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全息传释看汉诗英译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全息传释(holopision)诸平面分析汉诗英译的局限性、特别强调了汉诗形象叠现的紧张度、意指过程的自由度和语言的高度简炼性──这些因素使汉诗英译难以达到全息传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汉英词典编纂中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基于平行语料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平行语料库的帮助,可以改变传统双语词典编纂中单纯地使用解释性对应词来处理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汉语文化词条的英语译义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译义是与源语所指义相近的词;译义是对文化词条的释义;译义是能够例示文化词条的具体话语;译义是具体语境中的某个词或词串。同时,可以通过增设"译项"的概念来解决一个源语文化词条对应多个不能互释的目标语译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共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一般题材的语言难度较高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猜译能力是公共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一种主要的手段。 猜译解难,运用到公共英语课文教学上,就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生词或“难点”时,教师不用汉语直述其义,而是设法让学生去猜测,以达到对课文正确理解的一种方式。当然,所谓猜译解难,并不是让学生去胡猜,而是要有目的地给予适当的疏导,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生词或“难点”进行释义,以达到猜译解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吹毛求疵”评《英汉翻译教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张培基等先生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所用译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1)原文词汇的意思确定不当;(2)原文理解偏差;(3)忽略原文文体风格;(4)漏译、死译、硬译、乱增删;(5)汉语选词、译文表达与组织不当,等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在阅读训练中应处理好有声朗读和快速默读的关系;处理好生词猜测和借助词典理解生词的关系;处理好语法分析和语法忽略的关系;处理好读速和理解程度的关系;处理好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的关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吕瑞昌等先生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自出版以来印数多影响大。但所用译例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有5个方面:一是原文词汇意思确定不当;二是原文理解偏差;三是忽略原文文体风格;四是漏译、死译、硬译、乱增删;五是英语选词、译文表达与组织不当,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德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如何准确、恰当地把包含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德语、使其在遵循译语语言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语的特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研究领域,也是向德语国家传播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介绍中国特色词汇德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特色词汇德语翻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剖析德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中国特色词汇德译所采用的音译、音释并举、直译、译释并举、意译、移译、新造词等七大策略并区分其与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的差异,对于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以及促进中德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英双语公示语规范化建设是近年来各大城市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工程之一。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基础,指出海南公示语英译存在的主要问题:专有名词英译不统一、不规范,汉英翻译信息失真,忽略汉英文化差异等,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规范海南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习者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过多地依赖强化记忆生词表或字典、孤立记忆单个生词等简单而效率低的学习策略,忽略了其他词汇学习策略的应用,往往事倍功半。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奈(如/若)……何"是由动词"奈(如/若)"与疑问代词"何"搭配而形成的凝固结构,它与其嵌入成分可以构成多种语义关系.本文力图通过较为丰富的引例,对此类嵌入式隐括结构进行分类例释,并就译释中应注意的问题逐一辨析.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理解最佳关联的角度,可以看到对外汉语词典编纂中的不足主要是:词条解释过于生僻;汉英解释和英汉解释不一致;义项选择区别性不强;文化意义阐释不足;示例不够浅近、典型,书面语过多,时代色彩过于陈旧;例句过少或缺失;例句未按语法分布特点编排;词典的规模过小;例句的趣味性、针对性不强等.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语用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选词辨义是成功翻译的基础。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助于译者准确选词,妥帖表达。以现代汉语“白”为例。借助现代汉语语料库分析其常用义项,并对其相应英译进行归类分析,为译者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聚合词是汉语特有的结构性词形,这种独特性形成聚合词英译上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汉语语料英译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三种语境下,聚合词英译可用直译;在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可用意译。此外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其语用意义与先行语相关联。这一发现揭示出聚合词译语的语义来源,也为聚合词的意译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丰富英语词汇,促进语言交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探讨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种类以及借入方式,并为非汉语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7.
从数部近代汉语训诂著作中摘取数例加以分析 ,旨在说明近代语词训诂不能望文生义 ,应在掌握大量例证的基础上加以抽释 ,同时应以音韵学理论为指导 ,有条件时 ,还应用现今存留在民间的土语词汇加以验证 ,从而得出最准确的训释结论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公示语独具特色,以指示语、告示语居多,还有不少提示语和警示语。但是,目前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译名不一致、不准确和不规范;二是译文不规范和不准确。翻译时,既要使译文符合英语规范,也要注重使用创造性翻译方法,以传达出原文确切的含意。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英汉颜色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于英汉翻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英汉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本文拟从几个颜色词中所体现的不同的英汉文化内涵,探讨了解和熟悉文化差异对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