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乐诗,20多年来,她“背囊睡袋游世界”,踏遍世界七大洲、四大洋,4次随中国南极考察团进入南极,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5次征服北极区。自小李乐诗在天份与性格上,就表现出两极分化:艺术上被老师们“敬为天人”,算术却颠三倒四,常挨“板子”。平日她性格内向,安静缅腆,运动场上却是健将,尤其是远足登山,野得很。小学时,她给自己起了个笔名:乐诗,全因画中有诗,大自然中也有诗。16岁时,还在理工学院学设计的她,已开始为自己赚旅费。大学毕业後,李乐诘更是拼命工作多*积钱。从22岁开始,10年中她走适五大洲上百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3.
“民间大使”上仓英次石头提起上仓英次这个名字,不仅中国人感到陌生,就是日本普通人也知之甚少,因为他也是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又是个非凡的日本人。他的普通与非凡都在于他是一个幕后英雄。上仓先生所从事的是日中文化交流,其公司名称为“日中文化事业社”。从19...  相似文献   

4.
缅怀贤妻     
去年的今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抢救室里。“来,你坐到这儿,陪陪我吧。”艳秋说。我与艳秋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相处近半个世纪,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说这句话——我万没有想到,竟然也成为她最后一次说这句话了。回首往事,几十年来,总是我读我的书,做我的学问;她备她的课,做她的家务。彼此从来还没有过什么逸致闲情,亦或许还未及享受这再普通不过的人伦之乐。她接下去说:“我能力微薄,多年身体不好,为支持你的事业,却是尽心尽力了。如今已力不从心,我得准备走了。四个孩子,全已自立,都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我放心了;惟一放心…  相似文献   

5.
走进那家植物园展览室之前,她和他其实并不熟. 也就见过两三次面吧,一次在朋友的聚会上,两个人通过朋友的介绍浅浅点头,另一次还是朋友的聚会,两个人大方地再次点头,点完头各去各的圈子,各有各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做一份普通事,仅此而已。”为人低调,不喜张扬;但做起事来却严谨有加,甚至近于苛求。这就是田刚——一位普通却又不凡的广告影视片导演。  相似文献   

7.
露珠与珍珠     
下班路上,一个亲切的声音呼唤我停下。路边站着个单薄素净的陌生女人,汗津津的脸对着六月的夕阳,盛满笑意的眼睛迎向我,眼角有细密的皱纹。她身旁停着辆旧自行车。我以为她认错了人,回赠她一个善意的微笑,准备离开。她怯怯地说:“老师,我等您好久了。女儿说您工作太忙,家务事也多,所以不敢去学校和家中打扰,可我实在想和您说几句话,就早早来到这条路上等。我在女儿的班级合影上见过您,  相似文献   

8.
母亲气冲冲地打电话来,要我跟姐姐好好地谈一谈,因为她从来没见过像姐姐那么狠心的妈,居然大晚上让外孙女晴晴一个人走到她家去,路上还要过马路。她絮絮地唠叨着:“孩子这么小,被车撞了怎么办,被人拐走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事功夜静悄悄的,仰望天上的星点,不久便进入梦乡……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我独自蜷缩一团,正在盼望着阳光与温暖,还有明朗的天空。“丁冬、丁冬……”一阵急促的门铃声传入耳中,我去开了门,一个身体扁圆形、衣衫破烂的老婆婆站在我家门前。她见了我,用她沙哑的嗓子哀求道:“孩子,救救我吧!”我觉得很奇怪,便问她:“你是谁呀?怎么我没见过你?”“我,我是你们人类的母亲——地球呀!”“地球,就是那个长满碧绿的草,头戴鲜红的花儿的人,她有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可你像吗?”我又问她。那位老婆婆就哭了起来,她边哭边说:“是的,以前我是很美丽的,我的身…  相似文献   

10.
扶云 《社区》2014,(17):25-25
柴静在她的书《看见》中,有~章专门写遭受污染的山西老家。她劈头第一句就说:海子有句诗,深得我心:“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她的理由是,自己从小没有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全从天上来。  相似文献   

11.
留给明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高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老人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我们间的“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感觉了,我有些喜欢她了。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多半,她却偏偏坐在我…  相似文献   

