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影响一代诗风的江西诗派之得名 ,源自于吕本中所作的《江西宗派图》。《江西宗派图》 ,又有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对于此图本名 ,未见有人予以分辨。江西诗派是否存在 ,能否成立 ,一直有人存有疑问 ,其重要原因是图中所列之人并未在一起共结诗社 ,而此图之一名《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恰恰又有“诗社”二字。现存较早记载此图的南宋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三言“《江西宗派图》中有谢 ,恐须别有佳句” ,前集卷四八谓“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 ,自言传衣江西 ,尝作《宗派图》” ,后集卷三四引《诗说隽永》亦曰“吕居仁作《江西宗派图…  相似文献   

2.
吕本中《江西宗派图》的创作,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上江西诗派的存在。作为第一个文学流派,江西诗派绵延百年,影响南宋诗学深远。但"江西宗派"并不是一个有着明确主张与统一行动的现代型文学流派,只是作者吕本中对南北宋之际诗坛松散团体做出的整合。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的私人目的,由于文献不可征,故已不可追溯。只有从北宋的政治文化形势出发,才能找到《江西宗派图》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3.
江西诗派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诗派”的名称之所以会有,是由于北宋末年吕本中写了一份《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份宗派图不说它是一时兴来的游戏之作,也至少是思考极不成熟的东西。它的出现很快掀起了轩然大波,诗坛上下议论纷纷、称说不已。但吕本中很快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对于这份宗派图后悔不迭。他自认写这份宗派图态度是不很负责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什么精确的理论根据。宋范季随编的《陵阳室中语》里记载说,吕本中看见人家书案间有他写的这份宗派图,惊讶地说:“安得此书?  相似文献   

4.
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祖师,自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来,即为众所公认。其后虽有方回《瀛奎律髓》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历代言江西诗派者,仍祖黄氏。因为以杜甫为主,不过是探源之论,于时太远。且如黄庭坚,虽以学杜相号召,也不是左规右矩,亦步亦趋,而是要从继承中  相似文献   

5.
江西诗派作为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其所引起的争论也多。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所列之人不皆是江西人,自宋至清,对于此派为何单以江西为名一直为人所怀疑与异议。南宋刘克庄即质疑道:“派中如陈后山,彭城人;韩子苍,陵阳人;潘*#老,黄州人;夏均父、二林,蕲人;晁叔用、江子之,开封人;李商老,南康人;祖可,京口人;高勉,京西人,非皆江西人也。当时如曾文清乃赣人,又与紫微公以诗往还,而不入派,不知紫微去取之意云何?当日无人以此叩之。”(《江西诗派总序》)清代张泰来也对此疑惑难解:“诗派独宗江西,惟江西得而…  相似文献   

6.
自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始,诗派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出现,后经过刘克庄、方回等的张目阐发,江西诗派的理论建构逐步完善,不仅在宋代,甚至在整个诗歌史上,形成了言诗者必称江西的传统。历经宋、元、明、清,江西派在诗学领域获得经典地位的同时,其概念范畴也逐渐溢出诗学的单一指向,渗入文、词,甚至画、印等文学艺术领域。清代文献中的江西派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显扬标榜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甚至作为一种拥有伟大传统的文化资本被不断追叙。从江西派概念的推演泛化过程入手,以探究宗派观念在诗学领域的经典化途径,进而考察其如何被纳入更广泛的文学文化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谢工薖是被吕本中列入《江西诗社宗派图》的诗人之一。据清人赵之谦所编的《江西通志》记载:“谢薖,字幼槃,逸(谢逸)弟,自号竹友。尝为漕司首荐,省闱报罢,以琴弈诗酒自娱,诗文不亚其兄,时称‘二谢’。”(见《江西通志》卷一五一列传引《林志》)他的诗作虽然只有272首,且多局限于个人生活的圈子,但却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批落拓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好尚、心态与情趣,体现了江西诗派诗人的创作共性与幼槃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外甥徐俯约于元祐六年在南昌与当地诗人结社唱和,后人称为豫章诗社.大观年间,诗社吸引了一批游宦江西的诗人参与其中,成为当时最为活跃的诗社.诗社探讨句法,倡导学习六朝诗歌的流丽,注重物象写实.比起标举理趣的元祐诗风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对南宋诗歌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社的参与者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与此有密切关系,《宗派图》中所列绝大多数诗人分别属于当时的豫章诗社、临川诗社和庐山诗社,而这些诗人与豫章诗社诗人多有往来,可以说,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微,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是“江西诗派”发展期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由于诗人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纷乱剧烈的社会动荡,其诗作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比他的前辈诗人表现得更为强烈。从现存《东莱先生诗集》20卷(计1157首)、《外集》3卷(计175首)的全部诗作来看,题材相当广泛,或记叙重大事件,或刻画人  相似文献   

10.
《隐居通议》是宋元之际江西南丰人刘壎(1240~1324)所著杂录体笔记.该书卷一○有"刘五渊评论"条,含诗评十则,对陶渊明及唐宋重要诗人均有精彩而妥贴的论述,并对诗体演进提出独到见解,是颇为重要的诗论,因此多被今人著作引用.如钱(锤)书《谈艺录》"放翁与中晚唐人"篇曾引《隐居通义》卷一○《刘五渊评论》条谓:"江西派犹佛氏之禅、医家之单方剂,近年永嘉,复祖唐律.由是唐与江西相抵轧."(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4页)来说明江西诗派与晚唐诗风门户有别.  相似文献   

