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有幸结识了彬江小康村的“九品村官”们。他们的创业敬业精神,他们的务实,他们的清正,令我由衷感佩。“村官”们都是农民的儿子,有着庄稼人特有的淳朴和勤奋,在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以老黄牛般的奉献精神。领着大伙儿孜孜营建着父辈们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小康新村:人平纯收1850元,集体经济年产值2180万元,利税130万元,村纯收入20万元,几组简单的阿拉伯数  相似文献   

2.
灾后重建新村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科学选址至关重要。从闽北近几年灾后重建新村的实践看,要做到科学选址应把握以下四点:一要“立意”高。如同写文章一样,重建新村也有一个“立意”问题,南平市分管民政的新老两位副专员廖荣元、陈国梁都多次强调,重建新村在防灾  相似文献   

3.
东汉掌管音乐的官署,国史书散佚而缺记载,先贤多根据《后汉书·明帝纪》: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太乐为太子乐。”而断定东汉掌管音乐的官署名为“太乐”或“太予乐”。然而,这项记载很可怀疑。《东观汉记·孝明皇帝纪》:“永平三年。……秋,八月诏曰:‘《尚书璇机钤》曰:“  相似文献   

4.
“目的特定”是“目的限制原则”中一项重要的规范要素。根据该规范要素在“目的限制原则”中的地位不同,欧盟和我国分别采取了“目的特定+目的兼容”和“抽象合理+敏感特定”两种立法模式。目的特定原则具有不同于“目的合理”和“目的明确”的规范功能,其是信息侵权行为判断的标准,也是判断用户知情同意有效性的依据,更是层次性算法解释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从规范体系定位上看,“目的特定”是用户知情同意的前提,是算法解释的逻辑起点;同时也受制于“目的合理”、指导着“目的明确”,且通过“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来适当扩张“特定目的”。“目的特定”的规范内涵应当包括应用场景特定、主体类型特定、分析内容特定、侵权风险特定等。同时,也允许数据主体在遵循“特定目的”的合理辐射以及外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适当突破“特定目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正文坛上,现出一颗耀目的新星——武者小路实笃。涉论他的文学,如果轻率地割舍了由其发起的震惊日本近代文坛和思想界的“新村”运动,便无从谈起。倒是武者小路自述得既妙且当:“这条路是调活我性灵的唯一之路,我要走这条路。”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带着求索的目光,一瞥“新村”田舍中低凹茅檐下、山间田畴上,究竟潜存、飘逸着拓荒人怎样一种历久不绝的风韵。  相似文献   

6.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随葬品中,复盖在内棺上的彩色帛画,对它的名称,学者说法不一。这里拟对“非衣”说,提出质疑。“非衣”之称,不见文献记载。“非衣”说者,主要是根据该墓出士的两条竹简:“非衣一,长丈二尺”、“右方非衣一”,断定这里所记的“非衣”,“显然指的就是这幅彩色帛画。”遣策上所记的“非衣”,指的是什么,不便臆断,不过从文献记载和这幅帛画本身来考察,说帛画就是“非衣”,却难以使人置信。文献不见“非衣”的名称,有关于“羽衣”的记载。《山海经·海外南经》记有“羽民国”,说“其为人长头,身生翼。一曰……其为人长颈。”郭璞注:“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又引《启筮》曰:“羽民之状,乌喙赤目而白首。”《淮南子·地形篇》有“羽民”,高诱无注,《吕氏春秋·求人篇》  相似文献   

7.
《浙江学刊》一九八二年第四期所载《姚振宗与快阁师石山房丛书》一文,在评述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生平时提到:“一八八四年,陶方琦督学湖北,纂修《湖北通志》,他(指姚振宗)应聘编纂《湖北艺文志》十四卷。”在这段话里,陶方琦督学的时间和地点都是错误的,兹考订如下: 据该文注中说明,上面那段话的史料依据是《文澜学报》一九三五年第一集上刊登的《姚海槎(振宗)先生年谱》(陶存煦编)。实际上,该年谱是这样记载的:“光绪五年已卯(一八七九年),……陶方琦奉命督湖南学政”,“光绪七年辛已(一八八一年),……秋,陶方琦在官丁母忧归里”。“光绪八年壬午  相似文献   

8.
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是青溪(今浙江淳安县)帮源洞人,这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最早提到方腊籍贯的,是方腊起义期间的两条重要史料:一是北宋官员李纲探亲回家,适逢方腊起义,遇阻于路,对方腊起义的情况“亲见探报及得于传闻实为详悉。”他在上王太宰(王黼)书中,明确说“睦州方寇”,而且说方腊“据帮源村”(李纲:《梁溪先生文集》卷一○八)。二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徽州知府卢宗原重修歙州城池(其时已改名为徽州)时,烧制的城  相似文献   

9.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礼作为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一、周公确为周礼作者 周公在周王朝创立时,的确曾“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尚书大传·周传·雒诰》亦记:“周公摄致,一年救乱,……六年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也记载:“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制天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国语·鲁语》说:“若使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周公在周初确曾“制礼”。 《论语·八…  相似文献   

