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是当代犹太裔美国剧作家,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呼吁剧作家要写赋有时代特点的悲剧,他自己也创作了一批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成为当代西方戏剧界里一位遐迩闻名的悲剧作家。从四十年代末期起,阿瑟·密勒接连撰文,闸述自己对悲剧的看法。他的悲剧观点跟传统观念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密勒主张悲剧要写普通人,要让小人物登上悲剧历  相似文献   

2.
论阿瑟·密勒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铁生 《学术研究》2004,(12):143-147
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悲剧创作理论主要体现在打破以往英雄人物占据舞台的传统, 把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搬上舞台, 让悲剧服务于广大平民百姓, 而非少数达官贵人; 认为现代悲剧除触及人的生存困境这一表层特征以外, 还应在深层次意义上探讨生存困境中人的价值问题, 尤其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 悲伤和悲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现代悲剧应做到让悲伤超越怜悯, 最终走向悲剧性, 进而达到悲剧的理性意识以及在观众内心产生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在社会悲剧揭示人面对生存困境下的张力所持何种态度问题的同时, 应对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的异化以及人的尊严失落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创作的小说大多是以美国现代社会为背景,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变化和人们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敦促人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读者从中能够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和催人奋进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周霞  郭耀瑞 《南方论刊》2008,(2):64-64,62
以对阿瑟·黑利的畅销书《烈药》的文本解读为基础,指出畅销书创作的致命弱点:对情节结构、故事性的追求远胜于对人生的思考与道德的追求,拔高现实、粉饰理想带来的是适得其反的结果,导致理想的廉价与悲哀。  相似文献   

5.
韩北屏善于在其现代小说中塑造抗战时代各式各色的人物形象,凭借对憬悟者、启蒙者、落伍者形象的细致勾勒描摹,揭示抗战时代的社会世相,暴露抗战时代的社会问题,呈现自我对人生、人性、国民性的理性沉思.  相似文献   

6.
英籍匈牙利作家阿瑟·库斯勒的<中午的黑暗>是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政治小说.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巴肖夫与提审员的三次论辩和紧张思考,集中探讨了政治革命的崇高"目的"与所采取的"手段"之间的矛盾,写出了一场伟大政治革命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7.
严铭 《学术探索》2014,(5):127-131
《水浒传》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替天行道"的男性英雄好汉,也在于它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史料和话本、杂剧艺术的梳理分析,说明《水浒传》中的主要女性多数在《水浒》成书之前有一定的来源和形成基础,这些来源和基础,使《水浒传》的作者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有了更大的超越空间,艺术地彰显了她们在男性英雄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淑.布莱德赫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思想先进,独立自主,不受传统观念约束,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代表。淑在小说中的经历不仅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争取自由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规范对女性发展的严重制约。通过淑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当时女性自由发展和社会规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批判了社会制度和固有的观念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相似文献   

9.
《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以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李尔重以纵观历史的气魄、全面再现时代生活的写实笔墨,将中国人民十五年艰苦抗战的整个历史进程尽收眼底,为人们提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画卷。与当代其他许多历史小说相比,这部书有着它明显的独特之处。其一,它更侧重于史实,而不象大量的历史小说那样更侧重于文学性。历史小说既然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便至少有两类,一类侧重于文学,一类侧重于历史。在侧重于文学性的小说家那里,历史事件往往只是一点因由,一种背景。而在《新战争与和平》中,历史事件却成为叙述结构的主线,成为被作家正面地、详尽地展示的  相似文献   

10.
虹影的主要作品中充满了负面人——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大多以非正面、非积极的形象出现,其人生故事也多凄惨悲凉。但是这些负面人既非单纯的苦命人,亦不是反面教材。相反,在曾经的或当下的存在中,负面人以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懈的人性探索传达出了本质上相当积极的正能量。读者们的阅读体验和虹影的人生体验是一致的,痛苦过后方能领悟到由爱而释放出的正能量,感受死亡和轮回的生命态度,在丰富的人类情感和复杂的人性发现中体会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雄》是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心理小说,作者试图通过毕巧林对社会的态度来揭示他的个性。毕巧林既是社会的产物,同时又与社会对立,不能融入社会。他是当时的青年一代的代表,他们找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毕巧林性格特点,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毕巧林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深刻剖析主人公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要港口城市资料 横滨·纽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滨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口,也是世界第二大港。1854年,美国的炮舰政策打开了日本长达二百多年闭关自守的大门。1859年,根据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横滨成了自由贸易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横滨受到很严重的空袭,市区和港口设施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接管了横滨港90%的设施、土地及建筑物,直到1951年,美国才把港湾的管理权移交给横滨市政当局,并且把一些码头陆续归还日本使用。1952年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横滨作为一个海港城市才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1979年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生平,并对其主要理论,即二元经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评述,论述了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及启发意义,并对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罗曼·罗兰在谈《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作》时写道:在罗马郊外,他的心灵触觉感到了那遥远往日的震动,”我看见了约翰·克利斯朵夫……顿时涌出。起先那前额从地下冒起。接着是那双眼睛,克利斯朵夫的眼睛。其余的身体在以后的年月中逐渐而从容地涌现。可是我对他的幻象...  相似文献   

15.
中西小说人物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小说在经历早期的“人随事转”的阶段之后,共同以对人物客观行动的描写塑造出典型形象;接着一起向主观转折,描绘出只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人物;最后又共同回归到客观写实,并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划。中西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共同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其间人物的行动性又是中国小说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力图在动态结构中体现历史发展和内在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如果旧中国的外侨群体,是对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方器物、制度、观念各层次冲突的过程、形态、结果的研究的一个极好的视角,那么,对其中在华外国报人的探索,则更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不同于在华的公使领事,必须在行政上服从本国政府对远东的政策;也不同于那些教育家,只管低头专注于向中国青年灌输本国文  相似文献   

17.
论赵树理笔下人物形象的文化底蕴刘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无疑是拥有最多的农民和一般劳动群众读者的作家,这一显著的社会审美现象,确立了他在文坛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吸引广大读者,并为之带来极大声誉的,首先得力于他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这些...  相似文献   

18.
<正> 文艺作品如何写入的问题,建国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争议。五十年代,某些文艺领导机构就曾经提出,反对“写落后到转变”的塑造英雄人物的公式;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根本任务”论的指导思想规定中,要求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更应该是“光彩夺目,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用政治学原理和政治的价值观念来代替艺术的  相似文献   

19.
论人物形象的动机与行为熊元义在当前文学中,有一批来自生活底层的边缘作家,如毕淑敏、刘醒龙、何申、张欣、黄康俊等,正以崭新的风貌问鼎文坛。在他们的作品中,一种新的审美倾向已经显现。我把它概括为历史现实主义。在这里,我既不谈历史现实主义客观地揭示现存冲突...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为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明傳奇中的杰作之一。前人往往認为牡丹亭可与西廂記嫓美,它們確是我國戲曲史上不同階段的兩朶瑰丽的花朶。但就剧作的思想性、战斗性來說,前者比后者似更顯得深刻、强烈,所反映的社会面也較廣闊,这是时代精神和作者的進步思想所賦予的。牡丹亭的社会意义在于作者热情地歌頌了以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为中心内容的个性解放的理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