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种类型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具有典型的东方智慧特征的阴阳和合辩证思维就是贯穿在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的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探讨这种辩证思维的独特价值,在发掘原始“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辩证思维的分析框架对之进行改造和重新诠释,必将使人类辩证法宝库中这一颗“东方明珠”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2.
空灵婉曲:中国古典艺术结构的布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艺术具有独特的空灵婉曲的布局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文融一的形式表现"、"虚实回环的辩证世界"和"意象言像的动态整合"三个方面.它们既是内在思维运动的呈现,又是外在媒介对运作格局的施现;既是审美主体创造智慧的积极显呈,又是物质媒介对布局机制的协合与归依.这种艺术永远不会为任何别的种类的艺术所代替.  相似文献   

3.
金顺福先生主编的<辩证逻辑>一书在一些内容上存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辩证逻辑乃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的共识,辩证逻辑的对象应是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而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2.确实存在着与普通思维形式不同的辩证思维形式--辩证概念、辩证命题、辩证推理等;3.概念、命题(判断)等确实存在着辩证法,但这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它属于辩证法研究的对象.辩证逻辑的对象是辩证思维形式,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辩证逻辑必须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4.
从否定主义文艺学出发思考"形式"问题,必然提出"什么是中国式形式"之理论命题.一是"中国式形式"首先来自于中国文化八卦的整体性和生生之通透性,是一种"象象"思维,这明显区别于西方以二元对立为前提的纯粹性和对抗性形式观.二是"中国式形式"必须应对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缺乏独创之问题,通过从传统艺术中挖掘"象后别象"之经验提出"隐含着的独特形象"之命题,用于改造传统文论被道家和禅宗美学统摄的"象外之象",并可为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全球化境况下坚持自己的文化理解又能避免对抗性冲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道性思维方式强调在道体视域下观照天地万物之"玄同","天人合道"的整体思维、"直觉体道"的诗性思维、"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是其具体体现.客观地说,老子的道性思维方式是从历史经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色彩,并非一种纯概念的理论体系.但老子仍将其视为道论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哲学之"学",而非道术之"术".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族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显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对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发现,藏族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的言说方式隐含着独特的"感悟一理喻"思维模式,传达出他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体验认识的重视,隐含着古老而纯朴的审美心理品质;神灵信仰和灵魂信仰观念在藏族人的言行中具有伦理约束效应;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的民间文化构成了藏人重要的智慧资源;小说中以人物语言方式出现的歌谣用诗意的方式显示了浪漫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一 中国文化以儒、道为根柢,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与智慧表现形态集中体现于儒、道思想文化之中。中国古代哲人即无不出自儒、道两宗或濡染两者之间者。魏晋以后,随着佛教思想的传入,促使中国哲学形成三教并存互补的局面,民族思维方式与智慧表现形态亦愈益丰富而多样。另一方面,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又一种形态,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悠久的传统、精熟的技艺不仅在文苑中独领风骚,而且深涵宇宙、历史、人生之思索与  相似文献   

8.
运展式思维方式在《老子》中颇具原创性。运展式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审美主体个体在审美实践中为发掘生存智慧,以揭示事物发生发展规律为主题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流审美价值,以多向性、变通性、批判性、辩证性为主要思维策略,以探索和领悟高远人生奥妙为审美情趣的思维模式。《老子》美学的生存智慧,为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中国式的"、"独创性的"格局奠定了理论思维基调。  相似文献   

