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了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的本质,同时还根据英、汉语在句型结构、文化内涵,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如何在关联原则指导下,依据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应采取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相统一的模式,以达到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期待的最佳关联,保证歇后语翻译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3.
语块是指在语言运用中作为一个整体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语言单位。整体性是语块的本质特性,而整体性的体现就是构成成分之间的关联,主要包括:整体意义关联、语用关联、搭配关联与频率关联。不同的关联类型所体现出的整体性程度有所不同。本文根据语块构成成分之间的关联类型及其结构,构建了汉语语块分类系统,将汉语语块分为短语、固定语句和框架三大类,其下又分出十一个次类,论文简要论述了各类语块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中的俗语典故翻译为例,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汉语独特文化意象的翻译关键在于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等途径,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5.
汉语句首受事话题的语篇关联及其认知动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者们普遍认为小句话题具有语篇功能.以往的研究由于没有把话题分类因素考虑在内,对话题语篇功能的阐释难以具体、深入.探讨汉语名词短语句首受事话题的语篇关联发现,受事话题的典型语篇关联方式是双侧关联.与受事话题关联的语境句出现在话题结构左侧的频率大于出现在其右侧的频率,且关联语境句的出现频率在靠近话题结构的位置上较高,在远离话题结构的位置上则较低.从认知角度,受事话题的语篇关联折射了心理表征文本中话题概念节点和与其语义相关概念节点之间激活产生扩散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7.
了解自然语境下汉语理解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就具体语言现象的理解建立计算机模型。本文首先述评了关联论和优选论视角下话语理解的相关研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认为可采纳优选的思想充实最佳关联制约下的话语解读程序。接着,根据自然语料归纳话语理解中的制约假定及其等级体系,提出基于关联—优选论的话语解读程序,并建立基于关联—优选论的话语解读模型。1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和归纳朝鲜族大学生汉语关联词语使用的偏误类型,发现其成因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语法知识的匮乏,关联词语概念的空白,关联词语使用频率较低,教学输入不全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法,可以为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关联词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联-顺应理论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可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和替代的翻译策略,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使译文尽量趋同于原文,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学家格特(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修辞格翻译的强大解释功能。关联理论可以从语用学的基础和认知视角对修辞格的形成和它所产生的文化语境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关联理论将翻译视为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语境效果十分重要,并且是交际双方追求特定认知环境下的最佳关联。透过英译本的《围城》中使用的隐喻、双关和反语,可以看到关联理论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英汉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翻译中,译者应超越单维语言层面,寻求最佳关联,并获取最佳源文语境效果,以引发译入语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的可行性,尝试在诗歌文本翻译的多元阐释中为诗词翻译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汉诗文化意象的特点,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结合陶潜诗歌译例,讨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认知成因,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对目的语读者的照顾。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关联理论的概念,从语音关联、语义关联、音义关联的角度探讨了关联理论对商标翻译的指导作用,并据此认为,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商品的民族特色、个性内涵以及不同认知语境中不同层次的关联性对译者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框架可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考察关联理论框架中翻译的直接法和问接法,关联理论对问接法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问接翻译歇后语方法多种,取决于目的读者觉得原文的哪些意义方面是相关的。目的语中并非总能找到相匹配的隐喻,因此,应该使用替代隐喻的策略来使语境效果最大化,解读努力最小化,以取得最佳关联性。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最大关联性的取得,译者须考虑读者所期待的阐释相似性的程度和类型,即应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合适方法,引导读者获取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将关联理论框架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最大关联性的取得,译者须考虑读者所期待的阐释相似性的程度和类型,即应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合适方法,引导读者获取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中餐的翻译实质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应遵循关联理论,即译者从原著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大关联,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文读者。本文通过示例阐述了北京奥运中餐的翻译中采取的语内增词引申、文外加注及隐义显译等顺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