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寻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重要来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直接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创建和谐文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的同时,也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3.
全面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葛洪泽,阎长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只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两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它...  相似文献   

4.
试论毛泽东的中国文化观周亚洲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而十分重视运用马列主义立场与方法批判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一批判与总结,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观。他的中国文化观,强调马列主义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意义,与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形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对我国先进文化进行了艰辛而又卓有成效的探索。从最初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变革,到创立并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先进文化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与实践表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左"的思想文化倾向,科学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更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为精神魂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思路;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建设经验为历史主线,一脉相承回答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之需;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理论借鉴,引领人类文明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本质、地位、作用及目标等思想内容,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仁东 《社科纵横》2010,25(10):19-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其中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如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协调发展、借用"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坚持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尺度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对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冰 《探求》2002,(1):71-72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 ,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人类文明演进发展规律和当代世界文化发展大势 ,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七一”讲话中 ,江泽民同志重申了这一思想。“七一”讲话中关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述 ,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起来 ,标志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 ,标志着党的文化使命感的增强 ,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思想的更加成熟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文明为己任的开阔胸襟。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科学论断 ,对于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林华俤 《社科纵横》2007,22(8):13-14
陈独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近代中国社会深入分析,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提出了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若干正确的认识。对于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冯立鳌 《探求》2010,(2):56-59,80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相似文献   

13.
姜华 《学术交流》2003,2(9):14-16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与毛泽东的文化观是一个少有人关注的饶有兴味的话题。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毛泽东的文化观有着根本不同,前者绝大多数代表人物的文化观都是精神决定论的,而毛泽东则是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并且毛泽东所倡导的"古今中外法"成为张岱年、方克立所倡导的"综合创新论"的思想类源。  相似文献   

14.
王永江 《社科纵横》2008,23(11):7-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形成,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调整策略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罗丽云 《探求》2009,(3):15-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中西文化观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比较、评价、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是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应向何处去所作的科学回答。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开放意识有机结合;广采博取的精神与辩证思想的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突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有机结合,从而决定了周恩来的中西文化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并领会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两者之间既有着不可切断的继承关系和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在理论基础与本源、立场与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政策上有着一致性;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形成的国际环境从相对封闭到全球化、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哲学思维从斗争到和谐发展的转变,国家形态从过渡性到长期性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向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转变,社会性质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总体布局从探索到不断丰富的转变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探求》2001,(4):36-38
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对坚持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实践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在认同中继承,在继承中又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文华 《求是学刊》2003,30(6):35-40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主要包括文化形上学、中国文化观、西方文化观等内容,本文立足当代的理论视域,主要从文化本质主义、文化环境主义、文化进步主义、文化连续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文化空想主义等方面尝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现代新儒学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总体性边缘地位及其文化观中的部分可转换资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66年“文革”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