力始终成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工具,就应该通过制度来规范权力,通过完善制度,让品行不端者无法拥有权力,也让有权者不能滥用权力,以期达到预防和控制腐败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家文化"及其泛化的影响,造成公共权力的私人情感化,使各种制度的执行缺乏刚性,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乏力;传统"官本位"文化造成广大民众对权力的普遍崇拜、恐惧及依附心理;传统文化对官员的制约"重内省,轻制度"思想的影响,导致权力制衡机制不完善;我国民众主体意识不足,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缺乏国民心理基础。因此,反腐败必须改造落后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3.
行业协会的公共权力包括行政管理权和自律权两种类型,前者来源于法律、法规授权或政府委托,而后者则出自会员通过契约的让渡.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公共权力都有可能偏离其预定轨道、背离其追求公共利益的本原目标,行业协会所享有的公共权力也不例外.现实中,行业协会公共权力的"懈怠"或"滥用"现象并不罕见.要保证行业协会的公共权力在既定轨道上正常运行,以法律角度看,应当分别从设立体制、权力规制、救济途径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既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带来重大的社会损失。针对目前我国政治领域所存在的"失范"现象和越轨行为,有必要在公平、廉洁、透明、高效的规范内,从权力意识文明、权力制度文明、权力行为文明等方面逐步提高我国公共权力的整体水平和运行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腐败,即在学术领域里出现的"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的现象和行为.目前,学术腐败在学术产品的生产过程、出版过程、社会化过程等诸环节中均有表现,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是学术腐败深层制度诱因;以个别权力制约权力使学术腐败禁而不止、歼而不灭;根除学术腐败,必须调动大众的力量,以大众的权力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的"悖论"是指公共权力"善"的目的和"恶"的可能的矛盾.近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围绕如何解决公共权力的"悖论"而展开的,即对公共权力可能的"恶"进行控制与约束,以实现公共权力"善"的目的.其中,责任就是对公共权力的一种最基础性的控制.由于政府的工具状态与"公共人"的角色定位,以及行政权力具有权利与义务的双重规定,公共行政领域应该用责任取代权利.  相似文献   

7.
坚持经营城市和规范公共权力运作的有机统一,是福州市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启示.一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特殊作用;改变政府管理和决策方式,强化公共权力运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调整治市方略,坚持法德并济;注重治市效果,盘活城市资源.二是要在经营城市中规范公共权力运作,加强责任检查和追究制度建设,实行运权与"创收"相分离,坚持程序化操作,并进一步健全成效跟踪机制.三是要在规范公共权力运作中增强主体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率先垂范精神、能力素质与"服务第一"意识.  相似文献   

8.
围绕建立反腐肃贪的新机制,提出建构更加有效的人民对官员的监督制度;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增大人民"选拔干部"的权力;建立人民群众对官员行使公共权力过程的动态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9.
政府要完成自身的使命,进行公共管理和政治统治,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权力.政府手中的权力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公共权力.权力的公共性是政府权力的根本属性,是对政府应然状态的确认,然而在实然层面上,却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之所以会出现"异化",其根源在于公共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矛盾.从伦理学角度讲,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公共权力进行伦理规约,这是因为政府权力的公共性与伦理"普遍物"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的强制性使其具有扩张和被滥用的可能性,从而出现公共权力异化,并在社会生活中直接表现为权力腐败。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结构的调整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经济根源,集权政治遗风的影响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政治根源,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的缺位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法制根源,政治伦理建设的滞后是公共权力异化的道德根源。有鉴于此,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公共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加快权力结构调整,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加快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行政;构建新的政治文化,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制度与人格相互构建,行政人格的生成与社会治理制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权制和法制模式中,由于相应制度中伦理道德的“等级化”和“虚无化”,行政人员分别被塑造成依附人格和工具人格。随着服务型政府从理论走向现实,社会治理发生了重大转型,道德被重新凸显,德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进而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获得了制度性的保障。也只有在德制中,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才会得到普遍性的生成和自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面对价值选择空间时囿于某种压力做出了暂时选择较低层次行政价值的行为,它的危害表现在否定行政人员的德性、破坏正常的组织制度、营造消极的组织文化、降低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行政行为伦理妥协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存在的行政伦理困境,上级和组织的制约,行政人员缺乏伦理决策技巧。我们应该通过塑造超越性身份认同,构建道德化的行政制度,实施系统有效的救济手段,提高行政人员伦理决策技巧以及培育公共信仰、营造道德氛围等手段来压缩行政行为伦理妥协存在的空间以致最终根除它。   相似文献   

13.
宪政制度设计思想为规范政府权力,促使政府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制度设计思路。从宪政制度设计思想出发,思考政府转型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通常有两条进路:一是通过规范分权来规范政府权力,使政府超越于市场与社会,自主地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二是调整政府权力与社会组织的权利关系,促使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治,从而防止政府权力变异,促使政府承担其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边界是公共权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界限,它本质上体现了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系。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共权力与市场、社会边界的调整和再造,形成科学的公共权力边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总体而言,我国的公共权力边界划分日趋清晰,但也仍然存在着内部边界重叠交叉、外部边界规范化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权力效能的提升。公共权力边界受到政治体制、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应当重点从政府职能定位、社会力量培育、程序正义规约、制度体系完善等方面来入手为公共权力运行设定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15.
要确保行政权利依法、公正、高效地行使,就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较为系统、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制,但有时候仍然存在着内部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监督操作缺乏可行性等缺陷。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包括执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群众和社会舆论等监督主体在内的外部监督机制,来使之发挥对行政权力的直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权力政府”和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作用,以及建立行政人员的道德约束机制等内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来实现,这些乃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腐败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制度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制度决定腐败的机理,揭示了中国现阶段腐败的制度根源:现有的制度导致公共决策领域的范围太大,腐败的机会增多;其次,现有制度导致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最后,现有制度对腐败行为的约束机制不足,惩罚太轻,使得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很低,腐败行为相对“廉洁”行为来说非常“合算”,使腐败行为大量发生变为现实。文章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规范的方法对行政人员的行为动因及其产生的困境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物,“经济人”或“公共人”的人性假设无法解释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动因及其行为选择所产生的伦理困境。而“利益人”的人性假设正与行政人员多样化的行为选择相契合,并且有力地解释了行政人员在行为选择中所产生的对公共利益负责还是对组织负责、对岗位职责负责还是对社会职责负责、对个人正当权益负责还是对公共利益负责的伦理困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制度伦理建设与行政人员的个体伦理救治,才能化解行政人员行为选择所产生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8.
腐败现象的经济伦理学分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在任何制度条件下都有可能产生,但其严重程度及普遍程度却不尽相同,其中的差异反映了特定制度对制度内个人行为的约束有效性之间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利己与利他、公共权力的客观存在以及制度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与激励的有效性等角度,剖析了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抑制腐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法律制度,其顺畅地运行有赖于司法资源的投入。司法权能、法官数量与能力、诉讼费用与原告能力等制度因子的有限性充分说明了我国司法资源的整体有限性。有限的司法资源拘束、制约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有效运行,形塑其适用的限度。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已有制度的功能,节约社会成本,保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一定的限度内顺畅地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以罗伯特.B.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建立在公民权利与责任的民主化、社会民主化的基础上,并形成了新公共服务的若干纲领性原则。同时,新公共服务对于公共行政官员也给予了明确的定位———服务于民,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重视人的价值,这就要求公共行政官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文章集中探讨了新公共服务理论下公共行政官员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