11.
陈与义诗风与江西诗派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与义(1090—1038)是南北宋之交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对于他和江西诗派的关系,前代批评家评说纷纭。在此我想对它们作一理性检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吕本中曾于北宋末年作过一篇《江西诗社宗派图》,其中未列陈与义之名。与义一生也未有人谈及他与江西诗派的关系。在其表侄张(山皋)与友人葛胜仲的悼文与诗序里,也只谈到他与山水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及柳宗元的关系。南宋人将陈与义与江西诗派相关联,是在江西二巨子偃息之后逐步形成的看法。二者之间的纽带是杜甫。杨万里开始注意到陈诗与杜  相似文献   

12.
论《瀛奎律髓》与江西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瀛奎律髓》是宋元之际的诗论家方回编撰的律诗选集,其主旨是“排西昆而主江西”,阐发了黄庭坚等人的论诗主张。其体例新颖,倾向鲜明,在历代诗选中是颇具特色的。然而前辈学者对它的评价却是轩轾迥异的。誉之者如吴之振称为“斯固诗林之指南,而艺圃之侯鲭也”,毁之者如纪昀斥其“疑误后生,瞀乱诗学”。由于《瀛奎律髓》主要阐述了江西诗派论诗宗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江西诗派的是非功过作一番客观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论陈与义诗     
元代文学家方回在评选唐宋诗时,标榜江西诗派,并创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在此以前,吕居仁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尊黄庭坚,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以为源流皆出庭坚。二十五人中没有陈与义。方回认为,与义诗以陈师道为师。师道诗以庭坚为师,而庭坚诗最尊杜甫,以为诗家之极则,心慕手追,遂传杜甫之学。因此,方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宋代著名诗僧,《冷斋夜话》、《石门文字禅》的作者,现在人们习称惠洪。实则这惠洪恰恰是其假名,以惠洪称之,明显不妥。据《石门文字禅》卷二四《寂音自序》,其“本江西筠州新昌喻氏之子”,“(年)十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得度冒惠洪名。”祖《僧宝正续传》卷二“明白洪禅师”亦谓其是“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九试经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可见他是冒惠洪之名才得以剃度为僧,惠洪是其假名无疑,后来此事被告发,他也因此而入制狱。他在《观音菩萨画像赞并序》中自谓“大观四年春二月戊子之夕病比丘慧洪(按:原文如此)累然卧…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诗坛上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江湖派作家群,近年来日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笔者自1986年起奉命茸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资料之《江湖派卷》,五年中所得不下百万言,然每因江湖派人员无定,没有“宗派图录”或“小序”一类东西可本(如“江西派”然)而为编排犯愁,近日读到张君瑞先生《<江湖集><江湖前  相似文献   

16.
船山先生,世所公认之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也。其煌煌巨著,衣被后世,沾溉末学,无间言矣。然其对万历间兴起之竟陵诗派,痛加挞伐,似非公允之论。如谓其诗“似妇人”、“似衲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创而为腐、为尖、为钝、为贱”(《明诗评选》卷四),是“青楼哑谜”、“市井局话”、“闽夷鸟语”、“洒肆拇声” (《古诗评选》卷三),是“以措大攒眉、市井附耳之情为情” (《明诗评选》  相似文献   

17.
周武王伐纣克殷暨牧野大战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作宾先生,曾把古今学者对周武王伐纳克殷肘间的百种导说作了个不完全统计,并作了公元换算①:(唐)孔颖达《诗经正义》、(南宋)郑樵《通志》定党殷在(辛未)前1130年,(元)金履祥《通鉴前编》定伐纣在(戊寅)前1125年,(西汉)刘歆《三统历》定伐纣在(已如)前1122年,(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定代纣在(甲申)前1117年,(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南朝宋)装《史记集解》定克殷在(乙酉)前1116年,(唐)一行(大衍》定伐纣在(庚寅)前1111年,(商)史官《商历》定伐纣在(癸亥)前1078年,(今)姚文田《周初年月岁…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一直被认为是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的的代表作。朱东润《司空图诗论综述》曾指出:“有唐一代虽以诗著,然唐人论诗之作传于世者,实不多见,就其中诸作家论之,求如司空图之比者,更不易得,东坡称其诗文高雅,有承平之遗风,又云‘盖...  相似文献   

19.
落苏"乃茄子之别名,究其由来,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有三:"钱之据钱塘也,子跛,钟爱之。谚谓'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称'茄'为'落苏'。"此说多为今人所据,其实,这里仅道出杭人改称茄子为"落苏"的事实,并非"落苏"一名始源。据我所知,称茄子为"落苏"并不始于五代,它在唐代《食疗本草》卷下已见,曰:"落苏(茄子),平,主寒热,五藏劳。不可多食。动气,亦发痼疾。熟者少食之,无畏......"(见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版第151页)该书原作者为孟洗(约621~713年),后由张鼎作了补充。孟撰是书时间未详,但必在其卒年以前,…  相似文献   

20.
《诗经》读札(二)陈柏华《周南·卷耳》,《集传》谓其为后妃思念文王之作,今人则多以之为思妇怀人之诗,两说大同小异。仔细揣摩诗意,似还当以征夫思妇说之为妥。《卷耳》首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应为征夫想象中之情形。“嗟我怀人”即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