10.
树碑     
一座独具匠心的石碑树立在樟树市薛溪办事处陈家村的村口路旁,碑的正面刻有“陈家新村”四个镏金大字,碑的背面几句碑文格外醒目:“……党和政府,赈灾济民,泽如凯风,惠如时雨,恩重如山;港澳同胞,爱国爱乡,捐资建房,血浓于水,情深似海。全村人民,特立此碑,永志纪念。”路人过此,往往先要观赏一番那遒劲酣畅,飞逸古朴的碑刻书体,然后,再看一眼老堤废墟上那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的两排新房,都说:“陈村人真幸运。”说起这座石碑,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秦望山考     
1983年6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厂,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破土动工。6月2日,《解放日报》报道时,以“二千年前秦皇驰道,如今布满施工队伍”,并介绍了秦山的背景材料,“秦山,又名秦望山。《水经注》云:海盐县‘南有秦望山,秦始皇所登以望东海,故山得其名焉。’”查郦道元《水经注》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陟境便见,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见《水经注》卷四十,第10—11页);但其所指,系绍兴的秦望山。查遍《水经注》并没有海盐县境内有秦望山的记载。《越中杂识》第2页记载:“秦望山,在会稽县东南四  相似文献   

12.
袁枚的真情论——“性灵说”内涵新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的“性灵说”,实际上由真情论、个性论、诗才论所构成。“个性论”与“诗才论”已另有专文阐发,本文试图论述“性灵说”内涵之一——真情论。请人钱泳《履园诗话》曰:“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宗伯专讲格律,太史专取性灵。”又说:“性灵者,即性情也。”这一界说把“性灵”与“性情”完全划等号是不妥的,因为袁枚“性灵”的内涵大于“性情”,但是它又确实把握住了“性灵说”内涵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性灵”这个概念本身在袁枚笔下包含“性情”的意义,而且在袁牧诗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性情”或“情”。他常把“性情”、“情”作为“性灵”的主要含义来运用。所以在感情这个特定含义上,“性灵”、“性情”、“情”往往相互代替,交叉使用。《随园诗话》(以下引文出于此书者,不再注明)开宗明义,同时标举“性灵”、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被称作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因为它用“画面”塑造艺术形象 ,所以较为贴近生活 ,加之“在家中欣赏”这一特定氛围 ,决定了电视剧的内容应该大众化、生活化。《十品官吴山羊》正是这样一部质朴平易、真实感人的电视剧作品。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决定人物的思想行动 ,促成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主人公吴山羊在贫穷的南山井底村 ,“穷”代表着落后、愚昧 ,但穷极思变却是整部作品的主题。吴山羊身份特殊 :一个穷苦出身 ,当过兵 ,又死了媳妇的上门女婿。这决定了他“不能直起腰杆说话做…  相似文献   

14.
编者随笔     
《社会》2002,(7)
“妈妈对我说 ,孩子 ,我要给你说件事。我怕这是你最后一次上学了。我睁大了眼睛 ,看着妈妈……”宁夏半戈壁地区“张家树”村14岁的女孩马燕 ,在得知她将不得不辍学的当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可是 ,我要上学 ,妈妈 ,我不要回家。我要是能永远留在学校那多好啊……”马燕的日记偶然被转到了在宁夏采访的法国记者阿斯基手里 ,一篇以此为素材的长篇通讯《我要上学》发表在了法国《解放报》上。结果“马燕的求学愿望”感动了许多法国及欧洲读者 ,他们纷纷寄来了“希望捐款”。6月13日《文汇报》那篇报道的作者、驻巴黎记者郑若麟写得好 :…  相似文献   

15.
李芮 《东西南北》2011,(9):56-57
极致生活象征?还是邪恶者聚居地?“21世纪的纪念碑”?还是“社会不公的纪念碑”?无论它的属性是什么,“海德公园一号”都以每平方米6.45万英镑的天价,以“世界最贵公寓”的标签.蛮横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一片争议声。  相似文献   

16.
1982年黑龙江省人民银行收到的几枚“承安宝货”小银锭,是我国货币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白银货币之一,这种货币以前仅在史书上见过记载,许多货币学家在自己著述中也屡屡提及,但始终没见到实物。这次“承安宝货”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货币史的一段空白,它的作用和意义,作者已著短文介绍,兹不赘述。本文拟就它的出土所反映出的金末北方的民族斗争做一探讨。据省银行金银管理处的同志们介绍:这批文物有可能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泰来、龙江、甘南一带几个县银行送到省行的,如果是这样,那就和文献记载相合了。据《金史·食货志》的记载:金章宗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  相似文献   

17.
论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的悲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茜 《唐都学刊》2003,19(2):8-11
“红叶题诗”是一个著名的传统题材 ,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 ,通过宫女与士子这种特定身份的婚恋 ,揭示了这种独特题材“红叶题诗”的文化内涵 :唐五代宫女的独特性与命运悲剧、晚唐五代士子对盛世的热望与现实的苦痛、婚姻的宿命观 ,显示了内在的矛盾冲突与整体悲剧品格  相似文献   

18.
魏雷 《东西南北》2009,(10):46-46
2月26日,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鲍岗子村。一些村民自发地来到张铎家,因为这天是“革命烈士”张建勇30岁的生日。如今,英雄已去,只有挂在父母家墙壁上的那张2007年结婚时拍下的结婚照,默默地诉说着英雄曾经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无”是老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学者多视之为哲学范畴),在历史上曾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无”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却历来众说纷纭。由于老子的整个理论体系建构在“无”的基础上,故正确理解“无”,对正确理解和评价老子及其学说,至关重要。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人祖述老庄、以无为本。王弼在《论语释疑》中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日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认为“无”就是“道”,它无体、无象、无声,无所不在.在《老子在》中他又说:“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老子说“有生于无”,“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王弼将其解释为“有起于虚”,“复归于虚静”,实际上就是把“无”同虚无划等号了。据《资治通鉴·魏纪七》记载:“何晏性自喜,……尤好老庄之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种各样的“热潮”诸如“学习热”、“体育热”、“发明热”、“信息热”……等等应运而生。近一、二年在国内一些报刊上又出现了一股“考证热”。许多外国人有的东西,一经报道,时隔不久,即有考证学者们考证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了”的结论,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