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道德存在:把握完整的人的必要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有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原生的意义上,人的道德存在实际上是人的道德潜能和基质,在人的后天社会生活中,人的这一道德潜能和基质实现了与社会理性、群体理性或职业理性的契合,形成了人的道德存在。迄今为止,人类的科学认识往往停留在对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研究上,其实,人还有着道德存在这样一重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冕 《南方论刊》2022,(12):14-17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过程。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具体现实,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仍面临着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对失衡;城乡精神生活供给和精神需求仍存在差距等问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具有的极为深刻的时代意蕴,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使国家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哲学含义上来理解生产,形成了全面生产的理论。“生活的生产”处于基础地位。把物质的生产和人的生产作为其有机组成的生活的生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运动的展开过程。“精神的生产”是以生活的生产、尤其是以其中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同时又具有反作用。精神生产是非商品性和商品性的统一。“社会关系的生产”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关系生产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精神:一种动力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来津  张燕 《理论界》2004,(1):82-83
人的精神建构及精神生活状况反映着人的深层本质。从精神生活中人们能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据,找到生存与生活的意义,精神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精神是一种活力因素,并始终发挥着作用。一、精神的动力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从属于物质的第二性的东西,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但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有时还起决定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力的表现。黑格尔也…  相似文献   

5.
一、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哲学(一)人的本质是哲学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和精神两大条件。人作为生命之躯,要维持生命的延续,就必须有物质、能量的支撑,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活动,来满足人吃穿住行用的物质需要。食色性乃是人的本能。但不能仅仅从生物学意义把人当作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实体,否则人的存在不过是一堆俗物肉体,与动物为伍,毫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帕斯卡说,是思想而不是肉体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以思想、精神为本质特征的,是思想、精神使人变得崇高、伟大、神圣。  相似文献   

6.
张莉 《中文信息》2022,(3):293-29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日益提高,基层群众不再是物质上的谋生,转而开始注意自身的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在当前社会下具有的各式各样的基层群众活动则是精神生活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实,为引导人民群众发展自身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科学社...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存在着生态平衡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社会精神生活中也有平衡问题,这就是精神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页)所谓精神生产,就是指以”精神劳动”的方式创造社会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的生产,也就是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同上,第30页)科学研究、理论探讨、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活动的范围。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除了要有物质生活、物质资料的消费以外,还必须具有精神生活,进行精神消费。所谓精神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精神产品的消耗与吸收。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之间存在着平衡,不过这种平衡不周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之间的平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口生产等四种生产活动.它们是维持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并能得以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消费活动.人的适度的物质消费活动和健康的精神消费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重要政治判断。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和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本质等思想观点成为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学理支撑。从百年党史看,为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美好生活创建等三个维度可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方略。这三个维度各自发力、协同弥合,有助于渐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试就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方式、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人类社会是自我发展着的社会有机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发生分化.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不同的手段,我们大致可以把社会生活分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等领域.社会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系统,是人们利用精神生活资料满足精神需要的活动.大家知道,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活动,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通过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1.
<正> 价值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探讨精神产品的价值问题,对于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有意义的。(一)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便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物质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活动;精神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活动。与此相联系,物质生产(或物质劳动)  相似文献   

12.
韩丹 《重庆社会科学》2012,(10):111-113
城市精神是城市人城市归属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认同。增强城市精神功用。对引导在这个城市生活着的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和生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郊、贾岛经济状况对其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影响精神生活.诗人的经济状况如何,对其诗歌创作和诗风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概括论述了孟郊、贾岛的经济状况,分析了诗人的经济意识、经济活动及其谋生能力与诗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进而探讨了诗人的经济状况对其诗歌创作和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媛 《学术论坛》2008,31(3):22-27
当代人类生活日益呈现出审美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引入审美态度;在非日常生活领域把审美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当前学术界对生活审关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人性的堕落,是人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审美异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是一种真正的进步,是人性的真正复归.文章认为当代人类生活审美化的意义需要从人的发展视阈中加以审视,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物质基础和文化形态的跃迁使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向:人的发展从以物质需要满足为目标和动力转向以精神需要满足为目标和动力,文化在人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文化在本质上是审美的,人类生活审美化的实质是人的当代发展的审美吁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产力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是:精神生产力正上升为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劳动力开始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直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重心;合理的先进性,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生产力社会化的国际扩展成为重要趋向。现代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保险收入、知识与能力收入、资产收入“三分天下”;所有权方面出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相互制约的结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关系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交织与重合状态。  相似文献   

16.
经过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温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导致我国农村出现物质需求畸形发展与文化需求滞后的不同步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不同步地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结果.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不能分裂地单纯发展物质生活,再发展文化生活,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是现代哲学,而现代哲学则是一种生活世界观和生成性思维。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现代西方的某些哲学家注重日常生活或精神生活不同,马克思所理解的生活世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马克思哲学核心价值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价值原则可概括为:解放人、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深入挖掘马克思开辟的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道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活的物化描述的是人对物的依赖状态.精神生活物化的根源在于精神生活的物质性,表现为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对物的占有、人际交往的物质化、精神生活的工具性存在和精神生活质量衡量的物化标准等.对个体来说,追求精神生活的自主和自由,不但要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提高生活境界,还要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与生态学时代——兼谈“地球精神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面对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与困境,现代生态学应运而起。它已远远超出海克尔1866年提出这一概念时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的涵义,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而成为一套完整的观念系统,包容生命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社会与地球、精神与物质的世界观。以这一世界观为基础形成的生态学时代更注重关系、交往、精神在世界中的整合和升华作用。人不仅是物质性、经济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存在,也是情感性、宗教性、艺术性和精神性的存在。精神在现象上的超越将取代精神在物欲中之沉沦。精神的进化将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文艺在生态学时代将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是沟通人类的精神通道。艺术融入生活,人与自然的对立得到缓解,地球上的生态将更美、更有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