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振修 《社区》2012,(26):16-16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位京剧艺术大师虽然同演旦角,但风格迥然不同:梅派端庄华贵,程派含蓄深沉,尚派婀娜刚健,,苟派妩媚活泼。梨园界的“通天教主”王瑶卿各用一字概括“四大名旦”的特点: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苟慧生的“浪”,尚小云的“棒”。四大名旦中,程砚秋乐感最好,  相似文献   

2.
程砚秋先生(1904—1958)是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在一生的演艺生涯中,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程派艺术,并成为“四大名旦”之一。2003年12月上旬,京中举行“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因与会者谈论的主题都在京剧方面,所以主持人指定我专论程先生与昆曲的特殊关系。为此,我在12月6日下午发言的题目是《程砚秋先生的昆曲演唱和曲学成就》(已载于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程砚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3.
介子平 《山西老年》2009,(10):46-47
1927年,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品第为"四大名旦"。其表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其形态姚黄魏紫,各具特色。有意思的是"四大名旦"身后,都有着自己的文人圈子,这些文人与几位名旦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亦师亦友关系,齐如山之于梅兰芳,罗瘿公之于程砚秋,陈墨香之于荀慧生,金菊隐之于尚小云皆然。名票苏少卿便说过:"观四子师友之多少,亦断其事功矣。"  相似文献   

4.
樊宁  程建中 《华人时刊》2005,(11):50-52
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马连良、俞振飞、王文娟、徐玉兰……一位位光彩夺目的戏曲名家,都与谢杏生的名字紧密相连;他们在戏曲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因谢杏生设计的戏衣而增色添彩,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5.
程砚秋的性情十分刚烈,这和他在舞台上塑造的那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弱女子恰成对比。他的刚烈,有时表现为要强和抗争,有时表现为任性和鲁芥,有时则是不能用言语名状的无奈。比如,程年轻时拜在梅兰芳的门下,梅年长他10岁,梅那时已然大红,或者说梅在程的年纪时就已然红了。可自己呢?─—程每次这样想时,心情总是“意难平”。当时梅门下的徒弟很多,梅更有自己的事业需要拓展,顾不上细致地去教徒弟。梅排演《上元夫人》一戏时,程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主要配角。要是别人,或许万般庆幸;可是程想到梅的命运一帆风顺,自己却前途多艰。岂不…  相似文献   

6.
【文题设计】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洲时,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然而招聘主管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这份工作没车是不行的。”为了这份工作,从未摸过方向盘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四天后你开车来上班”,主管说。四天后开车上班,这位中国留学生做到了。他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第一天跟人学开车,第二天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开着车上了路,第四天竟开着车去公司报到了。今天,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  相似文献   

7.
梅兰芳之後最重要的京剧演员是谁?这问题提得尖锐,因为这一个“最”字会把许多人难倒,又会让许多人感到踌躇。的确,如果没有“最”字,人们一张嘴就会说出一大片,答案会让人皆大欢喜.但这样的“皆大欢喜”没有力量,它不足以说明目前不景气的原因。所以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冒一冒风险,回答一下这个“最”字。“最”者,当是比梅兰芳晚一辈的文武老生李少春。梅、李早年曾经合演过《四郎探母》中的“坐宫”,梅那年30来岁,李也就是五六岁,穿著特制的小号戏装。他扮演的杨延辉坐不上椅子,於是就由检场的把他抱起来放到椅子上。观众…  相似文献   

8.
晚上就寝时,我们的“床上运动”好平淡,他竟然说:“我俩的身体好像越来越没有感觉了。”此话一出,我就想哭了。真的,我就是这样子动不动就要流泪的小女人。我捏着他的手臂问:“是不是你爱上别的女人了?”他笑了:“说什么呢!我们天天在一起,我天天晚上都在你身边,我哪有机会爱上别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原本你深受领导赏识,可是因为他的出现,掩盖了你光芒,于是,你耿耿于怀;原本你为自己口才而感到骄傲,可是因为她的到来,使你显得笨嘴拙舌,于是,她成了你的眼中钉……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不过是你“假想的敌人”,你虚构与放大了他对你的威胁,其实真正威胁你的是那只被你幻想出来“纸老虎”。怎样才能看清“纸老虎”的本来面目,走出“假想敌”的阴影呢?  相似文献   

