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鼓励·关怀     
在整頓和巩固公社中,我們朝鮮族社員深深地感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和各民族社員对我們的尊重和照顧。在我們大石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过去从来沒有种过水稻。去年,在大跃进的浪潮里,社員第一次开渠引水划出了大片的稻田。就在这个时候,我們十戶朝鮮族社員为了使大石寨各民族社員种好稻田,而从烏兰浩特市附近的鲜光社到这里落户了。經过一年的劳动,二百八十垧稻田获得了垧产六千斤的丰收。在栽  相似文献   

2.
同志,你要問我們大队的食堂五連环嗎,我告訴你,所謂五連环,就是食堂、托儿所、供銷店、洗澡房和洗衣縫补小組这一攤子的总称。我們这个大队的社員,主要是僮族,还有一些汉族。去年三月,我們太阳屯的小社,生产很紧張,經常夜战。可是社員在家里煮飯、吃飯,有的快,有的慢,好久出不齐工。这怎样办呢,我們决定搞一个食堂。食堂在群众支持下很快地办起来了。但是一到开飯的时候,几百人拥进食堂,这个要飯,那个要菜,你拥我挤,乱极了;再加上沒有发牌,誰要多少也不知道,有些来迟的人,沒  相似文献   

3.
“开山屯超过加拿大!”“石硯超过开山屯!”“开山屯奋起再領先!”这是延边朝鮮族自治州石硯和开山屯兩个造紙厂比先进赶先进竞赛的概括。兩厂朝鮮族、汉族职工竞赛中充分發揮了革命干勁,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間内,就把紙漿蒸煮时間的紀录刷新了十几次,登上了世界造紙工業的高峰。在生产大躍进高潮出现前,石硯和开山屯兩个厂在紙漿蒸煮时間上,都是比較落后的。特別是开山屯厂,比石硯  相似文献   

4.
我騎着車子,从同心县城出發,到張家灣水庫工地去。这一带是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来到楊庄时,天要黑了,我就找庄上楊大爷家借宿。楊大爷七十开外了,是个乐观而詼諧的老人。晚飯后,他泡起一壶茶,我們坐着随便聊天。忽然,有个小伙子闖进門来,但在黯淡的灯光下,看不清他的臉。楊大爷沒等他开口就問道:“王队長,媳妇找回了嗎?”王队長一眼看到有我这么个生人在座,被問得囁囁地說不出話来,猛地掉轉身跑了。楊大爷并沒有挽留,却放出一陣爽朗的笑声。我莫名其妙地追問是怎么回事。楊大爷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笑着給我講了一段故事。剛才进来的那个青年人,名叫王志剛,二十二岁,是这村生产小队長,住我隔壁不远。別看他年輕,干起活来可是把好手,对人又实心眼。村里有个姑娘叫楊秀兰,把他給看上了。两人好是好,就是不提結婚的事兒。你猜怎么着?原来秀兰也是个好强的閨女,一心要想爭个劳动模范才結婚呢!倒是志剛他  相似文献   

5.
新型的一家     
这件事情发生在内蒙乌拉特前旗西山嘴公社沙拐大队大壕生产队。一天,我到一家蒙古族社员家里去串门,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头坐在炕上,地上的一个中年妇女正给他点火抽烟。我顺便问:“你家有几口人?”“有六口,三个孩子,一个老人,还  相似文献   

6.
再过些日子,就是春节了。春节,是汉族人民傳統的旧历新年;但是由于我国各民族長期地亲密往来,早就成为許多民族共同的节日了。不过,因为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节日的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广西僮族人民,一般在农历除夕,全家欢聚,祝賀“团年”。当晚,并預先做好全家一天吃的米飯,留待初一整天食用。这种飯称为“压年飯”,預祝丰收、食有余粮。有的在除夕晚上,圍坐談笑,通宵达旦,謂之“守岁”。春节那天,早早起  相似文献   

7.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8.
对于苗族法师这样的人物 ,我小时候就曾接触过。因为我的外祖公就是一名祖传八代的苗族法师。外祖公住在离我家几里路远的另一个苗寨里 ,他是我祖母的父亲。小时候我见过他几次面 ,印象中他留有一撮白胡子 ,穿一件满襟长衫 ,坐在火坑边巴嗒着一根竹马鞭做的铜头烟杆 ,样子很慈祥地看我并摸了我的头 ,大人告诉我他就是我的外祖公。或许是年事已高或者别的原因 ,外祖公已经不出门给任何人做什么法事。外祖公去世的时候 ,我们全家都去了 ,他的灵堂设在我大舅公家 ,因担心我害怕 ,母亲不让我到灵堂去 ,直接把我送到满舅公家里 ,让亲戚们给看着。…  相似文献   

9.
上个周末回家,妻子告诉我:前两天阿不都热音大叔到家里来了,邀请我们6月去他家做客。妻子回答他说:有时间我们一定去。阿不都热音是一位77岁高龄的维吾尔族老人。我和他交往已经8年了,是忘年交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招待所里,我遇见了刚从双河乡回来的吉林省民委的一位同志.他向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农业合作化高潮以后,双河乡在并入高级社时,县里曾打算由一个姓孙的汉族社员当主任,但是汉族社员都一致提议让河南屯的朝鲜族朴春权来担当,理由很简单:朴春权是吉林省一级民族团结模范,我们办的是民族联合社,他当主任最合适.县里认为群众的意见是正确的,就任命朴春权作了双河乡高级农业社的主任.……为什么汉族社员这样拥护朴春权呢?我决心到双河乡去看一下.我们来到了双河乡.朴春权在村头上热情地迎接了我们.他是个镇静、安详而又精神充沛的青年,中等身材,有一张朴实的脸孔,两只眼睛在浓眉下闪闪  相似文献   

