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通过作品的语言最为鲜明地显示出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与众不同的调配语言文字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情调。杨朔是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结构精巧,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意浓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丽秀雅。如果说刘白羽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急流翻滚,那么,杨朔的散文犹如小河流水,微波漪涟;刘白羽的散文是粗犷的、豪放的,具有“阳刚”之美,杨朔的散文是纤巧的、含蓄的,具有“阴柔”之美。这种清丽秀雅风格的形成,便同杨朔把握语言  相似文献   

2.
杨朔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清新隽永,深沉明朗,具有浓重的诗人气质。他的散文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托物寄情,追求意境,感情醇厚,用字精炼,结构精巧的优良传统,但又富有造新精神,带有深刻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新颖,掩映多姿,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杨朔的散文,有着独特的风格: 第一,托物寄情,言微旨远,物我交融,意境相托,不断寻求诗情美与意境的创新。 托物寄情,物我交融,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杨朔既有继承,更留意创新。“物”与“情”,他常在“情”字上谋取新意;“物”与“我”,他时时剖露出赤子之心。因之,他的散文题材细微(如蜜蜂、蚂蚁,茶花、红叶、海罗杉)而诗意醇厚,语不惊人(好比友人之间款款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杨朔、峻青是颇负盛名的。他们的作品,不仅以精深的思想,诗一般的意境和巧妙的构思吸引着读者,而且在语言风格上,各具韵味,自成一家。披阅他们的散文,舒神达思,甘之如饴,令人在勃勃的兴致中,得到美的享受。 本文试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创作道路和性格特点着笔,进而对他们散文的语言风格加以比较。这时,探讨语言风格形成的个人因素也许会有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时代气息浓郁,诗意隽永,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苑增添了奇艳的花朵。文化大革命前,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深受读者的喜爱。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朔生前在各个时期写的比较优秀的散文集辑在一起,出版了《杨朔散文选》。本文拟就《杨朔散文选》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杨朔散文的特点和创作经验。我们要学习、研究杨朔的散文,努力繁荣散文创作,让社会主义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5.
杨朔(1913——1968),是我国文学园圃中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他勤于耕耘,给人民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他的创作从中短篇小说到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他的散文艺术试作粗浅探索。杨朔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他的散文再现不同时期人民的斗争和时代的激流,“象一颗玲珑的宝石,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又象一杯醇浓的美酒,含蓄着无穷的意味。”表现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即是: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  相似文献   

6.
杨朔是一位对散文颇有建树的作家.他的《雪夜遣怀》诗云:“四山风雪夜凄迷,夜色浓中唱晓鸡.自有诗心如火烈,献身不惜作尘泥.”他怀着一颗“诗心”,把散文“当诗一样写”.在散文集《海市》序中,他说: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建国三十年来,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里,杨朔散文可算得是一枝迎风怒放的红梅! 读杨朔的散文,犹如饮一杯美酒,一揭瓶盖,满屋喷香;象喝一壶清茶,细细品味,余味无穷;宛若进入苏州的园林,格局不大,却流金溢彩,使人流连忘返……总之一句话,杨朔的散文,给人留下“美”的享受,“美”的回味,“美”的鼓舞。一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杨朔写道:“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熟知小说家的巴金,而对散文家的巴金关注甚少。其实,巴金是从散文创作走上文学道路的。他从一九二二年初涉文苑写作的第一篇散文《可爱的人》开始,到八十年代创作《随想录》至今,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运用轻便自如的散文形式,辛勤劳作,以将近三十本,百余万字的散文奉献于世。这些作品在巴金笔耕中不仅以量取胜,而且还以他的丰姿绰约构建了独特的艺术品格,在现代散文的百花园中独具风韵,自成一体。据此,本文试作宏观勾勒。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以中篇小说《生死场》而蜚声三十年代文坛的,她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在写小说的同时,这位女作家也写散文,先后汇集出版过《商市街》(1936年8月)、《桥》(1936年11月)、《萧红散文》(1940年)等散文集子和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1940年)。她的散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与诗,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散文具有诗的很多素质,首先是具有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美,尤致力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他的散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这是杨朔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2.
只有当艺术家在努力探索的时候,真正的艺术作品——感人的艺术作品才能出现。——摘自托尔斯泰的日记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们读杨朔的散文,总觉得他的作品中有些异乎寻常的东西,触动着你,牵引着你。那一股溶化在字行里的诗情,象温热的泉水汩汩地注入我们的心胸,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诗画交融的境界之中,于是,我们获得了新颖、深刻的感受。这是一种诗意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杨朔同志是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海市·小序》),抒发了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形成了富有诗意的“思想意境”,好像一幅精美而明丽的历史画卷,具有高度的思想件和极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翻阅刘白羽的散文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从英雄的战争到沸腾的建设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都得到了真实的反映。在这些散文中,我们看得出中国血的战斗的历史脉络和火热的建设的闪光,同时强烈地感受到作家跃动的脉搏,从而受到鼓舞。一、磅礴壮阔的气势刘白羽的散文,不是那种清秀、典雅的作品,而是属于那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涛般雄伟壮丽的作品。无论写血的战斗,还是写火热的建设,或是写壮美的景物,刘白羽同志总是特别注意场面的描写,通过那些大的场面、全景镜  相似文献   

15.
萧红在不过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能以小说和散文并称于中国现代文坛,重要原因就在于她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萧红的散文象她的小说一样,几乎每篇都非常鲜明地刻印着她的创作个性,表现出她那独有的艺术特色。风格体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和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请要素中,风格又根源于作家的人格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萧红散文的艺术风格,不仅可以更深刻、透彻地理解她的散文作品,同时还能够了解她本人的生活道路、思想情感及其所处的时代的氛围,也有助于理解萧红的其它作品。  相似文献   

16.
语言风格体现一定的审美观,毛泽东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他独有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这里通过对毛泽东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伟人风采的展示和文风、语言风格的研究,将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概括为通俗平易,形象生动;理中寓情,情理交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人们树立了语言艺术运用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袁昌英用词独特,组句精巧,取材广泛,构思新奇,修辞手法别致,使笔下的散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袁昌英常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在淋漓尽致的叙事中夹以巧妙的议论,揭示出深邃的生活哲理。袁昌英圆熟超脱的语言运用技巧,是她的散文颇受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彝语的语言风格是指彝语语言表达上所具有的各种特点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由彝语语音、词汇、语法、辞格以及篇章等语言材料、表现方法所组成的表达手段的特点体系。它是属于被表达内容构成对立统一关系的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的综合。  相似文献   

19.
张晓风作为当代著名作家,以散文成就瞩目文坛。本文主要对其散文语言进行剖析,运用汉语风格学、修辞学以及文艺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从作品的遣词、造句、设格等角度探析张晓风散文的语言风格及其具体表现,并加以总结。张晓风散文以1966年为界限,主要形成了前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柔婉繁丰与亦秀亦豪。最后剖析其散文语言风格转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略论杨泉     
杨泉,是三国、西晋时期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新学风的一位深究“自然之理”的优秀思想家,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应有一定地位。但因他隐居不仕,正史无传,著作久佚,宋以后即长期湮没无闻。清代辑佚家曾对其久佚的著作有所辑录,但不够精审;近世学者刘汝霖、杜国庠等对其思想贡献开始有所论列,又大都不甚详实。为了全面考察三国、西晋时期的学术思想战线,无疑地应当重视北方土族名士“大畅玄风”所掀起的风靡一时的玄学思潮,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