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四、道德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由科学本性所决定的精神传统.科学精神超越知识层次,而带有价值和规范的意义,从而进入了道德和伦理领域.科学精神以人格化的形式体现于科学家群体之中,历来被视为最宝贵的道德资源和推动道德发展的重要动力.求知、求真、求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个体精神动力是主导科技创新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动力,但是,它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本文将个体精神动力划分为外在精神动力和内在精神动力,所谓外在精神动力,即从科学技术的外部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如爱国主义、个人荣誉感等;而内在精神动力则是源于科学技术自身的精神动力,如科学兴趣与好奇心、科学激情、科学自信心、对事物独特的感性、哲学思维力等;指出在我国更需要深入开启内在精神动力.此外文章梳理、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现当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和思想,明确中国科技创新精神中的个体精神动力就是外在精神动力与内在精神动力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需要和实践的关系上,哲学界有两种对立的看法,或者认为需要产生实践,或者认为实践产生需要。因此,在需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也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或者认为需要是认识的动力,或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需要和实践应是相互决定、相互作用的,需要和实践的共同作用才是认识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道德人·文化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已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不单纯是经济行为,把它框囿在经济界域内是远远不够的时候,就需要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在更为深刻的伦理道德层面,去铸就一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外在契...  相似文献   

5.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精神动力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精神动力理论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当代社会精神动力的需要与缺失之间的突出矛盾.将国内学者们关于精神动力的内涵、价值、意义、结构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讨论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的理想来支撑和推动,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主要是指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善良高尚道德规范的建构,以及对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弘扬。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既有物质动力,又有精神动力。其中,物质动力是精神动力的基础,它通过满足物质需求、实现物质利益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动力则是物质动力的升华,它凭对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精神价值的实现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对于物质动力而言,精神动力是内在的、持久的、方向性的,如果缺乏精神动力,社会发展就可能会误入歧途。在新的世纪,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特别需要在全社会弘扬不懈奋斗的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的生产力越来越显著地呈现出以精神生产力为主导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特征,精神生产力也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不仅展现出人类的巨大创造力,而且更是体现了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这样一种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飞跃的过程。因此,精神生产力也就成为评价社会文化先进性的价值标准,并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为基础的价值标准系统,从而为如何推进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庆精神能够在区域一体化中唤醒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激发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矫正市场的趋利本性,为区域间经济的合作与联系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区域一体化的"系统性"需要大庆精神大局意识的文化引导,区域一体化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需要大庆精神"奉献意识"的文化矫正,区域一体化的"智猪博弈效应"需要大庆精神"创新意识"的文化支撑,区域一体化的"湖泊效应"需要大庆精神"融合共享"意识的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昨天和今天,在人类文明的建设中已经和正在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正如列宁所概括的:“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这种“中心”地位和“主要动力”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可以确信,在明天,城市的这种“中心”和“动力”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方向保证作用、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社会力量凝聚作用、规范调控作用,它表征着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强化,为此,必须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精神文化的缺失与补偿——以G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良好的精神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然而,教以亿计的农民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先天性的精神文化的缺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持久发展.为此,进行农民工文化补偿教育,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倡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理念,是创建中国城乡文化软实力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容不仅包括经济上的,而且也应包括文化的、科技教育等方面.经济的振兴离不开精神动力的支持.本文在对精神动力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分析了精神动力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这些理论在鞍钢精神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 精神就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情绪、决心、干劲、政策、方针、计划、办法等都是精神性的东西,既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等无意识的方面.唯物主义常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秘化,把它看作是脱离物质独立存在的东西,从而否认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在哲学史上,精神的含义往往随哲学家本体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不仅十分重视物质激励的作用,同时还强调精神动力的作用.邓小平论述了精神动力的不同类型,提出了培养、增强和保持精神动力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精神.我们正处在一个急需创新的伟大变革时代,那么,企业如何以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詹世友 《东岳论丛》2001,22(1):94-97
在一个经济时代 ,由于以市场价值作为社会的中心价值 ,因此劳动就被固置于经济领域 ,即必需品的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这样 ,劳动就受到实践的必然领域的牢牢牵制 ,从而使劳动者丧失了对精神自由的真正感受 ,劳动就被物化了。这是现时代人们的精神片面化和机械化的根本原因。这是我们需要以教化理想来补救的。道德教化和素质教育在这方面 ,应该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长久发展的根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和历史的重任.从大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屋"具有喻示人类生存状况的功能,它不仅仅只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领域和生存需要,也和人的精神、心理、艺术审美追求,与社会制度、观念以及人类历史相关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论文从关于"屋"的物质、两性、城市和精神四重文学话语入手,分析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类生存的空间--"屋"与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关系的历时性话语表达,以及当代人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在这两者关系中是如何被深刻揭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