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秦晶 《社科纵横》2011,26(3):99-101
"给力"一词在2010年广泛传播,是一种令人关注的语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给力"一词的传播、应用及变异进行研究,指出"给力"不仅是一种模因,更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的复制和传播是一种语言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秦晶 《社科纵横》2013,(11):148-150
模因论为政治用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政治用语实质上是一种语言模因,可以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本文从模因论出发,结合对《人民日报》相关语料的分析和整理,尝试对政治用语中强势模因的传播及其功能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3.
胡静芳  李彬  周进 《社科纵横》2012,(11):175-175,178
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英语文本是阅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探索在模因论视角下,以模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获得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女"、"×男"族新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汉语词语模"×女"与"×男"在"某一类人"这一语义场中构成一对词语模,其模标的语义之间具有相反、相对应的关系."×女"与"×男"族新词语在语义、生成方式和色彩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其产生原因既受社会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也与词汇系统内部的不断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被XX"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在网络和主流媒体上风靡一时。本文针对"被XX"这一语言传播现象,从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和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产生原因和传播机制,揭示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同时,为研究新词新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华 《社科纵横》2009,24(8):157-158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大学校园流行语就是大学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生活态度。本文从模因论角度探讨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晓波  战菊 《求是学刊》2012,39(4):133-137
近年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而产生的词项借用“××门”不断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涌现,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文章统计了2005-2010年“××门”在中国网络媒体上的使用频率,基于模因论理论,同时借鉴生物传染病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门”的扩散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门”扩散的数学模型,以期对语言接触、扩散与变异等语言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淑严 《社科纵横》2013,(9):143-145
2013年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采用复制和传播强势语言信息和文化现象、焦点人文情境等方式巧妙设置"包袱",并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说,语言类节目"包袱"的设置是对语言、文化信息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9.
叶南 《唐都学刊》2003,19(3):70-73
义素是词义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是在相关词义之间进行的词义结构分解,以显示相关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词义的语义成分制约着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对于句法结构相同句法意义相近的同义句式,义素分析能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差别。"V+着"和"V+到"是一组句法结构和句法意义都相同的句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揭示两者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10.
王军元  曹炜 《学术交流》2004,(11):157-161
丰富多彩的消极修辞手段的运用,对于广告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告语言是一种诉诸听觉的语言,语音形式的选择加工是广告语言所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相同、相近的音节结构或相同、相近的韵母的使用,洪音、细音的调配,相同音节结构的重叠等等是广告语言语音形式加工的主要内容。成功的广告语言无不重视词语的精当运用。词语的选用既体现在同义词语的抉择上,也体现在多义词语、同音词语的选用上。广告语言往往以超乎寻常语法规范的形式来运作,突破语法规范主要表现在词语的超常配搭、拓展词的语法功能和句式的变化三个方面。汉语言永远是中国广告最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2,4(4):107-11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现代俚语的概念和构成已发生迁延和扩展,绝大多数社会流行语已成为现代俚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视角考察俚语的形成机理可见,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模因论以及逆反心理是现代俚语得以形成的基本原理、必要条件、重要途径和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是元意识的体现形式之一,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语言理解的主观监控。英汉两种话语标记语在保有共性的基础上,在应用频率、类别、分布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语言模因异同的根本原因是文化模因的对称与不对称映射形成的。汉语的思维模式存在道德型、迂回型、形象型以及综合型等特点,相对而言,英语是理想型、直线型、逻辑型及分析型思维模式的综合体。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决定了汉语标记语更能够体现交际中的谦虚准则,而英语标记语使用频率较高,能更好地体现语篇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成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语素多由先秦的单音词发展而来.古义特征是指这些语素的某个义项在先秦共时的语义场中体现出来的意义特点.古义特征不仅体现在使用中的对立,表现为该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而且也决定了语素在现代汉语构词时的选择.选取意义相关的一组语素进行古义特征和现代构词的考查,能够揭示构词时古义特征对双音词词义和词性的影响、对双音词语法特征的影响以及语义场内部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生命力的一个说法.其结构比较凝固,整个结构的意义与"一直"的"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这一义项基本等同,其中"以来"已虚化为一个准词缀."一直以来"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产生是对"一直"因语义损耗而进行补偿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以来"构式的类推激活;具有韵律和谙的表达效果.在语用上,"一直以来"具有语篇衔接、语义统辖和转移焦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句法结构歧义主要由句子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义关系、语义焦点等不同所带来,不同的原因形成的歧义,理解时加工的方式会不同.歧义理解的加工方式常用的有"组块法"、"指向法"、"转换法"和"投射法".不同语言能力的人对这些方法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句法歧义理解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字母词的界定及其构成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君 《学术交流》2004,(11):162-165
"字母词"是汉语中在一定言语社团使用的部分带有字母或完全用字母表达的词。这类词从它的性质看,具有音义结合的特征;从书面语和言语角度看,属于语言现象;从汉语和外语角度考察,它又具有汉语词汇性质。字母词在构成类型上,按字母构成情况划分,主要以对外语词语或其缩写形式的直接使用等6种形式出现;从字母产生的途径看,大致存在取自外语某词语的首字母或分别取自几个词语的首字母形成等10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艾红玲 《社科纵横》2008,23(1):98-100
潜词是否存在一直都有争议,从语言学、哲学及人的认识能力等角度来看,潜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潜词存在的状态比较复杂,不仅存在两类不同特质的潜词,而且这两类潜词都还有其各自的过渡形式,因此,对潜词进行科学地界定和分类显得十分必要.潜词与其它词语形态和符号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词汇系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李冬梅 《学术交流》2012,(1):145-148
现代汉语副词"刚"由形容词"刚"虚化而来,形容词"刚"自隋代通过语法位置的改变变为副词,并由方式副词"硬"演变为语气副词"偏偏;"元代出现"勉强"义,此义常与数量结构连用,又逐渐发展为量小义,而后由事物量小隐喻为时间量小,最终发展为近过去时的"刚刚"义。"量小"义、"勉强"义和"近过去时"义三者间的联系由不同语言词汇所证实。限定副词,应区分"排他"义和"量小"义,语言事实支持这种区分,区分后才能更清晰地解释相关义项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提出文生虚构论,对于以往只注重事之真实与否的虚构理论来说是一个重要补充。其论述逻辑从三个方面展开:"事为文料说"是其文生虚构论的理论基础,"因文生事说"是文生虚构论的主要内容,"文字功能论"是文生虚构论的功能延展。金圣叹的文生虚构论来自于文章理论,顺应了从明末清初开始的通俗小说从史到文的航道转向,为古典小说的近代化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美丽  杭勇 《学术交流》2003,(9):144-146
韦庄诗的审美特征是清丽。王国维曾用"弦上黄莺语"来形容和评价韦庄的词风及其审美特色。其实将它用以评价韦庄的诗风也未尝不可。这可从韦诗自然真挚的情感、凄丽浑然的意境及清新流畅的语言等特点看出,同样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