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眉县本土方言的主体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横渠镇东部青化一带接近周至青化镇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其中首善镇为三种语音系统.眉县境内的客户方言主要有来自本省的蓝田葛牌话、柞水红岩寺话、商州阳斜话,外省的河南巩义话、洛宁话,四川广元话、山东昌乐话和广东话等方言岛.  相似文献   

2.
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中的“河南话”(以句容磨盘话为代表 )是河南南部一种地域方言的“域外”分支。它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无论是它的基础方言河南光山话还是新的融合性的磨盘话 ,都不能简单地以单一标准把它归为中原官话。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当地人的认同、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现代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方言应该成为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汉语言语法的研究 ,比之于方音和方言词汇的研究 ,总的讲 ,无疑是相对薄弱的一环 ,就四川方言语法和作为四川方言代表的成都方言而言 ,也概莫能外。《成都方言语法研究》一书 ,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第一部对成都话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方言语法专著 ,堪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取得的一项十分可喜的科研成果。《成都方言语法研究》以老城区通行的成都话即所谓的正宗成都话为研究对象 ,以足以代表正宗成都话的口语以及成都籍作家的方言作品和报刊的成都话为语料 ,参照普通话作比较 ,着力就成都话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4.
阿哲话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东南部方言,阿哲次方言。阿哲话语音有不同于其他方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安徽东至赣语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至是多方言分布区,赣语是当地主体方言。通过6个方言点的语音比较,可以看出东至方言从北到南,江心回民村话→禾丰话→城关话→乌竹话→南溪古寨话→龙泉话是从江淮官话到赣语再到徽语渐次过渡,江淮官话的特色逐渐减弱,徽语的特色逐渐增强,而城关赣语兼有徽语和江淮官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陕北定边县城通行语从定边话转用为新县城话。定边话是老县城通行语,新县城话是县城正在流行的新派方言,是新的县城通行语。新县城话的基础方言是榆林话,可以离析出底层、主体层和变异层三个层次。新、老通行语的转用是在方言接触的前提下,由移民来源、行政归属、语言心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传性,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卫藏方言(拉萨话)与康方言(德格话)、安多方言(夏河话)的词汇进行了比较。文中指出,藏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一般是30%左右。藏语方言词汇的差别,除语音上的差别和构词方式上有某些差异外,主要表现在有的同一概念在不同方言里用不同词表示;有的同一词在不同的方言里含义不同或所指的概念恰好相反;有的词是某一方言特有的其他方言没有相当的词。研究藏语方言词汇,对于藏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语言史的探讨,当今,特别对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确定藏语标准语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株洲方言大体可分两种 ,一种是以市区话为代表 ,属湘方言长益片 ,一种以醴陵话为代表 ,属赣方言。“咖”、“哒”是市区话的主要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  相似文献   

10.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石江镇方言属湖南赣语洞绥片。本文介绍了这一方言的语音系统、音韵特点,对其形成原因作了探讨,并指出它也具有混合型方言的特点。本文对湖南赣语以及湖南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宾阳话是今广西宾阳县流通最广,势力最大的交际用语,使用人口达70万以上,属桂南平话中较有特点的一种汉语次方言。宾阳县的汉人大都说他们的先人是从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等地迁来。宾阳话的词汇还保留不少古代汉语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凌云加尤高山汉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云加光高山汉话为官话方言岛.文章介绍了加尤高山汉话的声韵调系统及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声、韵、调三个方面介绍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方言音系的特点,同时阐明凤凰方言虽属西南官话,但与湘西州其他各县市西南官话的语音存在着一定差异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过去广西平话的一些文章中,除了介绍平话的一般情况外,还根据各地语音的不同把它们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两片。桂北平话又可以分为融柳(融水、柳江)和灵龙(灵川、龙胜)两个小区。融柳小区与桂南平话的语音比较接近;灵龙小区(有同志称为两灵区———两江、灵川)的平话因韵尾变化合并较多而显得差别较大。文章刊出后,有些同志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有些同志(如韦树关)认为融柳平话与桂南平话相同,应该是有别于粤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一个独立的汉语方言,而桂北平话(他指的是灵龙小区)韵尾简化特多,应属湘方言。还有些同志(如詹伯慧)认为桂南平话应属粤方言,而桂北平话还不能下结论,但反正不能归入湘方言。本文主要是从桂北平话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明灵龙区平话早期发展的情况与融柳区平话是一致的,桂北各地壮话中的汉语老借词读音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平话为什么不是粤方言的一支这个问题,我们将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文章通过台州方言内部各点与南、北部吴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征项的比较,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分析,表明台州方言与南部吴语的相似度超过了北部吴语。台州方言在吴语中是应该自成一片的。如果非得对吴语进行"非南即北"的划分的话,那么,台州方言属于南部吴语为佳。  相似文献   

17.
方言词汇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弄清楚方言词汇的来龙去脉,而要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就宁波方言而言,考索词源的工作前修时彦已经做了不少,但远远没有穷尽。本文拟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些考源。这样做,既有助于宁波方言研究,又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武汉方言中残存的白读与黄冈方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方言中有些语音特殊的方言词,一般被视为有音无字现象或例外现象.实际上,这些词的特殊读音都是残存的白读.其所反映的音类分合关系乃至其音值,与相邻的黄冈方言中系统性的白读完全对应,考虑到其他特殊语音现象在两地方言中的一致,本文认为100年前的武汉方言与黄冈方言的语音面貌可能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19.
电白“旧时正话”是明朝抗倭士兵留下的“军话”,其方言性质待考。本对其音系进行调查描写。正话共有声母20个,韵母52个,声调6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通过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语言地位的变化、语言间的接触及其趋同、语言的内部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先后与共同作用是左江土白话声调变异的主要成因,并认为广西城镇的粤语将可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这样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