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白头军起义明朝末年,号称财富甲天下的南直隶(今江苏、安徽)和浙江地区,土地高度集中,三饷加派以及南粮解役十分严重,加上连年灾荒,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出现了“饿殍枕路,幽僻旷野,男女相食”的悲惨景象。农民走投无路,被迫揭竿起义。 1633年宜兴陈轼起义,1640年永嘉红包军起义,1642年括苍山农民起义,1643年奉化胡乘龙起义,1644年(崇祯十七年)永嘉佃农起义;瑞安左七起义;缙云包朝官起义;永康长生教起义。还有上海太仓沙溪镇家奴出身的顾慎卿和吕茂成、陈瑶甫组织佃农、役夫、家奴倡立“乌龙会”,有众数千,举行起义。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久,影响最深的是许都、朱之彪领导的白头军起义。  相似文献   

2.
<正> 如何看待张献忠的降明问题?这不只关系到张献忠的历史评价,同时也将影响到对明末农民起义过程中其他方面一些问题的认识,实有再作进一步探讨之必要。一、关于张献忠降明问题的考察张献忠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反抗封建强暴的英雄,农民起义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他在历史上曾经两次投降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冬,“就抚”于明将洪承  相似文献   

3.
史学界很多年来一直对多尔衮入关之初是否取消"三饷"加派这一问题持异议.本文试图通过对多尔衮入关后所执行的有关取消加派的政策、措施,以及对官吏的处罚的分析,得出多尔衮一直贯彻着取消加派、蠲免赋税的政策,从而站在经济角度给多尔衮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罗贯中《水浒传》七十回至聚义厅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止,是一部宣扬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名著,撰著于明朝初洪武末年。到了明朝中年嘉靖年间,有人续加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三十回共成一百回,称为《忠义水浒传》。明朝万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都由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所激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封建租佃关系是当时生产关系的必然选择,只要统治者能善待农民,农民不会造反.对封建统治者武力镇压农民应予斥责;但其实行恤民安民的招安政策,能缓和阶级矛盾和维持生产秩序,应予肯定.农民战争结束后,社会残破.新王朝的统治者因慑于农民起义的威力,被迫采取"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轻徭薄赋,宽政弛刑,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翟艳霞 《阴山学刊》2003,16(5):67-69
明朝末年,闽省海防废弛,海盗红夷之患严重。邹维琏巡抚福建,督办海防,力剿海盗,平灭红夷,劳绩甚著,然而在昏暗的朝政旋涡中,本为建奇功者却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民族。自周秦以来曾爆发了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但最终未能摆脱封建的枷锁;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可歌可泣的,但也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注定了农民战争的悲惨结局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不外乎两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为封建势力所镇压。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口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并没有摆脱被镇压的厄运。南朝唐寓之起义,隋朝翟让、李密领导的河南…  相似文献   

8.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了一场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战争使当时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饱受战火蹂躏。1681年,这场叛乱被清政府平定。为什么说它是叛乱?它为何遭到失败?这是本文将着重讨论的问题。一、三蕃之乱产生时期的历史背景1644年,满族统治者定都北京,取代了明王朝。旋即加紧对各族人民进行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仅定都后的两三年间,统治者就在近京地区通过三次大规模的圈地,圈占了十六万六千多顷土地分予八旗贵族人等。①对农民的各种“加派”,仅顺治七年(1650年)直隶九省即达二百五十万两有余;②江北地区的“练饷”在顺  相似文献   

