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体中,使用“谁”、“孰”两字的情况较为普遍。作者通过对《三国志》、《六度集经》……《百喻经》等九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从分布和用法两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作了比较,揭示了二者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范围副词“都”起源于东汉 ,发展和完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都”反映出它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两方面的重要发展和创新 ,为其后取代“皆”准备好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后期以“清丽”为主。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时期.该时期的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统治阶层——士族.士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严格士庶之分,在婚姻上最讲门第,所以前人在论及魏晋南北朝的婚姻时,几乎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视门阀的社会,婚姻最重视门第.日本人山川丽认为“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婚姻方面又最重视门阀等级.”瞿宣颖也强调“魏晋之际社会重视门第,故论婚姻必求高门,否则不为人所齿数也.”今人孙晓也认为“魏晋南北朝时,婚娶重门第是婚姻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李晖在《古代婚恋杂谈》一书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所发展,但并未进行理论概括,此外还有许多同类观点,不再—一罗列.如果说两晋南北朝社会上重视门阀等级内婚,我则完全同意.但上述看法似乎又告诉我们,三国时期在婚姻上也极重视门阀等级内婚,对于这一点,我则不敢苟同.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研究,我认为,三国时期的婚姻并非极重视门第,门阀等级内婚仅仅处于萌芽阶段.魏晋南北朝婚姻极重视门第的提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散骑”的出现,改变了秦汉以来谏官不成系统和谏职不明确的局面,在中国谏官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六散骑”的发展,秦汉为萌芽时期、魏晋为发展完备时期、刘宋以后为没落时期。刘宋朝集书省的出现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隅/角”历时替换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示“角落”义的词语,在上古汉语中主要用“隅”,现代汉语中用“角”。这个交替过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文详细考察了从上古至中古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从中寻绎“角”替换“隅”的发展轨迹:在先秦时期用例极少;西汉也甚为零落;东汉魏时期才逐渐多起来;占据绝对优势则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南方与北方均较多使用,尤其是北方口语文献中“角”已代替“隅”完成了历时替换。  相似文献   

7.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行为主体特征方面对王弼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论述,同时指出“圣人有情”对两晋南北朝政治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行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孝廉考试,是一种承前启后、选拔实际使用人才的重要选举制度。它既是两汉选举制度的沿袭,又是隋唐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进士、明经两科的雏形,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人才中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也说明九品中正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选举制度。唐长孺师早在50年代给我们研究生讲课时,就已经指出:“秀才孝廉虽曾为士族所垄断,但自来须通过考试。”现就有关魏晋  相似文献   

10.
情志产生于人与自然分离的时刻 ,最初天真的歌、乐、舞表达素朴的情志。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情志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表达情志的诗乐的本质也自然随之发生变化。“诗言志”说是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 ,是上古社会诗乐礼三位一体的必然结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个体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觉醒 ,产生了“诗缘情”说。在“言志”说的基础上 ,“缘情”说强调个体审美情志、以情含志。两说相互辉映 ,对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归旗制度行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成,尤其是分布全国的驻防群体的形成拓平了道路,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汉代川西高原地区的部落分布中,出现了同都夷地区紧密相关的"旄牛徼外"和"徼外夷"等,这些特定称谓蕴含和折射了川西高原地区"徼内"、"徼外"两地人群间的界线、关系与二者互动等情形,反映出都夷地区是当时联系"徼内"、"徼外"以及邛人、人往来及通蜀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大鹏赋》是研究李白行踪的重要之作。《大鹏赋》系年历来说法不一。从李白和司马承祯的行踪与交游来看,此赋当作于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商游夔州返回江陵之后。  相似文献   

14.
安徽芜湖的“红顶商人”是转型期中国所存在的“红顶商人”、“红顶公司”现象的一个典型个案,“红顶商人”、“红顶公司”现象是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自主性增强的背景下出现的。地方政府在“市场化”驱使下容易成为利益主体;同时,地方政府在渐进式改革中对地方市场、企业拥有一定的干预权力,“红顶商人”是一种“地方合作主义”的产物,这往往会带来地方政府非法的权力“越位”。  相似文献   

15.
宋明"理学"作为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特定的概念,其思想内涵在发展历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主要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这一根本的思想转变入手,分析论述其转变的过程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边缘化的江淹——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淹“才尽”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同步发生的 ,其“才尽”与南朝诗歌的这种“新变”有直接的关系。江淹无法适应新的文学环境 ,也无力改变这种环境 ,更无意去适应它 ,于是便有“才尽”之讥。远离文坛主流的江淹 ,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中,"清"也是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澄明"是"清"的基本涵义,指艺术作品整体风貌的澄澈明净."清"的澄明本义使它具有极大的扩张性和覆盖性,渗透进了众多美的风格、美的表现中,使众美鲜明朗畅、澄明光鲜."清"是六朝人才性美、情感美完满而澄明的显现.  相似文献   

18.
由一般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结构一般不能重叠,除非是作状语才能重叠.但是“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一般都可以重叠,而且重叠之后有了多种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重叠有很多种重叠式,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一AA”式和“一A一A”式.文章从诸多视角来探讨这两种重叠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诗歌和绘画创作在唐代都进入繁盛时期,并且这两类艺术的互相渗透与影响也日渐突出.到了北宋,诗画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坛宿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随着文人画、写意画主体地位的确立,诗歌和绘画在表现作者人格精神的最终指向上趋于统一.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因此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南都学坛》2008,28(4):31-34
"复作"是汉代的一种刑徒。传统认为"复作"即女刑徒,或是"弛刑徒",都不能成立。根据汉简,可知男刑徒也被称为"复作",证明"复作"徒中也有男犯。"复作"徒虽然在不带刑具方面与弛刑徒相似,但在汉简中"复作"徒是吏民因犯罪所判处的一种刑徒,而不像弛刑徒是刑徒获大赦而除去刑具的结果。此外,在刑期、身份上,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复作"徒实际是汉代刑徒中最轻的一等,并无性别特征,也不佩戴刑具,其刑期较短,要在徒官监督下服三月到一年的劳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