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蒙古文字的产生、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蒙古文字不但是蒙古语言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书法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书写规则,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民族性格,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凝结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民族性和民俗性融聚的代表,本文力图从蒙古族雕塑的艺术特征、雕塑的材质方面入手来分析其所体现的民族性,从蒙古族的生活用具、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来阐释蒙古族雕塑艺术所体现的民俗性。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从这些物化的文化符号中我们可以洞察蒙古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蒙古族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思维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蒙古民族为世界雕塑艺术做出的可贵贡献。  相似文献   

3.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蒙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蒙古族人民在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慢长实践以及同其他民族医药学的相互交流和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医疗和理论体系.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的炮制技术和以独特的疗效,它和汉医、藏医、壮医、维医、回医一样是祖国民族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宏观上透视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协调性特点,证明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和环境,与蒙古族其它文化已构成一个生态文化系统,各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人类文化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从1213年起实际控制天津地区达154年之久。这就使天津城市文化在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蒙古族的极大影响,并融汇了众多蒙古族文化的成分。本文以蒙古族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关系为切入点,从漕运、储粮、屯田、商业、民俗等方面来阐述天津城市文化中的蒙古族因素,揭示蒙古族文化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般论者将蒙古历史分为前期与后期的两个时代.本文所阐述的,是指蒙古时代的前期,即从蒙古部势力上升的十二世纪中叶开始,中经十三世纪,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以至扩展到世界范围,地跨欧亚的一个多世纪蒙古族的统治时代.这是蒙古族发展的主要时代.它包括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成立前蒙古部族勃兴时期与蒙古汗国成立后发展的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研究成果表明,蒙古族社科文献共有13000余种。内蒙古社科院图书信息中心的蒙古族社科文献在全国是收藏最多的,包括抄本、刻本,共有6280种,3万余册,占蒙古族社科文献的二分之一。内容涵盖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哲学、文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医学、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蒙古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存、发展过程。这些文献中,最古老的文献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时代的版本。这些蒙古族文献是1953年内蒙古语言历史文学研究所成立后,一大批研究人员分赴我国蒙古族聚居地,从庙宇、牧民家里收集的。有些文献的版本是…  相似文献   

9.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 ,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它演变、发展历史的 ,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关于蒙汉杂居区蒙生的母语教学问题宝玉目前,在蒙古族青少年,尤其是城镇蒙古族中小学学生中,存在着丧失了母语或正在丧失母语的严重现象。从蒙古语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这个问题已成为蒙古族教育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并...  相似文献   

11.
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语“库伦”(圆形 )的文化涵义非常丰富。本文从语言入手 ,结合蒙古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逻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 ,阐述了业已形成的具有蒙古族特点的库伦文化。文章指出 ,蒙古族库伦文化从平面的圆形开始逐渐发展到立体的圆体及球体 ,这是与蒙古族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 ,从而促进了蒙古族对圆形的合理利用及形态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视角探讨蒙古族民族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瑞 《民族研究》2002,(6):73-77
蒙古族民族过程既呈开放性 ,又不失部落制民族的特色 ,这与蒙古帝国把远东和中亚文明统 一在一个王朝中的背景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视角 ,探讨了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分化和异向发展等主要特点 ,认为 :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可以归纳为混合成新民族的融合型、名存实亡的“假晶”型以及几乎无踪可寻的同化型三种 ;而东、西蒙古与漠南、漠北蒙古等族体长期断的分化 ,形成蒙古族重大的文化异向发展。文章剖析了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理论和现的 启示。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手缝工艺初探萨兰·格日勒流传在蒙古族民问的手缝工艺是蒙古族原始手缝的发展和继续,是蒙古族古代灿烂文化和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古学者考证,距今大约两万年到一万二千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妇女与狩猎的男子紧密合作担负起了贮存粮食,准备食物,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青海蒙古族饮食文化着手,对海西蒙古族肉食文化、乳食文化、面食文化的演变和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蒙古族饮食文化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将成为蒙古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古代蒙古族的时间观念欧军蒙古族对于时间观念的认识是逐步形成的,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特点,对民族文化诸方面的认识也是由其居住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而且.要受该环境经济类型的制约。我们从《蒙古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中,可以窥见蒙古民族对时间...  相似文献   

16.
清朝将蒙古族划分为八旗蒙古政》藩蒙古、内属蒙古三种管辖体制,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不同的法规。因此,它们呈现不同的社会风貌和发展趋势。①在清朝,由于外藩蒙古活动的地域辽阔,几乎占半个中国之大,其人口占蒙古族总数的绝大多数;由于外藩蒙古保持了蒙古族固有的尚武精神、游牧业生产和传统风俗习惯,成为蒙古族的象征。因此往往引起误会,认为实行了外藩蒙古的盟旗制度、王公制度和扎萨克制度,是清朝统治蒙古的唯一的政治制度,从而忽略了八旗蒙古和内属蒙古两种体制,并由此产生许多误解。比如有的学者大谈清代的呼…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英雄的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产生过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她有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有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 蒙古族古近代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遗产为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我国蒙古族当代小说,是蒙古族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蒙古民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方法认识自然、规范自然和改造自然。本文将从蒙古族传统长度测量、传统时间计量和传统空间方位测量等三个方面介绍蒙古族传统计量。早期蒙古族对长度测量与时间的计量方法主要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来,因此在早期其实用性很强,然而对空间与方位测量的表达主要蕴含象征与寓意色彩,因而其实用性较弱,但可促使人们更深刻的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习俗。蒙古族传统计量呈现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计量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尚白原因及表现方式李自然蒙古民族崇尚白色是众所周知的,他们把白色视为圣洁、吉祥、长寿和善良的象征,那么,蒙古民族何以尚自呢?多数学者认为这与蒙古族长期食奶有直接相关①,笔者则理解其尚自与崇拜天有关,故略陈己见,以期与诸同仁共同探讨。蒙古族尚白最...  相似文献   

20.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