9.
"濠梁之辩"包含了丰富的论辩方法和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一段论辩。庄子逍遥无为的齐物论思想,惠子带有辩证因素的理性认知都体现在"濠梁之辩"中,先哲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以"濠梁之辩"为切入点,对先哲思想进行探究,挖掘先哲的智慧对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这就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于偏于一隅的西化派和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派植根于中华民族"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和"会通以求超胜"的智慧精神之中,在文化建设中兼重时代性与民族性,鲜明地体现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作为现代化之延伸的全球化也并不可怕,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个性不会因此而衰落。彻底抛弃那种"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的陈旧思维模式,在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资源之间形成高度辩证的联结。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整合与创新,努力完成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同时又要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弊端;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在积极的文化交往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对话语境,为构建先进的本土文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思维问题。在战略地位上,提出实现伟大梦想"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逻辑结构上,全面阐述了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等丰富内容,构建了"135"的圈层结构;在实践方略上,强调要善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智慧,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四个自信",及时概括新时代鲜活的实践经验,自觉树立全球思维战略眼光,构筑风清气朗的网络精神家园,切实提升全党的理论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明武 《学术研究》2005,(11):58-66
研究经络的发现,不能仅仅就经络论经络,应该将其放在整个中医文化里来认识.讨论中医文化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医文化,而应将其放在整个中华文化里来认识.以文化之源论中医起源,以中国哲学论中医之术,是本文的研究思路.一种文化背后,隐藏着一种思维方式.中华文化、中医文化产生在同一思维方式之下,这就是"以道论之"或"以一论之"的思维方式.本文的目的,不是在叙述"祖先创造了什么",而是寻找"祖先发明创造时的思维方式".如果优秀的子孙继承了这种思维方式,应在祖先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山大学哲学系梁庆寅同志编著的《辩证逻辑学》一书出版两年以来,经过部分同行教学实践的检验,反映很好.我在辩证逻辑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地研读了这本《辩证逻辑学》,很有收获.我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的显著优点:首先,该书是一本潜心研究之著.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逻辑理论.研究辩证逻辑学,最基本的就是要把辩证思维研究清楚,当然,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辨证逻辑学》的著者,在研究辩证思维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做了较为细致、深入和严谨的考察和探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方面,著者从历史上对辩证思维进行了考察,指出逻辑思维是历史的发展的,辩证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一个阶段和形态也是历史的发展的.该书具体地把辩证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朴素的辩证思维.这是辩证思维的初始形态,以天然纯朴的形式出现,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反映、描述了自然界相互联系、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关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实践原则和社会批判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过程的现实展开;而后者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马克思的生存论辩证法早在他的"1844年手稿"中就深刻地蕴含着,已经贯穿于他对人的存在、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等关系的辩证分析中.  相似文献   

15.
深受桂林文化熏陶和影响,白先勇在其小说中生动展现了桂林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仅书写了桂林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刻画了桂林人的典型形象,从中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兴衰的辩证思考.《玉卿嫂》《花桥荣记》堪称桂林人书写桂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心"是一个具有丰富义项和多重汉民族文化特色的基本词汇,在理清"心"词义发展脉络的同时,独特的汉民族思维及语言文化逐步显现.在进行"心"的中西词汇语义比较中,体现出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和时代 ,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就是当今时代和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作为智慧文明时代的辩证思维 ,它在制度创新与科学创新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是进行发明创造的导航器。辩证思维的创新作用主要表现在 :它的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为创新中的联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的永恒发展的思想为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提供了思想动力 ;它的关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思想 ,是创新思想火花不断绽放的燃烧剂。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 ,就可以使你在创新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8.
儒道两家关注"心性"、"生命"、"人生"的价值取向和关注"天人一体"、"万物一源"、"物吾共生"的思维方式,集中表征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智慧和精神."仁爱真诚"、"自然无为"为天人共德.这种德性和精神是儒道两家给现代社会贡献的最有价值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强烈的践履性,这种践履性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践履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哲学践履思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关切生活,重视生活,视生活为学问,视哲学为安身立命的智慧之学.这种思维集中展现为重视知行的研究,强调知行合一,最终在知行合一的践履中追求和享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智慧在回答人与世界的相互联系中,具有哲学的一般性特征。"这种智慧是审美型的"。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智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直观的审美思维方式,这契合于审美理性的想象性和审美直觉;中国智慧极重视修身,注重道德本体的现实性超越,这契合于审美过程中人性持续优化和人格形成、完善及升华;作为中国智慧核心范畴之一的"和合"文化-心理结构,奠定、发展了审美的内涵和审美境界,影响了审美活动中对立双方的相融相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