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中心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如何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 建国后,党领导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从1957年开始,中国进入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哲学文化思潮的主旋律。其演变发展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在30年代后半期诞生了以毛泽东哲学为表征的一种崭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是毛泽东哲学根本的思想使命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卓越的思想贡献。本文试对毛泽东哲学(为论述方便起见,这里的“毛泽东哲学”仅指毛泽东个人的哲学思想而言。)所开拓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作一具体、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常话语中界域不清,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探究和厘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哲学概括。这一过程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既具有质和量的区别,又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唯物史观对于这种转型影响巨大。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象和主体、重心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学术视野、新的学术研究范式、新的学术气象和风格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得以开启,唯物史观学理的科学性、变革社会的革命性、实践运用的创新性进一步彰显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崭新局面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开始构建。陈独秀、李大钊、艾思奇、毛泽东、瞿秋白等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顾反思这一进程,既有巨大成就,催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产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有不少教训。展望未来,解放思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反对偏执一途的学风,客观辩证实践看待、分析、研究和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5.
《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一刻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毛泽东同志首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中<实践论>的发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论>论述了"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中国化;<实践论>合理地整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化;<实践论>剖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中国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生机和活力仍在于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同时也就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这个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1.文本互动,即将外来的思想文化置于本民族的文化语境或话语方式中;2.思想交锋,表现在通过多种涌入中国的学术思潮、学术派别之间的对话或论战,最终确认一种对民族问题最富有解释力,最能有效地动员社会,最有希望引导民族摆脱发展困境的思想理论的优势地位;3.视界融合,它导致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文本或理论的再解读与再理解;4.综合创新,即优秀的理论家或理论家群体运用民族文化的话语方式进行的理论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在经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同时,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经历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从本世纪初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革命进程中,它自身也中国化了,不仅在理论上总结了“古今中西”之争和近代的哲学革命,而且在实践上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使哲学革命成为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想象力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永恒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承继并以中国传统和现实批判历史中哲学想象力基础上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载体,用哲学在场的形式收敛了不在场的全部内容,在力求走出知识论困境、承接民族传统之精粹的努力中,为现代中国铸就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要在新的高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当前和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大力强化民族意识、世界意识和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是一个辩证曲折、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新概括新阐释的与时俱进使对认识合理性的追寻达到现代认识论的新高度;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对发展合理性的追寻达到当代发展哲学的新深度;通过对社会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统筹建设的方略,使对社会治理合理性的追寻达到当代社会哲学的新向度。文章具体分析了"新"之内涵,认为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创新思维,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重大问题上 ,邓小平理论的独特贡献在于 ,强调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 ;在这一重大问题上 ,邓小平理论的独特贡献在于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 ,系统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在这一重大问题上 ,邓小平理论的独特贡献在于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问题的认识 ,必须着力关注邓小平理论的思维视界、本质特色和实践价值等问题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 ,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科学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 ,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 ,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邓小平理论中 ,“实践主题”的明确提出源于对“生产力问题”(即“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极大关注 ,并使“生产力问题”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 ,“生产力问题”既导引出“实践主题” ,更深化了“实践主题”。邓小平理论在“生产力问题”上的重大创新价值 ,不仅在于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价值目标意义 ,更在于强调了要从实践上创造性地探索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最终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由最初的“理论设想型”经“经验主导型”向“科学实践型”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从起源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从新文化运动中转出来的。这一转出,以十月革命胜利与五四运动为契机,在思想层面上经过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从高扬“科学”与“民主”到传播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在这个环节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传播与中国道路的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起点。第二个环节是从传播马克思的学说到研究唯物史观。在这个环节上,李大钊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基础,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建构了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论。第三个环节是从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念。在这个环节上,李大钊、陈独秀在世界经济、政治变动的平台上,联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探讨中国革命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念。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三个环节上凝练出中国道路的内在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开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而“一个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相互衔接,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实历史。”〔1〕两者内涵丰富,辩证统一,充满着翔实的哲学意蕴和不可分割的相互统一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何种、谁的中国化的深层挑战。如何处理理论—文本与实践—问题、化中国与中国化、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批判理论、政治—宣传形态与思想—学术形态、职业谋划与解放使命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括语言、理论和实践等不同层面,它们又构成同一过程和有机整体。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学理上意味着割裂实践本身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化",其本身当作动词解,它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为中国人的运思方式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理论成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这种成果早期的重要贡献,艾思奇青少年时代就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了《大众哲学》一书,风糜一时,不胫而走,因为他在理学内容,研究方法,成果形式方面,都是有创新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道路。《大众哲学》对我们今天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对我们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文化哲学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认为,从文化哲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定位在西方先进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上,则可以克服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简单化和急于求成的做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