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是散文家的心史和思索的歌,它以健美高尚的情操去反映和表现生活。它的崇高使命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对普通人生活的观照,它在建塑高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性格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世纪之交的散文借改革开放的洪流和经济文化的转型,在宽松的物态和心态环境下,呈现着“女性散文,绚丽多姿”、“学者散文,深沉凝重”、“雅俗散文,双向并流”的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现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重要的目的任务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抒情体散文(狭义的文学性散文)具有诸多美的特质,它作为一种最便于与读者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对中学生美育有着更直接的独特的作用。基于此,我很注意利用散文中存在的美的特质,把它应用于日常教学,一方面,用美育来陶冶学生情感,塑造性灵,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对散文审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做到“知识和感情两…  相似文献   

3.
“边缘化”与闲适之文──论汪曾祺散文的审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当代“闲适”散文的代表性作家.本文从作家的个性气质和审美趣尚入手,将笔触探入散文的艺术内核,从而在深层次上,揭示出以“闲”、“静”、“淡”、“趣”构成的汪曾祺散文艺术的独特价值.文章指出,汪曾祺是属于平和冲淡的人,他平常只偏嗜写“小桥流水”一类的文字,其作品“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诚然这种“边缘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使他的散文不隶属于“深刻”和“崇高”的壮美范畴,但却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气息,给人以温暖和慰藉,是当前多声部散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音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形散神不散”论。“形散神不散”论一经提出,即广为流传。“形散神不散”的确可以用来概括散文“形”“神”之间的自然和精巧、挥洒自如和细针密线、信手拈来和刻意追求、信笔所致和别具匠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E.B.怀特的《再到湖上》和《时光之圈》,是两篇备受东西方文学选本青睐的散文名作。它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作者提供了生动具体,优美和谐同时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更主要的是作品的字里行间透出对时间、生活和生命价值的疑问及其尝试的回答。它吸引人们去作深思,也激发人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选本在怀特众多的作品中独取这两篇,为人们的散文创作和欣赏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它散漫如水,手法灵活。能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使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心旷神怡。因而,在近几年在高考中备受青睐。,在散文写作中,如果适当地联系社会生活.引述有关的人和事,甚至穿越时空隧道,援引古代人事、插入异国人事、设想未来人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那么,文章内容将更加厚实,意境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书评二种     
震荡于人与自然之间──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当代散文曾受到十分尖锐的讥评,有人甚至断言:“新时期最落后、最保守、最令人失望的就是散文。”“落后、保守、令人失望”的表现之一,是散文题材的狭窄和雷同。狭窄和雷同又集中表现在散文对所谓大海明月、童年故乡一类内容的大量重复上。为了扭转散文题材狭窄的格局,为了给当代散文注入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新机,一些论者呼吁散文强化都市意识,“捕捉提炼和表达现代工业、现代城市之美”,“表达和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生活形象、文化心态、感情意绪”,以拓展散文的思想容积和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冲击和影响必然导致散文创作的分化,形成“雅”“俗”分流.二者间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呈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应该从认识和实践上求新求真求美求善,以求得“雅”“俗”散文的互生共进,并存共荣.  相似文献   

10.
郝红红 《南都学坛》2009,29(4):136-137
健美操风靡世界已有时日,至今仍然“风景这边独好”,究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而它的美,是众口皆碑的原因之一。经过比较和研究发现,它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就像一篇朴实的隽秀的散文,还充满了诗性美。这种美与福柯的“生存美学”不谋而合。“生存美学”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生活的本质即审美;二是寻出真正的自身,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它渊源流长,丰富多彩.仁德意识是传统美德的思想基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强调整体精神.弘扬爱国思想是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推崇仁爱是传统美德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义为上”是传统美德关于人生意义的价值取向.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传统美德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散文的客观制约因素及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散文的客观制约因素从历史看背着传统因袭的重负.从时代看有着无心媚俗的孤独;文体内面临“家庭分化”的无奈.文体外难免“尺长寸短”的伤感。但仍取得了很大成绩.“智性散文”便是一大超越。它的主要艺术特征包括丰富真切的人生体验,机智深刻的哲理感悟.生动厚重的文化意蕴,行云流水的随意笔触等,其文化品位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13.
“散文”、“对文”为传统训诂学中的常见术语,它们主要是针对文献语言中同义词使用状况而言的。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广泛地运用此术语来研究同义词。我们描述了《周礼正义》中“散文”、“对文”所涉同义词的各种动态演变关系。并将其与之性质相似的“通言”、“析言”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同与异。“散文”、“对文”为考查词类系统提供了参考,并启示我们,汉语词汇研究.必须结合词语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必须考虑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谈散文教学     
一、抓住特点,有的放矢要教好散文,必先把握散文的特点。什么是散文的特点呢;简单说来,就是个“散”字。不过,这所谓“散”,既非散乱无章,又非散漫无度。散文之所以称之为散文,是指它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自由灵活等方面有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它文学样式而言。它可以从多方面揭示生活的本质,展示我们时代的特点。从结构安排上看,随着感  相似文献   

15.
庄子散文是奇是的。它以“道”寓“象”,以“象”寓“理”,塑造出形形色色人物和动植物形象。它通过巧妙设喻,以幽殷风趣的小故事和俗不可耐的形象,阐述“道”的尽善尽关、功力无比、至高无上和至大无边。庄子散文的不羁个性,傲视权贵、鄙夷世俗、高蹈遣世的批判精神,大大拓展了我国古代的美学范畴,开创了“顺乎自然,意在言外”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散文的新辉煌 ,应归功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散文创作座谈会”和“我与散文”大讨论唤起的散文创作思想解放意识的觉醒 ,更应归功于散文界敢于突破“形散神不散”的束缚、勇于在散文“消亡”声中亮出“崛起”论的主张、勇于参加“大散文”与“艺术散文”之辩  相似文献   

17.
<正>散文的“形”,通常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散文的“神”对“形”有凝聚和联结作用,“形”对“神”有“向心”作用。一篇好的散文,“形”和“神”总是完美和谐的统一,达到“形散而神不散”。下面试以《殽之战》这篇古代散文为例,谈谈散文“形”和“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的变迁及散文范畴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古代散文”的界定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将“散文”这一术语置于古代、现代、西方三维视角来加以观照,散文范畴的界定只能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界定,而这种界定是基于对散文文体作历史流变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散文无论是骈散之争还是韵散之争,都属于“文”内部的矛盾。无论用什么术语来指称它,它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19.
散文创作离不开想象。散文的想象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散文家的心灵“象一面镜子”。心灵的镜子,是感情的镜子。感情的镜子是有波浪的,它所反映出的不是生活的原貌,而是变异了的,即达芬奇所说的“第二自然”.在一般情形下,有形的生活和无形的感情是很难“化合”的;只有在想象的作用下,生活和感情才能“化合”为“第二自然”。文艺创作实践经验证明,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文艺  相似文献   

20.
郭保林散文的语言艺术周成建文体意识自觉的郭保林.在其散文语言上.表现为阳刚婉约两种风格,繁富叠合,语式多变,讲究情韵节奏、字汇质料和标点运用。新时期以来,郭保林“一头扎进散文这片海域”①,“用炽热的情感.瑰丽的语言,构筑美的艺术宫殿”②,结集出版的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