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子学富含人生哲学、道德教育论,"居敬穷理"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不仅对后世中国,也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整体来说,朱熹"居敬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偏向于"向内用功",而其传入日本之后,日本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将它改之为"向外用功"型道德修养方法,这种因地制宜式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也影响了当代日本道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2.
郭振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东方哲学的特点之一是重视人生问题的研究,而修养方法又是人生哲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即立足于修养方法展开日本朱子学与朱熹哲学的比较。朱熹论人生修养方法,以“穷理”为始,以“居敬”为要,穷理工夫又有内外两个方面,朱熹更注意其内向性。相比较而言,日本朱子学在修养方法上则分为两大阵营,以山崎暗斋为代表,极力倡导“居敬”,并于朱熹的重“心”以外,又发明了朱熹的重“身”因素;以贝原益轩为代表,力主“穷理”,并在实践中发挥“穷理”之精神。然而,日本此两大学派在“以修养入神道”方面又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探索毛泽东思想渊源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国外学者梁再赫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然概念和毛泽东思想中的自然概念入手,强调毛泽东的自然概念不是一种单纯的本体论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呈现辩证法色彩的概念和体现实践性的概念,并着重对中国古代哲学与毛泽东思想进行纵向比较.深化了学术界关于毛泽东思想渊源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陈卓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2):12-15
张载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起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而是现实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接近的。 相似文献
5.
李健芸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1):42-49
朱子在"格物致知补传"中提到的"已知之理"一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但它却是理解朱子格物穷理思想的必要一环。已知之理首先是穷理之前的小学之教的内容,但究其实质,它是一种关于"理"的知识。"理"在朱子的界定中可以理解为事物依其自身的本然规定而应当遵循的当然之则,而已知之理就是一种对事事物物的当然之则的形式上的理解。但这种知只有在一种自主自觉的心灵状态中才能得到呈现,而这种心灵状态正是经由"主敬"工夫的清理而得到确立的。由此呈现的知识先于具体的穷理活动,并为穷理活动确定方向,即心灵探究以事事物物的当然之则为根本的方向。同时,这种知识根源于心灵自身之理,其为穷理活动确立了根基。当然,作为形式上的知,已知之理需要在具体展开的穷理活动中由具体理解的一事一物的当然之则加以充实,只有在具体的当然之则的知识的充实下,心灵对"理"的理解才是真实而丰富的。对已知之理的阐明表明,朱子的格物思想并非如同一些心学家所批评的那样支离和无头脑。 相似文献
6.
陈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4):23-30
"学而时习"展现了先秦儒学的笃行精神,这一精神深刻关联着儒学的实学性,儒学因其"为己性"与"事功性"而彰显实学品格,此品格之落实则在于笃行。然而,在宋明理学那里,由于其论学重点向"静坐"和"穷理"的"逻辑性"转移,笃行精神因此而被弱化,宋明理学便也难免背实蹈虚和流荡之弊。 相似文献
7.
张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59-165
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哲学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主流让位于分析哲学,教育哲学也由此发展出分析教育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对分析哲学具有强烈影响的哲学家,其后期哲学观点也促成了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他的后期哲学转向的动因与其作为教师的经历相关,他的哲学被视为现代性个体自我追寻的教育手段,哲学治疗的目的是重塑自我;其次,《哲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语言游戏、遵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都展示出他的儿童教学的实践;再次,新的哲学观反映出,教育实践应植根于所处的生活形式,促成新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进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教育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反思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性思考的精神活动与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已经历经过的活动所造成的某些负面性影响,以及当下已初显端倪的、不利于现在用至未来人类发展的做法,提出警醒式的思考。艺术反思和哲学反思都是反思的种类之一。无论是艺术反思还是哲学反思,其目的都是指向对真善美的思考与追问。然而,二者还存在着不同的地方。这就是二者都具有有别于彼此的自身的一些特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非常必要。对马克思从不同角度对自然概念所作出的表述进行概括,认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3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的自然,作为人的环境的自然,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并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诠释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发展,入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苏志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11-15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 ,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 ,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 ,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 ,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1.
论作为部门哲学的经济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敬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
经济哲学是关于经济的哲学 ,它的概念含义是哲学 ,而不是经济学 ;它不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性思考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而是部门哲学。从哲学史来看 ,哲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整个世界存在的共性方面 ,人存在的一般维度 ,不同部门领域中所包含的哲学对象。哲学史的考察表明了经济哲学何以能够成立。经济哲学作为部门哲学 ,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需要哲学去研究的事实 ,具体研究的内容或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整个世界的共性方面 ;经济活动与人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汝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55-163
实践哲学的现代复兴是在哲学普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实践哲学不仅指示了哲学的出路,还体现了它的根本性质。要确立实践哲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地位,首先要明确规定“实践”概念的哲学含义。实践不同于生产劳动,它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后者只是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马克思正确地把生产方式看作是人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却没有充分说明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前提。非经济的实践不是从生产劳动中派生出来的,而是相反。亚里士多德将理论作为最高的实践的结果,他的第一哲学是形而上学,而不是实践哲学。因此,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必须超越亚里士多德,而不是回到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1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政治哲学的先秦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87-93
先秦儒学的本质是一种政治的道德哲学,其创发是源于对政治之“道”的高度自觉,政治秩序的重建乃是基本的思想主题,而“正名”则是君子“为政”的根本。作为政治哲学,先秦儒学展示给人们的思想景观是精神与欲望的冲突,是人性之高贵与卑俗的对抗,“教化”因此而成为政治的重要使命。先秦儒学建构的是一个与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根本不同的思想世界,它能够为我们反思“现代性”问题提供有益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西哲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复杂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其进行全面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的语言哲学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把语言当做存在的建构性力量,因此,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和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道家哲学思想进行深刻分析,可以为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6.
严春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8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就是要通过对日常思维的批判,确立一些终极的生活原则,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即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权所动,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哲学态度的生活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入世。出世的生活正如入世的生活,两者都了无趣味。纯粹出世的生活心如槁木,缺少生机;而纯粹入世的生活则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一己所得,形同猪狗。只有以出世的态度入世,生活才具有张力和生机。以哲学的态度生活,即以理性的态度生活,而非以宗教的态度生活,也非以科学的态度生活,非以艺术的态度生活。因为唯有哲学具有自我否定能力,从而能够趋向于无限之野。哲学立足于人,而非神,但又保持着对于神性的敬畏。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中国"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被动天命观、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等3个历史阶段。通过基于主动天命观的出现解析了民本执政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天命-民本"的矛盾运动,解析了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的没落;通过中国共产党民本执政探索的4个阶段分析,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植根于代表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立场,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意志的断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3):17-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界定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既然如此,就应该既要把它当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来对待和研究,又要把它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对待和研究。过去,我们只把它当作指导思想即意识形态来对待,常常为了适应某种政治的或者说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地误解或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一些基本原理。所以,本文主张,必须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对待,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在“回到马克思”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刘清纪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63-67
文章认为,马克思的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即作为方法起作用,因此马克思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广义方法论的学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