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主流文化崇尚“利他”的价值观,英语国家则以“利己”为社会行为的出发点,从而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探寻“利己”与“利他”文化系统的特征及其互撞,互斥规律,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己与利他之争,自古以来,百家争鸣,观点各异,演绎出多彩多姿的异质文化图景.以利己为根据形成了个性独立的西方文化主脉,以利他为归依构建了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精魂.利己与利他本质上是一致的,互融互通,互惠互利.利己通过利他来实现,利他以利己而真实存在.二者相存相依,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3.
关于"利己"与"利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类思想史上“道义论”和“功利论”的论争以及现实社会中人们一方面推崇着“舍己为人”的思想 ,一方面又笃行着“唯我至上”的生活的混乱状况 ,通过对人的存在特点和环境的分析论证利己是人的行为起点 ,利他是其逻辑结果的利己与利他统一的观点 ,并以此为立足点对主体道德生活方式的存在过程进行层次分析 ,据此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如何建成一个良序社会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亚当·斯密的人性观张军,孙宁由德国历史学派与边际效用学派引发的、长达百年争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因为《道德感情论》展示的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即认为利他与利己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利己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而《国富论...  相似文献   

5.
几个伦理学难题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之事实如何与行为之应该如何以及联系二者的道德目的,是伦理学基本对象;利己与利他关系,是伦理学基本问题;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是伦理学基本流派。利他主义只主张“无私利他”,其代表当推孔子、墨子、耶稣、康德;合理利己主义只主张“为己利他”,其代表公认是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个人主义只主张“单纯利己”,其代表为杨朱、庄子、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己他两利主义既主张“无私利他”,又主张“利己不损人”,其代表主要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6.
由德国历史学派与边际效用学派引发的、长达百年争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因为《道德感情论》展示的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即认为利他与利己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利己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而《国富论》中以人的“利己心”为出发点构建经济理论体系仅仅是由于经济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不表明斯密对人性的看法有了改变。本文认为,反思这一事实上并不存在的问题,对于理解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市场经济理论的、伟大思想家的整体思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志愿行为的无偿性和公益性,志愿者的利己性动机时常受到指责,这一现象不利于志愿行动的常态化.因此,如何用科学态度看待志愿行为的利己性动机成为志愿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话题.在“以人为本”理论范式的观照下,合理利己性动机的产生有其客观性,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符合正常道德伦理,是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支点.同时,利己性动机的实现存在着利他的价值取向,并不妨碍利他性价值的实现,二者相互渗透,在行为结果上是双赢的,共同促进了社会和谐及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推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但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传统路径面临践行主体不明、践行规则不清、践行责任不显等现实困境。通过利他-利己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可知,利己定位不准、不同性质企业社会责任被混淆,以及利他-利己行为未实现动态平衡是造成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面临诸多困境的根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发现,国有企业党组织是践行社会责任的最优载体。基于此,确立“主辅相成”的践行主体、明确“条理清晰”的践行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践行责任,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践行社会责任的理性路径,也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无私利他的正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最高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高原则,是善的最高原则,是至善;单纯利己的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低原则,是善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善;为己利他是利他与利己的混合境界,其道德价值介于无私利他与单纯利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基本原则,是善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善.利他主义否定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合理利己主义否定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为己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个人主义否定无私利他或为己利他,而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所以,利他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不过是分别夸大了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三大善原则而堕入谬误的片面化的真理而已.  相似文献   

10.
说话者的利益倾向性角度,虚假话语可分为利他型虚假话语、利己型虚假话语、既利己又利他型虚假话语。其中,利他型虚假话语的交际目的是维护或实现听话者利益,具有善意性与无偿性特点。研究利他型虚假话语有助于人们客观评价虚假话语,正确认识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等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使得人们面临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事实上,“和谐”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和谐”内涵的反思和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在对文化价值观进行释义的基础上,反思了文化价值观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基本取向人的和谐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价值选择理性和谐。  相似文献   

12.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由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医务社会工作特殊价值观和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组成。医务社会工作学生实习中专业价值观与现实处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整体医疗处境的冲突和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实习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提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和传统实习模式的变革是实现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代际变迁主要呈现以下基本规律和特点,即价值观的代际变迁方向与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相一致;价值观的代际变迁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迁在变迁性质和变迁阶段上总体上相同;在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过程中,青年价值观发挥着新价值观的肇始作用和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经历了从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到代际碰撞,再到代际动态整合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依托基本价值观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地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实践中来.基本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并能够成为普世价值.基本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公民身份是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描述,尤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是一个建构性的历史概念,其建构受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由于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和观点不同,导致对公民身份权责关系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公民身份。但要明确的是,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并不能等同于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政党应当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形成面向全体公民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在多元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建构中的途径主要包括:在国家层面,充分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身份的制度设计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层面,社会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公民身份建构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公民层面,主要从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两方面的教育着手,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民社会价值观念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是通过有效的整合,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注入未来公民社会价值观念之中,确立一种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强调以个体自主为前提的群体价值观,以经济价值为本位价值,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作用,优化价值调控主体,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都能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盐城海滨滩涂湿地是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滨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以盐城海岸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定量分析盐城海滨滩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结果如下:(1)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较1997年明显下降。(2)199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东台,最低的是滨海,东台约为滨海的2.5倍;200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是射阳,最低的是滨海,射阳约为滨海的1.8倍;区域差异性正逐步缩小。(3)盐城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岸类型和对滩涂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代码、技术民主化、机动边缘和次级工具化等术语蕴含了丰富的技术价值观理论.芬伯格认为技术代码是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价值观的凝结,社会力量借助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介入技术发展的内核;技术民主化赋予其他参与者技术价值观的社会位置,为社会利益主体参与技术活动提供契机;机动边缘显示技术价值观的反作用;次级工具化为技术价值观提供运行的空间.芬伯格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方法论,使他的技术价值观充斥着社会建构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以人为本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二者高度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理论前提和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出。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农业景观所包含的价值,指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全面的,因而应该重新审视农业环境的价值,它主要包含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需放入价值的网络中进行理解,审美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必须依赖其他价值才能得到说明。深入分析价值之间复杂的矛盾统一关系,着重围绕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生产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展开,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不仅指出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试图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