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战略研究赵曦中国西部地区的开放与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国民经济空间发展的协调化和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本文针对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殊困...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劣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和法治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规范西部地区经济秩序,既可以为扩大西部出口创汇铺平道路,为西部地区边贸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同时也能为西部地区引进和利用外资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解决社会就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应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从法制建设、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加强分工与合作、加速城市化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利措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空间布局优化与区域治理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对西部地区而言,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中的西部经济格局重塑,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设施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科教发展质量五个维度对2011-2020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量,发现陕西、重庆、四川、内蒙古经济发展质量较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的空间形态为"西北—西南"模式,进一步提出重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自然资源产权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加强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产权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西部自然资源及其产权现状存在问题很多,西部自然资源产权改革应有自己独特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旅游已成为西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西部旅 游资源的开发应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利用相关的配置资源,疏通域外文明和 生产要素以及域外购买力的流入渠道,走开放、有序、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旅游地的综合接 待能力,促进西部旅游业的腾飞,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与西部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实施追赶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西部摆脱困境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没有西部的跨越发展,就不可能有区域经济的协调,更不可能有整个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更给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西部必须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一、区域协调与中国西部跨越式发展1.中国经济发展与地区差距由于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8.
湖南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而人口因素的差距及其时经济发展影响是湖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发展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优先支持西部地区各类经济社会项目发展,并将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重要目标.2001-2012年,中国各地区间以人均GDP和HDI衡量的地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在引入财政转移支付变量后,都存在与其相对应的β条件收敛,人类发展水平收敛速度远快于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中国东、西部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社会发展差距快速缩小,财政转移支付有效促进了西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间的人类发展水平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在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实践着、探索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因此,加快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已成为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缩小同东部地区差距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严峻制约与重大挑战。针对资源依赖、投资驱动、结构单一和封闭循环等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依据新时期中国区域总体战略及经济转型目标,西部民族地区必须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确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优化基础设施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构建集中协调的产业支撑型城镇体系以及培育内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问题。中国作为资金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大国,利用外资就是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如何有效地将其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既能保持一定的高效率,又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建立了外资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配置的目标规划模型,并在一定的经济背景下,使用Matlab6.0数学软件———单纯形法求解了模型。结论是东、中部间的差距可以缩小到目标值,但是东、西部间未能缩小到理想的目标值。提出了要想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政府就必须对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中的经济与东部汉族地区较为发达的经济之间,差距又会有明显的扩大。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重新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整个国民经济格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西部经济的发展,必须跨越传统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分工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彻底摒弃传统体制下以外延方式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道路,采取全新的资源转换策略,即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较为贫乏的情况下,通过有限资金集中使用,向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重点投资的突破式开发;通过对重点资源的加工和资源区间贸易来实现资源的转换;以科学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基础产业和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进化层次的提高。同时,以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西部地区在国民经济对外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和有利因素,进一步全方位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尽快在西部经济系统内部形成自我发展以自动引起资金、技术、人才寻短缺要素输入的机制,从而通过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弥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机制的结构性缺陷,最终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性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7.
西部传统中小企业的转型提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小企业曾经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新经济要求用信息社会新的思维方式来对待传统经济,传统产业不能再依靠传统方式来发展,而必须进行转型提升。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中小企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目前东部地区的三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自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大幅度增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然而,西部开发的资金利用效率过低,国家发展战略也有所调整,西部开发已进入新的阶段,必须将战略重点放在培育发展能力上。研究西部地区产业聚集和城市化的相关性显得很有必要,这是一个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的问题。文中对西部地区的产业聚集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从地区出发研究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现状出发,充分分析了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产业分布等,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论述了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最佳道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和出发点,走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道路,并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如何实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成为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结构现状1.人员素质分析。人员素质可从人员具备的能力、知识结构及工作态度等三个指标进行评价。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工作人员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