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扬雄赋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扬雄对屈原的评价以及扬雄的理论著作可以归纳其赋论的主要内容为尚丽、尚则、尚用,重视诗人之赋而贬抑辞人之赋。其立论的背景在于当时辞赋异途的现实。而辞赋异途的实质在于辞赋异源,辞起源于楚文化,赋肇始于齐文化。辞、赋二体在形式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辞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而在当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从辞赋这一体裁的发展演变,可以把握辞赋创作在各个时代的概貌。新时期从事辞赋创作的作家群有多种类型,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3.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互动的礼乐文化内蕴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慈铭现存辞赋类作品17篇。就体类而言,有古赋,也有律赋。就题材而言,大致包括抒发幽情悠思的咏物赋、带有论说性质的讽谕赋、赋写居室和怀人的亲情赋、写景记游赋和学术考据赋等题材类型。其辞赋文体风格与其骈文创作存在着相同的审美取向,崇尚骈俪,甚至以骈为赋;重视辨体,推崇古赋;征实重典,重视考据,在晚清辞赋创作中自名一家。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汉赋,六朝辞赋在体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骈赋正式形成,并逐渐演变为律赋.赋体诗化倾向加剧、赋体旁衍文类逐渐增多也表现出诸多与汉赋的不同之处.另外,六朝辞赋的题材内容得以较大程度的开拓,创作倾向、艺术技巧及语言风格也追求新变,体现出时人所特有的审美取向.与辞赋创作相适应,辞赋研究的风气也日趋兴盛.  相似文献   

6.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对宫殿的书写与颂美,明显不同于传统赋作“彰圣主之威神”的书写策略.《鲁灵光殿赋》通过对大汉开国圣史的回溯以及对鲁灵光殿所有雕刻与壁画的流观、摹写,营构、证成了鲁灵光殿的神圣空间感.岿然独存的鲁灵光殿以“圣显”( hierophany)的具体空间形式承载了文化符号,铭刻着对大汉帝国辉煌历史的记忆,成为赋家新的空间经验、新的书写“中心”.王延寿这种以“宫殿”作为神圣中心的书写转变又具现在空间的书写策略之上,颇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即从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作者视觉经验、身体游观的条分缕析,揭示出《鲁灵光殿赋》图写的空间形式所具有的文化意涵及该赋在辞赋宫殿书写传统中的承变.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响了社会重赋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赋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因其充满玄理意蕴,注重赋篇的整体风貌.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接受空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8.
“班马”的辞赋观与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赋学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支配其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汉代的经学思想,一是辞赋的创作实践。司马迁引入汉儒《诗》学标准,首创辞赋“讽谏说”,开启了汉代赋学以政治实用性价值为标准的核心精神;班固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提出“讽谕”与“颂美”并重的辞赋观,并且透过《诗》与赋之间的关系,对辞赋发展进行了史的勾勒和风格流派的划分,具有总汉代赋学之大成的意义。通过他们的辞赋观可以看出,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即表现为经学致用观和辞赋艺术精神由对立隔膜到渗透融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赋学研究,一直是当代中国辞赋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后的头十五年里,又先后出版辞赋著作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完成以辞赋为选题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约一百篇,此外,还有数十名学者连续参加各地主办的国际辞赋学术研讨会议开展学术交流。这十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与上世纪后半叶的前三十年或后二十年相当,而且在很多方面还有新的进展:(1)对于古代辞赋的研究论题已覆盖了楚汉至清的整个赋史,赋学研究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古代赋史观念;(2)"台湾赋"研究的兴起凸显了新的学术气象;(3)热情参与学术研讨会和以辞赋为选题的学位论文的撰述,催生了赋学队伍的成长壮大;(4)台湾赋学形成了以微观为主,且评述相间的别具一格的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10.
刘培先生是活跃于学界赋论方面,近期颇引瞩目的知名青年学者。《两宋辞赋史》即是刘先生沉潜宋赋研究多年的一部扛鼎之作。这部专著对于辞赋研究,特别是宋代辞赋研究是大有拓荒之功的。此外,这部专著的独特价值还体现在如下方面:宏观方法论层面,融通文史哲,将宋赋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具象研究方法层面,采用究际通变,洞源索流的方法以图宋代赋坛真貌;文化史层面,发掘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学史、文化史现象。同时又兼具实证之史实与滂沛之文采,堪称一部优秀的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1.
体制是文体形态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苏轼散文按其体制可分为辞赋、论说传状碑志、尺牍、奏议公文、箴铭颂赞、序跋、杂记八大类,其中辞赋、论说、题跋、尺牍、杂记五类体制创新最为突出,即努力突破已有的写作规范,破体为文,进一步开拓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苏轼散文体制创新一者源于他“出新意于法度之外”的创新精神,二者与他“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创作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金元之际的词赋之学,是赋体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词赋创作并未随金朝灭亡而中断,而是在严实父子统治下的山东东平地区再度勃兴。受金代科举遗风影响,东平府学教育和选拔即以词赋为重,东平文人自觉地继承金代词赋之学,并以此作为晋身之阶。他们在新朝翰林职位上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基于对前朝文风的反思,东平文人以儒家文学观为标榜,致力于革除金代词赋之弊,为元初文坛的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3.
银杏文化历史变迁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加强银杏文化研究对推动银杏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银杏文化的发展特点,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可将中国历史上银杏文化的发展进程分为3个阶段:商周至南北朝为神学的时代,隋唐至清前期为文学的时代,中国近代以来为科学的时代。银杏文化史是银杏逐渐被认识和利用,银杏文化内涵和外延逐渐深化发展的过程。现代银杏文化建设应该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结合时代需要,综合创新,走科学和人文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的河套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这里既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中原王朝与匈奴军事争夺的焦点,还是秦汉王朝经济开发的新区。特殊的历史渊源与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形成了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多元的文化类型与文化特点。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尚武文化、移民文化和商旅文化在这里同时存在,同时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开放的、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秦汉文化丰富了内涵,提供了动力,也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浸濡着历代图书馆人的艰辛.古代藏书楼转向现代图书馆的发端,开启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的转变,中国近代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古代藏书楼的长处,勾勒出未来图书馆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百年来关于赵熙研究的概况。1949年以前,学界运用唱和赞颂、诗话点评、专文论述等形式,进行了卓有建树的研究。此后的三十年,该研究严重受挫。新时期,赵熙研究全面复苏,书法、戏曲方面的研究相对活跃,但文学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具有体现时代气息和辐射力、渗透力强等优势,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阵地。近年来,高校共青团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进一步突显出新媒体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文章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开展的瓶颈与挑战,并以此探索了传统与创新结合、娱乐与思政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引导与迎合结合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编辑素养问题是出版界和传媒界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编辑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编辑是传承文化的关键角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编辑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功夫"。文章从编辑的选择、智化、创新、把关及角色转型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编辑"功夫"。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