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海燕  张启智 《理论界》2008,(7):128-12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女性文学始终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潮流,曾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女性文学逐渐走向蓬勃之时,女性作家群体中却突然产生了一股“异流”,一部分自诩“前卫”、“先锋”的女性作家们在其作品中充斥着性欲望、性描摹等内容。她们对于女性身体的过度关注及对性体验的细致描绘,又体现出她们在创作中心理的庸俗的逢迎情绪,从而使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走入误区。其实,这些作品已经不是真正的“女性文学”,她们在创作的发轫阶段就迷失了自我,从根本上背离了女性文学展示女性自我价值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中国妇女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说话的权利,许多女性争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她们的创作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纪元,改变了女性被言说的历史,唤醒了几千年来女性沉睡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雄平 《江淮论坛》2007,1(1):180-184
中国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由来已久,不过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写作应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不仅女性写作的队伍庞大,而且女性作家及作品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鲜明,犹为重要的是女性写作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已初显实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白的创作以其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引人注目,其作品不仅述说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解构男权文化、重寻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深刻揭示了当代女性所遭遇的生存尴尬和情感迷失,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价值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启示人们关注和审视女性作家的特殊"价值意识"和出路:摆脱自身狭隘的"小我"之境,融入社会"大我"之境.  相似文献   

5.
身体写作是女性作家以身体作为语言表达自我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在表达女性话语的同时也由于对身体和欲望的展示而陷入两难境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于现实的语境和女性性征,并与男性达成和解。女性个人叙事话语、女性美的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鲜明的女性意识是建构女性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侯灵战 《云梦学刊》2010,31(6):108-112
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女性诗歌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深入挖掘女性意识,特别是死亡意识、黑夜意识等,以身体写作为手段实现其主体性。女性主义诗歌难以挣脱父权制话语,表达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经验实际上依然还受到男性话语的诱导。  相似文献   

7.
8.
从女性意识角度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并以"三恋"、《我爱比尔》、《神圣祭坛》、《弟兄们》等作品为范本,考察性别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文本中的性别表述,论述性别视点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 2 0世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这种精神指向在女性文学的社会性主题、女性主题以及富于哲学意味的创作中有着鲜明体现 ,其思想内涵突出标示了对传统妇女文学的批判与超越。其间 ,女性意识对作品的内在意蕴产生了多样影响 ,那些因女性意识侧重点不同而形态各异的成功之作无不具有自身的价值。它们殊途而同归 ,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本位文化中崛起。中国近现代女性作家对社会生活以及女性本身进行初步的探索和书写,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1.
论朱天文创作中的阴性书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江汉论坛》2007,28(2):102-106
本文首先从"台湾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入手,剖析了其编剧--台湾作家朱天文在历史题材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中的阴性视角,继而指出朱天文所以采取这种历史叙述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阴性书写意识.阴性书写意识的生成一方面是朱天文早期受到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更与当下社会生活中理想丧失、意志瓦解、商品繁复、物质鼎盛休戚相关.文章从感官书写和细节书写两个层面入手,以<世纪末的华丽>和<荒人手记>为主要分析范本,呈现朱天文创作中阴性书写方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是近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和近代中西交流的直接途径。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读者接受的特殊性,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本质上就已具备了产生误读的基本条件。误读主要表现在译者引进和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外国文学题材、文类和作品,译作中的译名、称谓和主题被赋予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近代翻译文学特定读者群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学的理解;译作中出现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译、漏译、编译和转译等现象。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虽然反映出译者在翻译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但翻译活动本身及译者和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近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女作家从社会派定的传统角色挣脱出来 ,在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她们建构的女性形象不是单一的 ,而是发生了嬗变。冰心一类的作品中出现的是以温情主义为主的温婉、清澈、纯净的淑女 ;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越轨的叛女 ;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 ,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间表现出的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 ,也可以窥见这些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 ,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悲剧精神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的自觉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反思意识现象.近现代风云变换的历史巨变为悲剧精神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现实土壤,时代的悲剧精神、女性自身的生存经验构成女性文本独特的审美风范."五·四"时期的女性悲剧作品契合时代表现了"过渡时代"的悲剧;三十年代左翼运动的兴起影响了文学精神,女性的悲剧创作内涵不断宽展,悲剧风格不断丰富;新时期以后,文学向启蒙精神回归,"五四"的批判否定精神得到承续,悲剧出现了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15.
王明丽 《齐鲁学刊》2008,(2):158-160
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追踪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立足于精神/社会性别建构的家园意识,身份认知中角色的互补与冲突和文化原型的梳理,旨在从社会历史语境的语言深穴中发掘出"这一个"带血带肉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国本土女性的现代化的生存经验和现代性的审美体验,即女性生存的真实生态和本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它始终处于批判的立场之上。用这一批判原则来反观我们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若干误区:信仰多于认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绝对化倾向;简单借用其它哲学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等等。而要走出误区,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回避对《儿子与情人》的常规性文学评论,从女性视角出发,对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的自传小说《儿子与情人》进行全新分析。  相似文献   

18.
女性话语的文学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丹娅 《东南学术》2004,(1):132-140
女性话语在中国已历经百年演化过程,但因其生长在源远流长的传统男权话语之中,并关涉到每一个具体个人、具体家庭、具体组织的性别文化成份,因此,反映在女性文学的写作、阅读与批评中,便存在着十分错综复杂的状况.传统话语对女性话语资源的误识、误导与误用亦在所难免.因而,举证与分析、辨识与澄清,是女性话语摆脱传统话语所造成的困窘境遇的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女性在遭受性侵害后往往会发生恶逆变,即由被害人转化为加害人。文章从女性性受害的概念与类型入手,分析了女性在遭受性侵害后实施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我们可以提出预防女性性受害后实施犯罪的对策,以期达到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程勇真 《殷都学刊》2009,30(1):144-147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美学范畴,阴柔美呈现出和阳刚美典型不同的风格.阴柔美的形成不仅和父权制文化、道家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更和女性的性意识有着更为内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基建于性意识之上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女性才表现出不同于男性的阴柔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