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谈了对"茶马古道"文化品牌打造的两点深刻感受:"重构"与"重走",以期对打造"百越古道"文化品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多彩贵州”是一种独具标识的民族文化品牌,它的传播定位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其传播的物化要素包括品牌名称、标识、口号与包装等已形成基本的识别体系.“多彩贵州”作为我国首个省级区域性文化品牌,既带有公益性,又涵盖广泛的商业性,其传播策略主要采取广告传播、公关传播、营销传播、形象代言人传播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华“和文化”若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应厘清如下议题:1.中华文化缺乏跨文化能力的原因;2.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要传播什么;3.“一多不分”是“和文化”的特征:君子有“和”文化,小人有“同”文化;4.“一多二元”不是“和”文化;5.“和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文化;6.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精神的阐释话语,是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4.
郭怡  许燕  张蕾 《国际公关》2023,(23):161-163
“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现状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淄博凭借“围炉烧烤”赛道火速出圈,形成链式传导效应,使淄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业化城市迅速实现转型,淄博也在这一波流量红利下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文献为样本来源,在分析目前城市品牌构建研究趋势的基础上,立足地域特色,厘清城市品牌建构与民间故事发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聊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和"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和"之美的审美理念就是由此而来。将汉字当中所蕴含的"中和"之美延伸至现代字体设计范畴,对于其传播与拓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和"之美对于汉字的本土化设计非常重要。将"中和"之美这一传统观念与现代字体设计相结合,为"和"文化的传播与拓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日,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成立典礼暨北航艺术馆成立五周年第100期特展开幕式隆重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北航校长怀进鹏为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成立揭牌。作为校级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建设管理及传播机构,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传播和学术建设平台,代表了北航人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理想与信念。研究院将统筹协调建设"四馆一厅"(北航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音乐厅)文化传播阵地,设立"公共艺术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努力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学术建设及大学文化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谢庆添  杨婕 《国际公关》2023,(2):129-131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针对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现状,深入分析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品牌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措施以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征程。“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的交融,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播交流在新时代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一带一路”建设已有十年,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值得我们思考。本文结合现有的资料文献和“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求,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背景、意义和目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促进各国之间沟通交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意义与方法,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创意视域下,文化产业不仅是符号产业,更是一种品牌产业,其核心是创意与创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品牌是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塑造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背景下,塑造和传播黄河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黄河流域大发展、大保护、大治理的有效举。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当前黄河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在文化创意视域下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的新路径,以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产业“走出去”,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现代品牌与中华“老字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本文以 79个“老字号”样本和 5 0个国际品牌样本作比较 ,试分析两者的差异及因素 ,重点放在行销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上。指出“老字号”的特征是 :注重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 ;人文性的标识表现 ;口碑式的传播。现代品牌的特征是 :简明标准的识别系统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 ;整合传播策略和利于扩张的产权观念。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是通过传播以及传播的革命造成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维模性也导致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不同文化因为传媒的发展而在接触、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裂变,文化不仅实现了跨时间的传递而且突破了本民族、本地域内部的纵向传递而跨民族、跨地域地横向传递,当前,多元文化在语言、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日常生活诸方面进行着广泛的交融。尽管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呈现了种种对西方文化的趋同,但各种文化生成的源点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文化传播往往出现“误读”现象,对文化的解读不一,使文化冲突在文化的传播中永远与交融共存。因此,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时代并没有到来。  相似文献   

13.
触觉的(haptisch)和视觉的(optisch)这一对范畴与艺术意志一起构筑起李格尔艺术史思想体系。这对范畴指涉人类视知觉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同时,被客体化为风格形态,担当特定时期艺术意志的具体表征,强调精神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统一,实现了李格尔独特的艺术史叙事模式。作为艺术发展链条上的总的形态表征,这对范畴以其相对性价值(并非绝对确定性存在价值)共同构建艺术史发展图式,体现了李格尔的艺术史观和时空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亚洲艺术文化市场呈现的活力以及经济的飞速增长.令公关行业把艺术文化与品牌推广联系起来。如今,国家.城市.企业.艺术组织等纷纷针对此市场发掘适合各自需求的项目,扩大品牌影响力。对此,《国际公关》杂志记者专访了罗德公关亚太区总裁杜麦克.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布洛陀作为壮族古老文化的结晶,是珠江流域骆越先民的人文始祖,也是壮族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创世神。近年来,广西地方政府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进一步推进布洛陀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布洛陀文化品牌建设,首先要加强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以提高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度;其次,要创作高水准的文艺作品,加强对布洛陀文化的大众化阐释;第三,要利用多种传播形式拓宽布洛陀文化的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最后,要以民族特色旅游推动布洛陀文化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思想中内存着对日本文化的长期体验和深刻认识。日本的"生活之艺术",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感性土壤和现实印证,成为他反观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和改造人的精神的参照和借镜,为他倡导"生活之艺术"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吉林省的品牌文化。大力传播长白山品牌文化,对发展吉林省区域经济,推动吉林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使长自山品牌走出区域、走向世界,有着重要意义。长白山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神奇、历史悠久上。长白山品牌文化的传播应注重人际传播,加强口碑宣传;并借助实物媒介,推出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进一步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已经由当初的倡议构想变为"交流互鉴"、"人文互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事实,这一事实带来的是多重价值的体现,其中对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意义不同一般。这缘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和"一带一路"既有空间视角下的相通性,更有文化传播的相融性。"一带一路"由概念构想到实际成效的显现,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实际通道,能够扩大该区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包括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国家和传播学的重要发源地。为此,在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传播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上,提出一些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美学抽象、封闭、单一论域的研究范式已无法对消费文化形态中艺术多样化生存选择做出阐释。当代文化的审美转型要求我们从传播的视角思考审视人类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建构一种超越自律与他律、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新的“艺术—社会”研究方法。于是我们必然要把艺术也视作由主体人所参与的文化交往活动,将传统美学中抽象的“艺术”概念还原为审美信息在特定具体的文化情景中的传递与持存,研究“艺术惯例”基于不同时代的生成过程,从而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式的描述中凸显艺术在文化中的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20.
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是旅游产生的核心动因。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传统少数民族文化被精心打造成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了"民族品牌"的效应。借助这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人类的文明成果通过旅行方式和旅游景观得以传承,同时,民族品牌的打造,也通过旅游文化传播而产生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