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志愿服务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公共福利的不平衡不充分供给缺陷。随着公众志愿服务伦理的转变,志愿服务形式与内容日益多元化,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呈现供给过剩与不足的双重困境。尽管有较完善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但志愿服务供给低效和失效问题始终存在,如何通过制度、组织和利益吸纳,运用文化和技术在不同组织结构体系中嵌入志愿服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吸纳治理机制、多元嵌入机制与合作共生机制通过志愿服务的集体行动,实现价值耦合与理性供给志愿服务,从而达成志愿服务吸纳增效之目的,提升供给有效性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化已进入多重境域,社会结构性矛盾进入突发期,社会风险日益呈现扁平化特征,由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促成"社会整合",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结构紧张",因此,积极扶植、引导和开展旨在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我国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人们践行高尚道德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服务着社会发展。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发挥家庭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中的始发站优势、强化高校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构建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协同的发展路径,真正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组织及其志愿服务的研究发现,行政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缺乏必要的制度、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志愿组织开展形式化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及居民缺乏有效参与,无法实现助人自助目标;社会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能够招募到具有志愿精神的志愿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但它无法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型志愿组织容易形成稳定的志愿队伍招募机制,志愿活动所需经费有保障,但存在着志愿者人数难以扩展、志愿队伍年龄与学历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发展和壮大各种志愿组织,规范志愿组织自身的运作与管理,拓展志愿服务内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和志愿服务行动的蓬勃开展,我国亟需一部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以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志愿服务立法涉及志愿者权益保障、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等关键问题。为促进志愿服务有序发展,国家应加快立法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法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6.
伴随社会改革的深入、社会变迁的加剧,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矛盾的化解,需要对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的政策规范。基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志愿服务领域保障机制的形成及现状,提出从政策倡导层面和政策主体层面以及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层面,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以促进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产物,属于社会和历史的范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的志愿服务制度尚处于建构之中,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程度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今后应重点加强志愿服务的立法,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不断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努力推进这项“阳光事业”的长远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宗延军 《理论界》2010,(4):79-81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的生活,但是志愿服务仍游离于法律边缘之外,亟需国家统一立法。志愿服务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志愿服务的经费资助、社会支持与风险防范等在内的志愿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各方权义的设计和法律责任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深化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目前我国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运行相对不足。深化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应从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管理保障的体制机制,发挥优势增创特色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周根飞 《南方论刊》2023,(8):99-100
本文聚焦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选取以广州自闭症康复机构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为例,提出应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的宣传,在大学生教育教学课程总体规划中纳入志愿服务,加强志愿组织文化管理,建立志愿服务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谢艺杰  连泽纯 《理论界》2009,(9):212-213
社会资本理论近年来日益成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本文从社会资本视野出发,理清志愿服务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志愿服务内涵和功能,以期对我国的志愿服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具有自觉、自愿、自发、自为和无偿的特点,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做保障,才能把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才能使志愿服务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社会参与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结果。福建省提出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协调统一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的探索以及加大立法,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管理机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区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区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崇尚的价值准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契合的,其内涵和功能也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的。社区志愿服务人才直接从事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社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启发我们:社会资本具有社会支持功能,通过外力作用提升社会资本,可使社区志愿服务的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用,从而顺应和谐社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了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创新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黄晓星 《学术月刊》2022,(4):131-143
在党建引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社会的制度联结方式。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个多重系统,科层、专业、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三种典型制度联结逻辑,志愿服务分别对应于科层化延伸、专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普及三种机制。科层逻辑强调治理转变,专业逻辑强调服务效率与个人/群体专长,社区逻辑强调社会认同归属,三种逻辑促成不同的联结。以国内不同典型志愿服务类型为基础,对制度复杂性下的志愿服务发展进行讨论,分析志愿服务制度联结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发现三种逻辑和机制并非完全独立,不同层次的制度逻辑也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最终影响志愿行为。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指为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措施和方法。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可以归结为管理机制、注册机制、招募机制、培训机制、评估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责任机制九类。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法治社会构建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志愿服务的法治化体系也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青年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和各种自发的草根性的志愿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志愿精神成为被许多人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本文在分析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应在社会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自愿服务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随之而来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不健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学生为本,通过志愿活动满足志愿者内心需求,达到大学生自我实现的目的,才能建立起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逐渐完善,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逐渐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需要对现有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进行改革和深化。文章就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对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后提出从本体、导向、拟订、实行和反馈等五个方面来对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志愿服务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志愿服务宣传、建立工作机制、搭建活动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初步展现了一些优势和特色。同时,一些地域在党政部门自上而下倡导、活动项目的推动、服务品牌的塑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增强志愿服务持续性方面,积累了不少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