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左联”在党的领导下,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它配合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革命军事“围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以鲁迅为首的一大批革命和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在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的斗争中,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是最早成立“左联”的基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自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后,同年九月十八日在北平也成立了北方“左联”,以后天津、保定、唐山、太原、济南、武汉、安徽以及日本的东京,也都建立了“左联”的组织,有的称分盟,有的称支部或小组。  相似文献   

2.
“社联”,是个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组织。它原名“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重要的群众团体之一,成立于一九三○年五月二十日。一九二八年以后,以上海为中心兴起了左翼文化运动,“社联”这个战斗组织在当时白色恐怖下成立。它的活动史料留下来的并不多。关于它创立的经过,在鲁迅先生主编的“左联”刊物《新地》上作过如下的介绍:“……一般从事运动的社会科学家,早就感觉到有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旗下扩大运动,  相似文献   

3.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著名的革命作家,是鲁迅热心培植和器重的贫苦的青年作家。鲁迅曾以奴隶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他的短篇集《丰收》(《奴隶丛书》之一),并写了《叶紫作〈丰收〉序》,予以亲切的肯定和热情的推荐。但是,关于叶紫逝世的日期,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确说法。《叶紫创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内《作者小传》说叶紫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的《丰收》中的《前言》,  相似文献   

4.
一自“五四”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斗争就成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时期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数量还极少,也没有揭示出无产阶级的时代风貌。至三十年代,这种文艺创作状况得到了迅速的改变: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数量剧增,思想内容也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这在新文艺创作领域,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的历史现象。 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创作的活跃景象,在一九二八年以后的革命文艺刊物上有着突出的表现。例如,《太阳月刊》(一九二八年一月至七月)共出版七期,发表作品五十篇,写工人的占十九篇;《新流月报》(一九二九年三月至十二月)共出版四期,发表作品十九篇,写工人的占五篇;《拓荒者》(一九三○年一月至五月)共出版五期,发表作品五十九篇,写工人的占三十七篇。这种创作现象,在某些进步文艺刊物上也有一定的反映。象《文学》的第一期上,发表作品十九篇,写工人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文炳先生是“以‘废名’出名”的作家,是一位颇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早在一九二二年秋,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从事小说创作。那时的作品大多收在他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里。后来,他更以废名的笔名陆续写了四本小说,有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桃园》、一九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枣》,以及一九三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至于连载  相似文献   

6.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珠 《学术研究》2006,(8):125-131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于第三国际的领导。由第三国际倡导并成立国际性的作家团体,促使在中国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指导系统。而中国本身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以后,“左联”和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联系已经中断,交流和指导非常困难,但有文献材料证明,这时“左联”和国际的联系改为由“文总”出面。总之,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7.
林块平教授自1927年在他的家乡广东省台山县中学读书时发表小说以来,从事文艺工作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这六十年中,他在上海参加过“左联”,也参加过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因遭到迫害,不得不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主持东京“左联”支部的工作。留日归来,他就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学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文艺的欣赏》、《活的文学》、《抗战文艺评论集》、《文学论教程》、《文学概论》等著作,并且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政论以及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不少国外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的评论及美学著作。在他过了七十岁以后,他还亲自动笔并且指导他的研究生于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年编写了《文学概论新编》一书(二十七万字,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亲自校译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李伟森(求实),生前曾主编《少年先锋》和《上海报》等革命报刊杂志。为了进一步了解李伟森同志的战斗活动,这里对《少年先锋》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少年先锋》创刊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6年9月1日。这时李伟森从苏联学习回来不久,担任共青团广东省委的宣传部长。他在1926年  相似文献   