10.
这个时代,青春已经成为某种姿态。在光影流溢的街头巷尾,抑或在日夜笙歌的迪厅酒吧,随处可见的便是青春。我们的青春是可感的,因为它已蜕变成一种符号,在摇滚的CD里,在安妮宝贝华丽颓废的句子中,在超女的宣传海报上……什么时你认同“青春”?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青春”姿态来“生活”?以“青春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远看梅兰芳     
锣鼓还在敲,胡琴还在拉,刀枪水袖还在晃动,脸谱还在挤出或狞厉或诙谐的表情,但热爱京剧的人不禁感慨:很难再从“近看”中看到真实的梅兰芳了!梅兰芳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本世纪初,当他还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靠勤奋赢得了一些名声,就已然引起爷爷辈的“伶界大王”谭蠡培的垂青。老谭很乐於和“小梅”合唱诸如《汾河湾})这样的“对儿戏”了!老谭渲时距离去世也只剩下三四年,他已然老态龙钟,他的脾气也让梨园後生望而生长,谁也不敢在和他同台中离开旧规,因为一旦这样,老谭会当场让你下不来台,随後“欺师灭祖”的罪…  相似文献   

12.
一位经验丰富的招聘人员在阅读一份简历时,可能只用1分钟就会决定简历的去留。所以,求职者要学会在第一时间抓住招聘人员的“眼球”,更要知道你是在为阅读者,而非为自己写简历,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吸引他把你的简历看下去,以此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3.
张竞 《社区》2010,(27):15-15
爸爸现在掌管着家里的财权,但他却很“穷”。我向他申请“零食经费”、“玩具经费”时,他总是说:“没钱!”妈妈向他要“置装费”、“化妆品费”时,他总是说:“你的钱怎么又花完了?”在我和妈妈眼里,爸爸很抠门,很穷,给家里买的日常用品都是“哪种便宜就选哪种(妈妈对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琼·Z·欧文在一篇题为《用三倍的魅力》的文章中谈到他在写作中对“三”这个数的功能的发现。他举了不少的例子证明数“三”对创作的奇妙作用。其中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你的主人公想得到这个姑娘;他试探了一下,失败了。他再次想接近,又没有成功,比过去更加可怜。所以,他急切地继而进行第三次尝试,而且这一次……!假如第二次尝试中他成功了,那便会给读者一种悬着的心砰地落下的感觉,你抬脚上楼发觉已经到了楼顶时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第四次努力的成功很可能使读者觉得厌倦和不耐烦。三次,只有三次,这是小说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农夫有一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他干活的马,但这匹马现在已经老了,干活也不行了,所以,农夫不想再给马吃东西。他对马说:“我再也用不着你了,你自己离开马厩走吧,到你比一头狮子更强壮时,我自然会把你牵回来的。”说完,他打开门,让马自己谋生去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成年人,那么,你是否让孩子知道你的收入是多少?你是否对孩子讲述过“金钱观”?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要买高档衣服时,吃喝要讲排场时,你若不满足他(她),他(她)便会哭闹不休? 许多人在孩子面前,往往“谈钱色变”,他们不愿让孩子过早地沾上“铜臭”味。可是,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少先大队,却偏偏要让队员沾一沾这种“铜臭”。来到联丰小学,大队辅导员高老师对我谈了这样一席话:“翻开美国的《财富》杂志,我们能从其中找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世界羽毛球冠军熊国宝在访问台湾时,台湾记者按照惯例向熊国宝提问:“你赢得了世界羽毛球冠军,应该感谢哪位教练的栽培.?”没想到木讷的他坦诚地说:“如果是要感谢栽培的话,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对自己的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一位在国内较有名气的“海归”对我说:“你一定要采访胡力中,他做得很好啊!”胡力中,北京英智眼科医院——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胡力中很忙,但他还是在两个大手术的间隙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个子很高,不到50岁,头发已经花白,胡子茬也挺长,一副沧桑的样子。胡力中不愿意讲他的故事,更愿意讲他的理念,无论你如何引导,他总会回到他的思路上,显示出有话要对人们说的一种愿望。他说医生是有思想的匠人印象中我对好医生的评价标准,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说他这位战地医生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是一个高尚的人,一…  相似文献   

19.
东汉杨震曾往东莱郡赴任,路经昌邑县,适逢旧日所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向他馈金十斤,以示报恩和接风。时值夜间,且无第三者在场。于是王密笑容满面、推心置腹地说:“暮夜无知者。”哪料杨震一脸严肃,断然拒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者!”面对重金贿赂,他坚持了正义的立场,恪守了高岸的品格,心底的防线固若金汤,被历代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0.
1950年至1961年,我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为梅兰芳院长和程砚秋副院长担任专职司机兼警卫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