12.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3.
香菱做诗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虽是一句俗话,然而却包含着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读到《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对此颇有所悟。香菱要求黛玉教她做诗,黛玉一口苔应,遂推荐一些好诗让她去读。香菱决心下定,乃“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钅义)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读了王维的诗,又去借杜诗,并要黛玉给她出个題目,实践一次,为了学会做诗,她“茶饭无心,坐臥不定”,宝(钅义)讥笑她:“何苦自寻烦恼了”她笑着回荅:“好姑娘,別混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爱国主义者丘逢甲1895年从台湾内渡回祖国大陆后,写下了大显的关心国家、民族安危,决心要收复台湾的爱国主义诗篇。记游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这些记游诗,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一向写诗善学古人,井主张“诗界革命”的丘逢甲的诗歌理论和实践,而且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诗人本身。丘强调写诗要“诗中有我”,诗中有人;主张诗要“留心风化”、“以经世为心”,以热爱祖国、探求其理、要求改革、力挽危难为宗旨去开辟诗境,注意诗的“开阖变化”,“不拘一格”,并始终跟随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去不断发出爱国主义的声音。从这些侧面,可以使人感到丘逢甲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世界》2007,(7):81-81
见过这么一个女孩子,几乎把男朋友当孩子一样地宠着,担心他会饿着冻着,出差在外,念念惦记的是男朋友自己一个人在家能不能吃饱穿暖。而且,男友目前的状况和收入远远不如女孩,但是她心甘情愿地拿自己的薪水贴补房租、给他买衣服。她的理由是:“我是不可能嫁给将军的,但我最起码可以找到一个将来有机会成为将军的人。”  相似文献   

16.
01恶女刘东东真是我的克星,她总有办法让长相粗糙、外形宽阔的我无端脸红,羞愧难当。刘东东是我长这么大见过的最泼辣凶悍的女生,长得像个女篮运动员不说,嗓门还特洪亮。每每在路上遇见,一百米外她就扯开嗓门喊我:“班帅,一起走吧!”、“帅哥又去吃饭啊!带家属不?”偶尔声音小点,话却很爆炸:“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就考虑考虑我!”她还喜欢猛地把手亲昵地搭到我的肩膀上勾着我走,熟悉得跟对情侣似的。虽然她每天都跟我说很多话,可是我还是不喜欢她,甚至……甚至有点怕她或讨厌她。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很难把“时尚”和“老人”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而它却在我奶奶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奶奶今年七十有四,也算是高龄了吧;可已步入高龄的奶奶,心态却很年轻。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小着呢。”爷爷去世6年了。刚“走”那会儿,我们做小辈的怕奶奶过于伤心,想把她接来同住,可没想到她却嫌这样不自在,说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喜好,她要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奶奶独身一人的日子也的确非常充实。早晨起来要进行锻炼,去公园舞剑、打拳,上午到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国画;下午就更忙了,奶奶在干休所里组建了…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9,(1):62-63
家住莫斯科郊外弗里亚济诺市的奥莉加&;#183;瓦西里耶夫娜&;#183;波尼佐娃认为自己是个平平常常的老百姓,从来都不愿和记者打交道,但自第三次遭遇球状闪电之后,她彻底改变了想法头两次遭遇她认为纯属偶然,但自2006年冬天有个火球闯进她的卧室,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之后,她明白了问题绝不是那么简单,“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觉得闪电还会回来,”奥莉加说,“说不定科学家们会知道它到底要对我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妻到龄退休了,离开了苦与乐的工作岗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步入新的生活空间。人常说“知妻莫如夫”。尽管知道她早做足了思想准备,但一丝忧虑还是悄然袭上我的心头:她会不会染上社会流行的“退休综合症”。于是我有备无患地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买了台电脑,鼓动她追赶科技新潮流;订了两份报纸,休闲时叫她能知天下一二;又去买了几盆花草,便于她修身怡情。同时我暗下决心,谢绝一切应酬,多抽些时间陪她聊天,希望我的这些举措,帮她顺利渡过人生的“转型期”。然而,想不到的是,以后为妻的表现令我吃了一惊,印证了我的忧虑是…  相似文献   

20.
明“后七子”谢榛《四溟诗话》的情景论,主要是在唐宋情景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谢榛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次把“情景”认定为诗歌创作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因子,认为这是作诗的根本,并且不能割裂开来。其“情景”论可解读为“景”是诗的媒介,“情”为诗的胚胎;好诗应该“情景相因”、“情景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