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望、道德与幸福都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三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幸福位于三角关系的顶端,而欲望与道德则是两个底点.欲望——幸福、道德——幸福分别代表着通往幸福的两条不同路径,而欲望与道德之间也有着对立而交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德鲁兹和瓜塔利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控制"欲望生产"的历史,传统社会通过编码和再编码而控制欲望生产,而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公理体系"把编码和再编码内在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欲望生产欲望自己的被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就应该从这种自我控制的机制中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的性格与其人生悲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浩然的人生悲剧主要是性格导致的悲剧,具体表现为理性精神与感性欲望之间的矛盾.在孟浩然的一生中,理性精神往往被纳入感性欲望的任纵之中,而人生的追求也最终在感性欲望的满足中被汩没、消解.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为满足人类欲望。如果不能满足欲望,就不能维持生命,发展生活。所以要满足欲望,是合理的企求。但欲望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具有种类和程度的不同。若就欲望全体来观察,可以发现欲望的种类是无限的,欲望也可以反复再现。通常满足丁某种欲望,可以渐次发生各色各样新的欲望。某特定欲望的强度可能是有限的,但将随着实现而使得其边际强度渐减。有些欲望不能延缓,必须当时即获得解决,例如食物欲望,这种欲望很明显就是生存欲望。有些欲望似乎可以延缓,例如读书欲望,是文化欲望,而且学无止境,学海无边,应  相似文献   

5.
欲望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中西方文学史都曾有过压抑或限制欲望话语叙述的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欲望话语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五四文学发现并张扬了人的个性和本能欲望,又巧妙地将欲望叙事转化为国家民族叙事;京派和海派作家以不同方式肯定了人的世俗欲望;女性欲望的表达却相对滞后.十七年文学压抑并将人的本能欲望转换为生命主体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热情,文革期间人的本能欲望在文学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保中 《晋阳学刊》2012,(3):144-145
在古希腊传统与基督教和神学系统里,欲望自由一直处于抑制和稀缺状态.弗洛伊德之后,其深入研究成为可能.下文以弗洛伊德、拉康、克里斯蒂瓦为例对欲望自由进行探析. 一、弗洛伊德:父亲男根欲望自由和母亲欲望奴役 在宇宙论欲望模式中,欲望被作为生命普遍自由本质建构.欲望自由含混、并列(反环境、反伦理)地追逐自身,并超越物质和自然.这种最高欲望自由形式以接合的方式显现,居于物质和精神、生与死、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之间,因此存有生命张力.由于其注释文本补充的显现形式,所以常被忽视.这种欲望自由是一种显现的自由(海德格尔),且是女性主义欲望自由实现、自身解放、建构的精神分析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中,人的欲望在西方社会挣脱了传统秩序的禁锢获得解放.追求欲望对人来说最切己,当它被宣示为人的天然合理本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欲望满足,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利益与快乐时,便成为真实的道德要求,道德相应从神圣道德走向世俗道德.跟随欲望的召唤,并没有让人就此踏上一条幸福而又尊严的道路.欲望有驱动人合作共赢、互利...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两个时代欲望的故事,欲望在文革时代表现为偷窥和暴力,而在改革开放时代则表现为纵欲。在这两个时代中,人们同样都面临着沦为欲望奴隶和失去家园的困境。比照晚明的《金瓶梅》,《兄弟》与它的共同点都是对欲望的表达,而这一表达都通过身体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9.
正乔丹曾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有一次,他在如厕时,听到一位先生不停地抱怨:"蹲厕所真是百无聊赖,大把时间被浪费了!"职业的敏感性让乔丹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为何不把广告印在厕纸上?乔丹立即向老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老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B.马克斯在《现代世界的起源》中从全球的、生态的角度对现代世界的起源进行了非欧洲中心论的阐释。在罗伯特看来,1800年以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亚洲,亚洲与欧洲地位的变化发生于19世纪始自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纯粹由于便利的煤炭开采和殖民地,而在其他国家,政府起到了核心作用。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西方国家把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对中国和非洲等地区进行疯狂掠夺,是这些国家工业资本主义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切物包括无机物和植物都有需要,因此需要具有客观性,是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实现形式从无机物的被动,到植物的主动,到动物的欲望,再到人的理性,总的趋势是从客观走向主观.需要和欲望有不同的发展史、本质和价值;欲望是实现需要的一种心理形式;价值是需要而不是欲望的满足及其程度.需要、欲望和价值是该书的三个基本概念.需要是人的客观方面,欲望是人的主观方面,二者的辩证,意味着人的内部矛盾,意味着主体不等于主观,这是该书的基本逻辑.把握人本身,为人的解放确定正确方向,对主体的分析是前提.  相似文献   

