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后期的禁榷制度包括榷盐、榷酒、榷茶和榷铁制度 ,均是官营国有的垄断性工商业经营 ,以国家财政作为出台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唐代禁榷制度突出反映了封建帝制政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干预和操控 ,既促成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结构的前后变化 ,也极大地摧残扼杀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难以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2.
对食盐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是世界各国经济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现象.但与西方中世纪的专卖相比,中国古代的禁榷(专卖)制度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其制度运行中的财政导向性也更为明显.围绕着这种财政导向性,传统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强烈管制主义色彩的庞大社会控制体系,并成为古代社会经济法制的主干.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禁榷法律制度对整个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商业文明乃至社会心理的形成都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舸 《理论界》2012,(10):102-104
宋以前禁榷经营管理集中于中央,其程度与中央获得禁榷利润多寡成正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的介入,禁榷国营松弛、管理权逐渐下放,而利润却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以至禁榷之利作为货币收入超过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支柱。这一现象值得今世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食盐专营体制虽脱胎于新中国195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其渊源可远溯至中国古代的盐榷制度,所以剖析中国两千多年的盐政管理制度及思想无疑是我们理解当前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榷场虽然明确出现于宋辽金时期,但其历史可追溯到互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榷场是互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形态。宋初与南唐之间设立的榷署(或榷务)则是它的直接源头。榷场名称虽然在唐代已经出现,但当时为征榷专卖机构,但这种禁榷制度为榷场所沿袭,为传统互市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也是榷场不同于一般互市之处。宋代史籍中的榷易使并非榷场使,从现有记载来看,宋、辽两代均无榷场使。金代虽然出现了榷场使,但从时间上看,金代的榷场使可能来源于西夏,而不是相反。西夏之榷场使很可能远承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监狱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监狱作为拘押未决犯的场所属于诉讼机关 ,监狱管理是诉讼活动的一种保全措施 ,具有诉讼活动的属性 :执行狱禁是古代监狱管理的基本职能 ;汇类分监、生活卫生、械具和报囚制度 ,构成了古代监狱管理的基本制度 ;狱官是监狱管理的主体 ,囚人是监狱管理的对象 ;疏狱制度是对监狱的疏导畅通制度 ,它使古代监狱管理的基本秩序和正常的狱禁状态得以调整和维持 ,从而保障了古代监狱作用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藩属制度于周代形成、汉代确立、唐代创新、明代强化、清代完备,同姓藩国、境内属国、羁縻府州、都司卫所和藩部曾分别是上述五个阶段中的藩属主体,藩属制度在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代的茶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明代茶禁政策的渊源与背景 首先,明代茶禁政策是唐宋以来茶禁政策的历史延续和发展。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而禁榷制度则是它的一个重要支柱。此制可追溯于周,而正式形成于汉,后禁榷范围不断扩大,至唐代始将茶叶也纳入了禁榷的轨道,成为与盐、铁并重的专卖品。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茶叶生产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21-132
中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效显著,在规范行政、惩处违法、褒奖功臣方面,对保证官僚组织有序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内构建的惩戒制度,其局限性也是难免的,所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更会影响其效能的发挥。惩戒制度作为一个官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不可能脱离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更难改变当时的政治环境,其成效的大小,往往与君主之意志、党争之消长以及时局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也影响到具体的实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虽然不可能适用于现代,但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其合理性与弊端,可为现代公务员惩戒制度的构建提供经验和教训;其分类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公罪与私罪原则,以及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承担,伴以经济上的处罚,对现代公务员惩戒制度的构建也有启示;官吏惩戒的议定程序,对构建现代公务员惩戒权力集中问题也有启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君主易于受到蒙蔽,而君主自身的局限,使他们在驾驭官僚方面存在难以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西方重要的学术流派,它的主要贡献是对制度以及对制度创新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诺思则把国家理论与产权理论结合起来,使制度创新理论更加完善。