9.
忆社联     
社联的全称是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它是左联的姊妹团体。左联成立于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当时参加左联的成员并不限于作家和文艺批判家;有不少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革命学者,如朱镜我、杜国库(当时化名林伯修、吴念慈等)、彭康、李一氓、熊德山、吴亮平、邓初民、柯柏年、何思敬、王学文、周新民、宁敦五、杨贤江(当时化名柳岛生)、钱亦石、张庆孚等同志,也参加了左联。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事哲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文艺大众化的,恐怕就要算左联了。左联成立之后,就将文艺大众化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左联执委会认为:“只有通过大众化的路线,即实现了运动和组织的大众化,作品、批评以及其他一切的大众化,才能完成我们当前的反帝反国民党的苏维埃革命的任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①因此.几乎与左联成立同时,左翼作家就在《大众文艺》上发表了一组文章,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此后,又曾展开过第二次讨论。这是因为“大众化”与左联成立的目的,左联认为的艺术方向、服务对象等是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这是丁玲同志前不久与一位访问者的谈话。这话说得很深刻。其实,对于一部作品,见智见仁,各有不同;褒贬毁誉,不尽一律,这都毫不奇怪。不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它不会因为个别小丑滑稽可笑的举动而埋没了有价值的东西。事实证明,作品的生命是任何人也毁灭不了的。不仅是曾经荣获过斯大林文学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辉,就是曾经被姚文元一棍子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也已重见天日,得到了重新评价。本文试对丁玲参加“左联”后创作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以下简称《之一》)和《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以下简称《之二》)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我们今天召开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活动积极分子表彰大会,议程有两项:一、传达在上海举行的纪念中国社联成立五十五周年活动的情况,以及华东六省一市社联二次协作会议的精神;二、表彰我省社联学会活动积极分子。现在社会上不大了解我们社联,一般人总以为社联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有的。其实,中国社联已经成立五十五年了。中国社联是在一九三○年五月二十日在上海成立的,比左联只晚两个多月,是左联的姊妹团体,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组织。中国社联的全称是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她的成员大都是当时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也有追求革命,学习社会科学的同志。胡乔木、许涤  相似文献   

13.
略谈一个诗歌流派——中国诗歌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诗歌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诗歌会是作为“左联”的外围组织、外围团体而成立的。时间是在1932年9月间。据穆木天在他回忆的遗稿中说:该会当年是由本人倡议,经“左联”批准成立的〔柳倩:《左联与中国诗歌会》,见《左联回忆录》(上)〕。由于时间过去得太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团体,一九三○年五月二十日成立于上海。半个世纪前,它与左联等组织共同加入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为促进左翼文化和左翼文艺运动一起并肩战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事革命文化运动的进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感到需  相似文献   

15.
柔石在“左联”五烈士中的创作成就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他从1921年参加文学团体“晨光社”开始创作,至1930年参加“左联”前后的10年期间,如果说《二月》代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那么《为奴隶的母亲》则是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品。 《为奴隶的母亲》完成于1930年1月20日。小说反映的浙东地区典妻风俗,如果出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三○年,在党的领导下于上海建立了左冀作家联盟。之后,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地区左联组织。但是,五十年来,新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中没人提及青岛曾建立过左联。近些年来,上级公布了一批历史上党的文献,为三十年代青岛曾建立过左联提供了依据。我们为此访问了当时青岛左联的领导和成员,所谈的情况与文献是一致的。并且还了解到时居青岛的王统照曾是左联的重点联系对象,这对研究左联和王统照都提供了新的资料。中共青岛地下组织在1933年12月日21日,向党中央发出的《山东青岛工作报告》中,写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鲁迅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所作的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指出:“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从事文学活动的三十年中,尤其是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之后,呕心沥血,培养文艺青年,造就文艺新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示:“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指出:自“五四”开始,“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  相似文献   

18.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说至三十年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题材、背景和性格刻划来看,中国现代小说的进展清楚地显示了从二十年代早期以城市为背景的自传体裁转变到三十年代以后描写农村范围的乡土文学”。描写乡村社会农人生活逐渐成为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主要题材,以至于当时甚至有人惊呼“几乎所有的作家全写农村去了”。其中左联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正> 1985年以后,经过短期困惑彷徨的青年作家毕四海,终于找到了他的小说的终生主题——“我们民族的心理的文化的蜕变历程”(李发模:《蜕变中的毕四海》,《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自1986年长篇小说《风流少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问世始,他接连发表、出版的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无不围绕着这一“终生主题”,笔锋所向,深刻地触动和犀利地解剖了融化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的农民文化。“他觉得他钻进了农民文化的深层,闻到了它的内核的朽味。他觉得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正在由农民文化向现代文化蜕变”(同上李发模文)。这对于毕四海来说并非大话狂言,而恰恰道出了他的小说所具备的丰厚内涵,并且呈现出逐步深化的趋势。近作《尼砚》(《十月》1991、4)、  相似文献   

20.
蹇先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作家。他是在“五四”中期唱着乡音步入文坛的。一九三五年,鲁迅先生就将蹇先艾早年的短篇作品选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序》里称赞道:“蹇先艾的作品是简朴的”,“很少文饰,也足够写出他心曲的哀愁”,将他与王鲁彦、许钦文、裴文中等并列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蹇先艾一直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