9.
<正> 一、军阀混战和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是各地的农民反抗斗争并没有停止。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州郡的刺吏牧守乘机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当时的山东分属兖州(治鄄)、青州(治临淄)和徐州(治郯),曹操据有兖州,他是以镇压青州黄巾军起家的;陶谦据有徐州,他也镇压过徐州的黄巾起义;袁绍在河北镇压了黑山起义军,他的势力一直扩展到青州。与军阀武装割据的同时,许多地主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修筑堡坞,和农民起义军对抗。在山东地区,像这类的地主武装很多,如钜野的李乾、李典,任城(济宁)的吕虔,东阿的程昱,泰山的臧霸、于禁等都是当地地主武装的首脑人物。军阀的势力逐步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迹的.他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运动,维护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智"以自强,筹办起洋务.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还提出了所谓的"驭夷之法",形成了他的"驭夷"思想.这个"驭夷"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所接受,而且为他的门生李鸿章所继承,成为以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曾国藩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农村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二十三岁(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举,二十八岁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当了京官.这时已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以其非法性与秘密性及其常与各类反抗活动相结合,而被历代统治者以严酷手段加以镇压。但宗教在民间却自有其生存空间,各类民间宗教在历史上屡禁不止,不断出现。滦州石佛口王氏家族,前后10代人,两百余年间,既执着于弥勒转世王氏家族的造说,又为传教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惑,虽屡遭打击,却前赴后续,直到清嘉庆年间遭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2.
近来《水浒传》研究中有一种倾向,一方面认为过去对农民起义评价过高,指出它的许多局限和错误,甚至认为它不但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是破坏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却用极高的标准来要求《水浒传》和他所描写的英雄人物。这就形成一个悖论,一方面贬低农民起义,一方面又用超过农民起义可能达到的要求来批判《水浒传》。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德治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期望作为一种可以参考的统治模式 ,但直到孟子时代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用 ,原因是无论孔子或者孟子都没有找到这种思想与现实统治者的切合点 ;到战国末期 ,荀子对传统德治思想作了彻底的改造 ,德治思想才成为统治思想中的内容。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九项内容 ,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利益 ,但它们不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长治久安而释放的怀柔声音罢了 ,统治阶级或者它们的代言人都不可能站在民众的角度发展这种思想 ,更不可能把这种思想推向民主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林常薰 《河北学刊》2012,32(3):153-156
尽管明代是中朝关系最为密切、友好的时期,但在古代极度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中,亦不免出现反面性历史,贡女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反面性副产物。明朝每次向朝鲜要求贡女时,朝鲜都会陷入恐慌状态。而且,进贡到明廷里的贡女们的命运也极其悲惨。与之相反,贡女的亲族却占了"上国皇亲"之光,从此在朝鲜飞黄腾达,并且朝鲜朝廷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处理对明朝的外交难题。  相似文献   

15.
明初军额考     
明代军队分京营、边兵、外卫三种,其军额变化情况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初北边官兵约有69万,而《万历明会典》有关明初军数“原额”的记载只有大同一镇比较符合史实。京营方面,洪武朝“居重驭轻”之制根本没有得到贯彻,永乐时期才是真正的实施阶段,而且不久便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6.
付琼 《兰州学刊》2009,(7):168-171
在明清所刊苏文选本的119种版本之中,明刊102种,清刊17种。明刊本高密度生成于嘉靖以后,清刊本则呈低密度平均分布状态。由此可以认为:苏文选本在明代的流行程度大大超过清代;苏文选本在清代的流行始终处于缓滞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晚明那样的兴奋局面。以此而论,所谓明代苏轼研究“中熄”说就显得不尽稳妥。  相似文献   

17.
钱家先 《学术探索》2005,(4):122-127
清代名儒何桂珍,秉承程、朱理学精髓,讲求“内圣”,更讲“外王”;注重个人躬行实践,竭力把注重个人修养和求得道德完善的做法推向社会,直至帝王。其目的既在于解说和传播理学,更在于研究现实和拯救国势。他把宋明理学思想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统一起来,丰富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内容。其思想虽受时代局限,但不乏很多的现实借鉴成分。  相似文献   

18.
陈水云 《齐鲁学刊》2003,(3):115-119
清初词学的话语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话语建设方式上 ,或是沿用宋明词学话语 ,或是将宋明话语予以重新阐释 ,或是借鉴诗学中的有关话语 ,或是从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有关话语 ,而每一话语的提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在理论论争或批评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生玺 《文史哲》2006,(3):132-137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清军原先是愿意和明朝议和的,但崇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在调吴三桂援京或者南迁问题上又再失时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若与清方谈判或者固守北京,也很可能取得胜利。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归根到底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正确选择方能得以具体体现,这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涛 《河北学刊》2012,32(1):85-89
明代末年文人社团为何在"江南"兴盛?学术界归因于江南繁荣昌盛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兴盛的普遍规律,我们无意对此进行质疑,但对此也要作具体分析。我们知道,明代万历前期经过张居正的十年改革,社会经济再度呈现辉煌局面,但也未能阻止住明末社会全面衰退的历史命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南经济是否仍然保持其繁盛的强劲态势?如果江南社会经济在明末社会全面衰退的大背景下也开始衰退,那么,"文社经济繁荣说"就有可能是一个假命题。对此,我们不得不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