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明末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有一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刘叶秋同志认为“它通过杜十娘追求自由幸福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刚烈行为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女子的纯洁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有力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主题。”(见中华书局《古典小说论丛》1959年第一版84页)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文学小丛书《杜十娘》,编者在前言中写道:“《杜十娘》就当时反封建的意义上说,确是较为完善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自宋之后,就有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因文言小说诞生与发展在先,故白话小说多受其影响。本文尝试以冯梦龙"三言"中的两篇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来探究"三言"对同题材文言旧本的借鉴与改编。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编辑“三言”中的一篇。它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内容、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今天的读者仍有重要的认识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同时,对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据传,杜十娘的故事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实事。明·宋幼清曾把它写成传奇《负情侬传》(见《九篇别集》),在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中,也辑有这个故事的原始材料。冯梦龙又根据原有的人物情节,加工、改写成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氏的创造性主要在于:他用精炼生动的文学语言展开了极其丰富的细节描写的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忍受、李甲等典型人物,大大提高了这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有专家认为此作“即使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也决无逊色”。论者所言极是。  相似文献   

4.
苏州弹词开篇《杜十娘》改编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杜十娘》,是蒋调代表人物、著名艺术家蒋月泉先生的优秀唱段。通过对弹词开篇《杜十娘》的创作形式、唱腔风格、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弹词开篇《杜十娘》是蒋调的代表曲目,是优秀的开篇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受众人喜爱并传唱的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明代后期王朝衰败,矛盾丛生,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兴起。冯梦龙在编撰《三言》时,就折射出了明末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也展现了其自身的道德评判标准。本文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通过对此篇白话小说所褒贬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冯梦龙在明末市井气息浸染社会各阶层的状态下所发出的隐性的价值呼唤。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士人与妓女爱情故事的名篇。杜十娘追求真爱,遭到李甲抛弃后毅然选择跳江,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本文从人权思想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明代社会普遍的人权思想,杜十娘身上进步的和落后的人权思想,以形成对杜十娘命运悲剧的新认识,并探讨杜十娘的悲剧对现代女性人权保护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前   言在读《元典章》(及《通制条格》、《宪台通纪》、《南台备要》、《经世大典》等史料 )之际 ,使人迷惑不解的是其语言特别的难以理解。正如下述 ,我们确实得到了田中谦二、吉川幸次朗、亦邻真等人优秀论著的引导 ,但是即使如此 ,必然还会遇到不能充分理解的文书结构、不解其义的文章、词汇。如果参照见于该史料的其他部分及其他史料的用例加以类推、归纳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反而还会使更多的东西难以理解。此外 ,即使探索一下什么样的工具书有助于解决问题 ,也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的 ,要充分理解的东西太多 ,需要付出大量的劳…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杜十娘以个人的毁灭指控了罪恶的社会,完成了她性格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悲剧,不仅是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造成的,更是因为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所致.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牺牲品.中西方两位作家通过他们笔下人物的遭遇,对主人公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提出了批判.在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作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记不清是哪位先哲曾说过:“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主要看其妇女的解放程度”。处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期,妇女的思想意识显然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在晚明几位文学大家的作品《牡丹亭》、《三言二拍》、《金瓶梅》中都有表现,它们推出了一批与时代相映衬的女性:杜丽娘、孟玉楼、杜十娘……等。她们恰巧代表了社会的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女性:官宦小姐、商人妇女、娼妓,都具有朦胧的觉醒意识。她们有别于前代女性之处在于:她们都有或多或少、自觉与不自觉的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一种精致的毁灭范式流传并被当作反封建礼教的典范,通过文学祛魅,以"人性化冲突"为逻辑契入点,提出了对杜十娘形象进行现代解读的可能,并使杜十娘的艺术形象获得一种符合现代阐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杨明杰老师题为《<杜十娘>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的文章。在该文中,杨明杰老师不囿于文学史家的定论,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一扫中国文学史上若干年来对于《杜十娘》一文评价的因袭学风,为我们在古典文学遗产的研究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诸方面,作了新的有益的尝试。然而,提出一种新的见解或主张、阐明一个全新的论点,这不仅需要有翔实,可靠、足以支持论点的论据,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繁复庞杂,迷离扑朔的材料能够准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一点被作者所忽视。  相似文献   

14.
赵雷 《东方论坛》2007,(6):41-44
如果将《典论·论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维语境中重新解读,我们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标出性是符号学概念,指符号文本对立项中不常用的一项,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品质.话本小说存在明显的标出性悖论,即文本形式与价值观念是“非标出性”的,这用来适应作为非主流文类的生存策略;而故事则采取“标出性”策略以迎合读者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化需要,话本小说的这种标出性悖论是通俗小说文本的基本特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其集中表现了话本小说作为通俗文本的标出性悖论.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诗学观是个复杂的话题, 传统研究习惯于从兴、观、群、怨四个方面来理解。实际上孔子论诗不止这四个概念,“不学诗,无以言”的“言”值得关注,它不仅在《论语》中多次出现, 而且具有不容忽视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读易提纲》是唐文治先生所作《十三经提纲》第一卷有关《周易》部分的入门纲要。《读易提纲》虽为“开示初学读经门径”所作,但并非搜辑旧说,而是贯注了蔚芝先生对于易学的基本理解,是我们探寻蔚芝先生易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从《读易提纲》可见,蔚芝先生论《易》始终有一以贯之的精神,所谓“惟折衷于圣传”。具体来说,一是基于孔门解《易》之家法,强调通过象数义例来通达言、象并进而发明圣义,在象数义例的使用上以《十翼》为界;二则是在义理的阐发上同样以《十翼》为准绳。这不仅是理解蔚芝先生易学整体之枢要,也是“千古解《易》之准的”。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中有许多作品涉及释道,并体现出一定的宗教思想。它一方面对释道的辅教助化的功用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在一些小说中对释、道二教的一些流弊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批判。《三言》中所体现出的释道观是收集进《三言》中的众多作品的原创作者和冯梦龙共有的释道观。影响《三言》释道观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与释、道两教长期对中国士人的影响、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民风民俗的变迁等密切相关;同时,反理学思潮及"主情"思想的兴起也对其释道观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你"、"你们"、"尔"、"汝"的详细比较,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更加凸显出了"你、你们"一花独放的局面;《儿女英雄传》中代词双音节化越来越明显。原来单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基本演化成双音节代词;《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尤其是"你、你们"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