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志 《南方论刊》2006,(12):82-83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本文试就虚假新闻的表现、危害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1.虚假新闻的表现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存在重要的因素。应该说,多数虚假新闻是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政治责任心不强、思想修养差、作风不踏实造成的,虚假新闻的具体表现为:1.1凭空捏造型。也就是纯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2005年美国…  相似文献   

2.
于丹俪 《理论界》2010,(6):166-167
用故事写新闻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所采用。这种写作方式采用描写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示事件中的故事情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读性。平民化的视角更是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新了传统的倒金字塔式新闻写作观念,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枯燥乏味、单调的状态,这种新闻报道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深入解读"用故事写新闻"的内涵,剖析这种写作思路在实践中应用的意义,将对新闻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新闻业新闻伦理缺失问题不容忽视.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缺乏监督的社会环境都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为了改善新闻伦理频频失范的现状,社会环境和新闻从业者自身都需要做出改变.新闻伦理意义深远,影响广泛,新闻工作者需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理性的思考,对新闻伦理有更加清醒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贾静波 《兰州学刊》2003,(5):195-195
做为新闻人都知道 ,新闻真实性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是具体的真实 ,一个是整体的真实。对于一个记者来说 ,采写一个新闻保证具体的真实是一个常识 ,对于一个媒体来说 ,保证整体的真实则是一种追求和责任。那么 ,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呢 ?首先 ,要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人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报实情 ,讲真话 ,不得弄虚作假 ,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美国前总统约翰逊 ,乘坐了一架加拿大政府的飞机。美国一家通讯社便立刻报道说 :约翰逊是第一位乘坐外国飞…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新闻的真实性,是指事实真实与社会真实的统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是受众和国家赋予每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控”主要是指新闻机构对新闻信息的控制 ;新闻工作者的自我约束 ;新闻机构内部的行政管理 ;新闻媒介机构的自律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昕 《天府新论》2006,(Z1):207-209
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无定论.通过对新闻采访权的对象条件和行为条件的分析,再联系新闻采访权的主体要求,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界定如下新闻采访权是指依法设立的新闻单位及依法获得新闻从业资格的新闻工作者拥有的,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采访受众关心的社会生活事件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周鹏鸿 《南方论刊》2008,(1):79-79,91
所谓突发性新闻是指那些在人们不可知情况下突然发生,对于其发展进程和结果也难以预料的新闻。其特点在于偶发性、突然性和未可知性。对于这种新闻,记者们往往是仓促应战,无法准备。如何应对突发性新闻,搞好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报道呢?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十分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本文就这个话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应当普遍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模糊与精确是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在新闻语言中正确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使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准确,新闻事实更加吸引受众。反之,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在新闻表述上横生歧义,甚至会造成虚假新闻。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闻语言的表述上把握好“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从而确保新闻的真实,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新闻,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新闻正在对传统新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也要求传统新闻做出改变。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新闻正在改变新闻工作者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可视化新闻则对新闻传播的手段提出新的方式。如何快速应对并平衡信息的爆炸,是当代新闻从业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燕琳  韩凤鹏 《河北学刊》2001,21(6):119-120
党领导的新闻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闻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定不移地做党和人民的“喉舌”。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现力是衡量新闻采编人员能力的试金石,一名新闻工作者有没有新闻发现力,关键看他能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捕捉新闻价值、提炼新闻主题,满足新老读者的信息需求。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答案:一、从个性化上找定位彰显个性是媒体竞争的核心。任何一家媒体,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而媒体个性化的形成则以新闻采编人员的个性化为基础,取决于采编人员能不能向受众提供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作品。应该说,这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归根到底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新闻发现力。…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规律之一。丧失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根本就失去了作为新闻所存在的价值。所以坚持实事求是,反映事实真相,是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5.
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推出了大量故事化新闻报道,这些报道采访扎实,巧妙运用场景描写,人物由"写作需要"成为新闻主角,并借鉴了小说的叙事方式,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新新闻主义的特点,但部分报道也存在客观性出现偏差、情感过度表达、真实性存疑等问题。故事化新闻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原则,在借鉴新新闻的报道技巧时要谨慎并加以改良,加强有益的探索,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回归新闻本原。  相似文献   

16.
于海 《兰州学刊》2003,(5):196-196
我国现在已有新闻从业人员 55万 ,新闻队伍可以说人才济济。许多同志长期受到党的教育 ,牢记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敬业爱岗 ,无私奉献 ,一身正气 ,廉洁自律 ,堪称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典范 ;大多数新闻工作者能够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经受住种种诱惑的考验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反对有偿新闻。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一些人 ,有偿新闻禁而不止 ,甚至千方百计花样翻新。这种劣迹虽然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但危害严重 ,它不仅腐蚀了新闻队伍 ,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声誉 ,也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导向性 ,违背了职业道…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观、新闻源与新闻眼,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经常谈论的话题,经常碰到的术语。新闻观属于宏观新闻学的范围,新闻源属于微观新闻学的体系,前者是有明显主观思维活动的思想态势,后者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新闻眼则是介于宏观新闻学与微观新闻学之问的新闻发现、新闻智慧、新闻技能。三者本来属于不同的新闻界面,但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实践中,三者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构成了新闻作品产生过程三环相扣的现象。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有着重要的认识意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不可或缺,是对电视视频、音频素材的重要补充,并与视、音频素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根据图片新闻具有的六大功能,分析把握好图片新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国红 《东岳论丛》2004,25(2):126-128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 193 3— 1952年近 2 0年的新闻实践中 ,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报道 ,逐步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新闻思想 ,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人们的新闻实践 ,而且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运用新闻工具,实行舆论监督,首先要正确认识当前新闻批评的难点,其次要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再次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最后要充分认识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站在这一高度上加以理解和认识,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自觉地为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