12.
潘正文 《江淮论坛》2004,(5):112-116
本文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界在理解"后现代主义"时,抽空了巨大的理性文化背景,而造成了严重的误读,由于这种误读,"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表现完全丧失了其原初的解放性意义,而成为了市场和欲望的同谋.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作家批判立场的丧失和审美表达被欲望展示所代替晚生代作品的欲望化叙事,女性主义文学向女"性"商业主义滑落,反腐小说自身走向腐化.而解救之道则在于重新回到启蒙的批判立场和审美的灵性向度.  相似文献   

13.
论时间的稀缺性与休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人的无限多样的需求与欲望而言,时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经济的不断增长中,"欲望制造"和"加速消费"导致人们对时间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时间发生一种普遍性的稀缺.而时间稀缺性变化也引致出休闲的变化,"自由时间"的本来意义失去了,表现为休闲的工作化与休闲的物质化.  相似文献   

14.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欲望理论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现象与本体的二元对立上,也体现在欲望的表达方式上.需要(need)和要求(demand)属于现象层面,欲望(desire)属于本体层面.隐喻和换喻是欲望表达的最常见方式,客体小a是欲望表达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5.
借来的欲望——《红与黑》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勒内.基拉尔的三角欲望学说为《红与黑》的解读提供了新的契机。欲望的三角性质在于连及小说中的诸多人物身上都被斯汤达天才般的揭示出来。介体———他者在主体欲望的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从他者那里借来的欲望最终决定了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德勒兹的欲望哲学中,欲望的概念不再如拉康式的源于匮乏,而是具有一种自身的充盈动力,欲望本身就是机器,并以一种无主体的形式存在.事实上,匮乏与充盈分别对应着所求的不同阶段:需求与欲求.当所求突破需求之后,则演变成欲求.需求可能是匮乏的,但发展成欲求后则必然是充盈的.资本逻辑通过对主体欲望的控制,实现了对全体人的宰制,打破了需求与欲求间的安全距离,进而将欲望逻辑完全发展成资本逻辑.疾驰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台前展现为以科技加速为开端的加速循环逻辑,幕后则是永远匮乏的欲望逻辑.从发展走向发展的背面,使主体背离了正确的方向,且必将停滞于增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为民众的消费欲望正名.先是通过“生活水平话语”,然后是“扩大消费”话语,国家解除了套在居民消费欲望上的意识形态禁锢,居民消费欲望被赋予合法性.在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杠杆效应下,居民的消费话语获得了合法的发育和成长空间,相应地,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符号刺激而膨胀.但是,国家所沿用的低成本发展模式却对许多居民(尤其广大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形成结构性抑制.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劳动者只是被当作廉价的生产者来使用,而不是当作消费者来培养.由于收入分配向资本和政府倾斜,导致消费领域的双轨化:一边是高收入阶层和政府的消费主义,另一方面是广大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欲与消费力的失衡.于是,普通居民的内在张力(欲望与能力脱节)转变成外在张力,包括阶层之间的张力(如:仇富)和干群之间的张力(如:仇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战略上超越低成本发展模式,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食欲是对食物的强烈感官欲望,而对食物的欲望并不单纯由饥饿引起.那么,在并非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面对美食人们还是难以抗拒?科学家认为,这不能怪我们太贪吃,而是与大脑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迎年 《江淮论坛》2005,(6):98-103
荀子的理论,是建立在其"人论"基础上的."人论"唤醒并关注个人与整个族类之间的互生游戏一方面,道德皆为养每一个个人的欲望而生,只不过是养欲之具;另一方面,道德又领受了人之物种的类的规定性,因而能够超越个人的欲望本身.这样,荀子看到了"感而自然"与夫"感而不能然"之间的必然的循环,并将对此循环的实现,仅仅交由了"成人"的过程.它至少表明义务与权利共生,道德与功利相伴.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快乐?美国有个叫萨缪尔逊的曾提出这样的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就是说,快乐与物质数量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即物质数量越高就越快乐,而欲望低些快乐也会高些.这个方程式,对有些人可能适用,但不是象数学方程式那样普遍适用.其实在西方一些严肃的学者,早已提出了异议.快乐,英文是happy,和幸福是同一个意思.据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能够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