11.
怒族最后一个“于古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9日,我先去找匹河乡沙瓦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春生(怒族),请他带路去。我们刚要准备出发,在村民委员会旁做生意的一个大姐(大巫师波郁的大姑娘)。跑过来跟我们说,她的父亲昨天被老母登村民委员会的人请去祭献鬼,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我们即刻找一辆农用车到了老母登村民委员会去找他,结果我们去晚了一步,他已从请他去的那一家走了。我们又跑到他将要路过的村头去等候。我们刚一到村头,他就走过来了。我等不得村民委员会主任的介绍,马上迎上去跟他握手,自我介绍,并迫不及待地说明专程拜访他的意思。知道来意以后,他自己也马上作了自我介绍说:“我叫波郁,今年84岁了,我已经老了。”采访是老人家从老母登村民委员会回他自己家的路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诗春节过后的一个星期天,我冒着漫天风雪,到南开大学去访问蒙古族化学家杨石先老校长。当我在化学系负责人、杨老的学生戴树桂教授的引导下,来到杨老的书房时,他正在会客室里接待一位外校的领导人。由于只隔着一层玻璃门,那边的谈话听得清清楚楚。他们似乎正在商谈接待外国科技界朋  相似文献   

13.
再谈"民族"与"族群"--回应李绍明教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郝瑞 《民族研究》2002,(6):36-40
李绍明教授曾在《民族研究》 2 0 0 2年第 2期上发表《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一文 ,对于笔者历年来在一些论文中所表达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并援引了笔者和他都做过研究的彝族来作为例子。本文对李绍明文章做了回应 ,认为他的有些论点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则涉及对族体理论的不同观点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庆节后十天,我到民族饭店去访问一位哈萨克族的牧业劳动模范,碰巧遇到我十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战友。见面彼此问过一别十三年的各种变化后,就谈到了我来的目的。我的老战友一听说是访问喀力堪牧业模范,就高兴的说:“你是访问她呀!这我可帮上忙了。你知道吗?我随军参加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后,就来到了喀力堪住的这个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少数民族学习汉語汉文的越来越多了。它的特点是:一、自觉自願,二、普遍。有些少数民族,国家本来准备或已經給他們創制与本民族語言相适应的文字,他們現在願意有用文扫盲,例如海南島黎族,在国家的帮助下已經創立丁一种黎文方案,並且已经实驗推行,但在大跃进当中,黎族广大群众却樂意用汉文扫盲,認为这样可以更快地提高本民族文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十万多个土家族和苗族的小学生,几乎个都能說当地的汉語,大部分还能講流利的普通話。延边朝鮮族自治州学习汉語汉文的  相似文献   

16.
1926年的初夏,我离开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坐船经上海回到北京,向党中央北方局汇报了情况以后,就住下来休息。过了几天,赵世炎同志忽然来找我,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举办了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有十几位蒙族同志要去学习,让我去送他们。他最后对我说:“你若是想留在那里学习,也可以。”我一听说到毛泽东同志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去学习,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所以脱离黄埔军校,就是想搞群众运动。关于毛泽东同志,我早就听说过,以前在广州时虽然都住在一个城市里,但却始终没有机会见过面,这次要到他主办的讲习所里去学习,哪能不愿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伊玛目麦麦提明·马木提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对记者说:“我在北京每天仍坚持五次礼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团的驻地,记者去采访他时,麦麦提明·马木提刚刚面向圣城麦加的方向做完虔诚的礼拜。他告诉记者,1986年他曾去麦加朝觐,2001年又和新疆及其他省的十多位穆斯林再次去麦加朝觐。麦麦提明·马木提现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老人头戴小白帽,一袭驼色长袍,穿着维吾尔族的高筒靴子,面容谦和慈祥。第一次来北京参加人代会,麦…  相似文献   

18.
回首五九     
1959年我32岁,是乃东宗桑嘎谿卡的朗生。这个谿卡是贵族门仲家的。我有时干农活,有时放牧。那年年初,从桑耶来了一伙叛乱分子,他们强行住进了村中富裕的大差巴家,到处抢粮食和牲口,连妇女的内衣都抢,还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并逼迫很多人去为他们放牲口、做饭。庄园的主人在叛乱分子来到之前就带上细软骑着马逃到拉萨去了。叛乱分子住了十多天,村里的人受尽了苦和气。这时,听说解放军从定拉处朝我们这的方向来了,一时,从拉萨等地来了许多人到我们村,有僧人有市民有商人,村中到处谣传着:共产党会派男人去打仗,让  相似文献   

19.
延边风情     
您去过延边吗?当您登上由长春东去的列车,行驶几个小时后,就会看到旅客中朝鲜族同胞渐渐多起来。他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妇女和儿童用头顶着行李和包裹。列车广播员开始用朝、汉两种语言预告到达站名,还不时地播放着富有民族情调的朝鲜族歌曲和乐曲。这时,你就会感到已经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了。  相似文献   

20.
鲍大可与费正清、斯卡拉宾诺三人,曾在一本80年代出版的中国学专家名录中被称为美国的 三大中国通”。很幸运,17年前,我差不多是同时与他们三人结识。1981年底我初访美国,就是应斯卡拉宾诺的邀请,去加州柏克来大学担任东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转过年来,我到哈佛大学访问,又去费正清家作客。费正清请我看他家二楼的一个房间,说“你的老师钱端升教授1947年到1948年在哈佛大学教书时,就住在我这间房子里。”后来,我到了华盛顿,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级国际研究院会见了鲍大可。在此之前,他本来是布鲁金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