对诺思的制度创新理论加以研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反物权垄断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势物权因其起点的"海拔"所具有的物权势能产生磁场效应,依靠物质媒介传递而不是价格信号以吸附周围关联人的资源从而让社会承担成本,如此反复获取收入流致使物权囤积形成物权垄断.物权垄断是在市场外消极形成,与在市场上积极行为的市场垄断有根本区别.物权排他性支配的绝对性保护了物权垄断,但权利本位是物权垄断的源泉,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优先论是屏障.物权垄断所形成的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是制度变迁的依据,其制度安排是使物权一元结构向二元结构转化,通过限制物权利用的附属权利,让物权人承担社会义务以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古代丧服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文章认为我国古代以《仪礼·丧服》为代表的系统、严整的丧服制度,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 之后。当是周人在原始丧服习俗的简单内容上,逐步增添,注入“尊尊”、“贵贵” 的内容,经长期损益、修正,至春秋末期才基本上形成比较周密的丧服制度,并由孔子及其弟子将此一制度著于竹帛,编定为《仪礼·丧服》。《仪礼·丧服》的编定成书即是丧服制度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近代经历过自由市场型和垄断型两种金融制度模式。二者的基本功能特征很不相同 ,表现在政府作用的大小、有无中央银行制度等多方面。自由市场型金融制度推进速度慢 ,而其市场定位精细 ,金融业的首创性强 ;垄断型金融制度的推进速度快、力度大 ,但其“变革”仅具形式意义。在自由市场制度下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平行”的 ;而在垄断制度下 ,经济仰赖金融 ,而金融则操诸政府之手 ,金融市场不再具有自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制度保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杰 《学术探索》2011,(6):78-83
制度文明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匡正君王失误的朝议谏诤制度、择优防腐的选官制度、抑制官吏勾结营私的回避制度、纠弹官吏紊失的监察制度、奖勤罚懒的考绩制度、厚俸养廉制度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这些制度对当时廉政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比较了中美反垄断制度框架,发现二者在规制领域、立法目标、立法语言、执法机构设置、法律实施模式、重点执法领域、执法规制原则、规制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文章论证了这些差异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体现了反垄断制度的体系性特征和不同的反垄断逻辑。中国式反垄断在规制领域上兼及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美国式反垄断以反经济垄断为主,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化阶段差异和法律体系差异则是导致中国和美国形成不同反垄断逻辑的主要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现代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巡视制度由来已久,它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古代官制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倒逼党在反腐败制度上进行制度创新的当下,回望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璀璨星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宪政制度的确立及在中国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则是宪法的实施。发达国家在推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运行体制同时 ,在积极构架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宪政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 ,同样需要依宪法治国 ,实施宪法 ,使宪法转化民主的宪政 ,达到规范国家权力 ,保障人权 ,推动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更是体系完备、独树一帜。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适应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从秦汉到隋唐以至明清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具有监察渐与行政分离、职权逐步扩大、法规日趋完善、极端重视地方监察、以卑察尊成为定制、严格监察官员管理等特点。正确解读与考察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对当前完善行政监督体制、提高行政监督效能、惩治行政腐败、建设行政监督文明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刑罚制度之设立既有防恶于前又有惩恶于后的法律功能,而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在其设立、实施过程中,人性的痕迹非常深刻,无论从刑罚实施的受体还是立法者的主观导向,都把对人性的打压和保护作为一种平衡手段。从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发现,刑罚对人性的考量是中国古代法律伦理法倾向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文明进步幅度与对人性认识的高低有着较强的关联:先秦时期以摧残人性为刑罚惩戒的基础;在封建法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性力量之张扬是酷刑主义向轻刑主义转变的重要因子;而其中过于重视人性保护,又使得封建刑罚制度偏离法律建设轨道,在伦理法的道路上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20.
沈大明 《社会科学》2006,(7):139-145
中国古代司法的证据主要分为七种,但存在证据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与西方重神判的宗教传统不同,中国审判重人判,重视口供与刑讯逼供的采用等。与西方法律相比较,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加上证据采集手段的简单粗糙,官员注重自由心证,导致刑讯逼供频繁,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证据制度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