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导语,这里专指教师上课之初为导人知识所设计,使用的过渡性语言。 万事都有开头,导语是课的开头,导语的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影响或决定一课的效果。就如一部文章头开得不好,读者拿起来,没几句就厌了,放下了,即使后面的内容十分精彩也可能不被发现,导语的作用就如同文章的开头,是要攫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业生的思维,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算是好的导语。因此,导语是课堂一部分,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多余话,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都是高度重视导语的。  相似文献   

2.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白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财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最著名案例要数美国的摩尔诉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案.但不幸的是,加州最高法院否定了摩尔的请求,摩尔未能在财产权的争取中获得成功.由此引发了科技界、宗教界、社会科学界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大讨论,反对者认为,人性尊严不可侵犯,不能把人作为客体,而支持者认为,人类基因财产权的确立,既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保障,也是对生物科技的发展保护,最终让全社会都享受到生物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07,(5):37-37
一年一度的高考渐行渐近,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短期内增强记忆力,提高分析解答试题的能力,保持最佳考试状态.专家指出,合理食疗胜过保健品.建议把能食用的中药和具有药性的食物结合起来,或选择某些药食兼优的食物,烹调成色香味俱佳的汤膳或羹膳,取药之性,用食之味,发挥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既对大脑有针对性营养补充,又能防治记忆力减退.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跌倒的小孩,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直到被哄舒服才罢休。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被满足,是人的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相似文献   

6.
杨伟 《家庭科技》2013,(4):17-1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成为国人扫墓祭祖,缅怀亲人的一场仪式。这仪式的举行地在荒僻的坟头,平时少有人光顾。不单纯是因为忙,没时间,而是因为心里有忌讳。记得小时候寻猪草,大人明令禁止:不许去坟头。怕我们记不住,有时会吓我们,说那里有鬼,独自去会被捉走。大人的说法,倒不完全是迷信,而是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便有些闪烁其词。即便是清明,在自家亲人的坟头,大人们也是缄默的,  相似文献   

7.
我要是死了,世上就没人惦念妈妈了。我得留着这条命,在人间想着妈妈。若世间真有属苦命的人,32岁的戚美霞定然算得其中之一。戚美霞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懂事的她,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习一直很刻苦。大学毕业后,20岁的她找了份家教,晚上又在夜市摆摊卖东西,一个月虽然忙碌劳累,但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就这么平淡地继续下去,直到22岁那年,她遇见了周华——日后她的丈夫,生活终于从波澜不惊中,泛起了一圈圈幸福的涟漪。周华第一次见到戚美霞,得知她的身世和境况后,又是同情,又是敬佩,不禁对眼前这个长相秀气的女孩产生了爱意。每当天幕被涂黑时,周华就赶到戚美霞的摊点,选这个,买那个,并不时和戚美霞攀谈,关于人生,  相似文献   

8.
刘墉 《家庭科技》2013,(11):11-11
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母亲常会做花椒油。先把麻油烧热了,再撒下一把花椒,拿锅铲用力压,噼噼啪啪地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闻到那香味,我就知道,爸爸要下班了。"醋熘冬瓜"是爸爸最爱吃的——清淡的冬瓜汤,上面浮一片花椒油,据说有消暑的功效。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父亲在我9岁那年过世,不知为什么,母亲就再  相似文献   

9.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用特配的中药敷贴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三伏贴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  相似文献   

10.
中国 1 3亿人口的大国 ,图书事业飞速发展 ,出版物层出不穷 ,必须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面向大众 ,扎根民众 ,为大众所想 ,为大众所写。坚决反对东搬西抄 (这里东指东方 ,西指西方 ) ,反对洋八股与土八股 ,提倡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 ,努力开创中华大众文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经济背景所缔结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内涵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功利性婚姻以现实的需要或利益为选择,认为只有建立在实际需要上的婚姻才更具稳定性,也更具道德性。从理论上分析,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舆论似乎更偏向内涵性婚姻,并对功利性婚姻持批判态度。但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问题,我们应当超越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的对立,建构起一种新的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易思平 《北方论丛》2002,4(6):75-79
<诗经>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遗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习俗.以此可见,<诗经>时代是一个婚姻状况混乱、婚恋比较自由的特殊时代.  相似文献   

13.
叶楚炎 《云梦学刊》2012,33(5):93-100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入赘是商贾融入异乡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也代表了士人改换门庭的人生理想.但基于入赘所附着的种种社会属性,对于男性来说,它并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婚姻方式,不管是婚仪、改姓还是夺休,赘婿享受不到其他男性在婚姻中那种支配一切、掌控一切的快感,他们甚至都无法保持最基本的权利,不仅被人耻笑,而且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走。但小说作者往往会运用多种手法掩盖或是化解小说人物在入赘中所受到的屈辱和难堪,通过一系列手段的掩盖或是化解,小说作者在营造一个入赘的梦境的同时,也对这个梦境做了必要的修饰:入赘从损害男性自尊、让他们受尽歧视和冷遇,到变成一种男性可以从中寻找到足够的体面和尊严,至少看起来和其他的婚俗没有什么严重差异的婚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网婚在现实婚姻家庭中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婚的形式是对现实婚姻的重塑与再造。由于网婚本身的无序性、随意性、隐蔽性和刺激性,已婚者对现实的逃避、不满与宣泄以及网络经营者的推波助澜促使网婚的出现与流行。同时网婚也给现实婚姻家庭带来了冲击与危害,这要求已婚者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与人格自律,冷静对待婚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析黎族婚恋观与婚恋行为特点,以及婚姻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丽王室族内婚制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丽在近 50 0年统治历史中 ,王室一直都实施族内婚制 ,由初期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婚 ,亲族关系极为密切到中期亲族关系逐渐疏远 ,到后期从律令上禁止族内婚 ,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葛亮 《河北学刊》2004,24(5):99-104
在汉代,所谓的民族"和亲",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彼此商定,捐弃仇怨,消弭战争,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而并非什么民族"和亲",因为汉代史籍中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然而,随着"和亲"词义在北朝隋唐之际的衍增,民族"和亲"与跨民族的"政治联姻"叠为一体,于是,王昭君出嫁就被唐代的学者引申联想为是一次民族"和亲",从而世代流传,延续至今,遂成定论.事实上,"昭君和亲说"既无助于阐明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的真正历史意义,又会导致人们在释读汉代史料时思维混乱.研究汉代历史,应该摒弃"昭君和亲说".  相似文献   

18.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封建婚 姻制度和宗法思想在干部群众中的严重影响,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合法要求和行动遭到了来自社会多层面的压制 与打击,数万名妇女因婚姻家庭问题惨遭杀害或自杀。经过1953年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妇女因婚姻问题自杀和 被虐杀的现象基本杜绝。到1956年,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亦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期的婚姻形态大都承袭秦制,经过两汉400余年的演变,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蓝本。在此,从汉代婚姻形态的社会与思想文化背景、汉代妇女的法律地位、汉代婚姻形态的演变、汉代的结婚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事实婚姻"、"事实重婚"、"非法同居"以及"事实婚"是各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对其的混乱使用导致理论界的矛盾与纷争,文章理清了四个概念的不同内涵,把重婚罪的客观方面界定为前婚必须有效婚姻,后婚必须是无效婚姻,但并非所有的重婚行为都是犯罪,重婚罪的界定还要立足于法律体系这个整体,在民法、行政法规定的基础上去认定重婚罪的成立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