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的科学文化观不是铁板一块,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尽一致的特点。在戊戌维新失败后流亡日本至晚年思想的转变这一阶段,梁启超科学文化观所凸显出来的是其科学主义之维,这一认识对于深入理解梁氏晚年科学文化观转变的思想动因、更好地把握其科学文化观的全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文化观教军章陈独秀作为一位跨时代的思想家,其文化观的思想体系化在“五四”运动前夕基本完成。因此,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文化观,对于确立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陈独秀文化观首先...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梁启超、章士钊是“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人物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杨明斋对他们宣扬文化保守主义的著述做了当时系统性和深刻性结合得最好的批评。杨明斋的文化观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唯物而不是唯心的立场来探讨文化问题 ;二是从大多数人而不是单纯从精英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化问题 ;三是文化研究要注意文献记载和历史、社会事实相统一。他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批判也是基于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他的文化观存在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缺陷 ,这也是时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所在  相似文献   

4.
一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而不对曾国藩的文化观进行较全面和较具体的探索,有许多问题难以说清楚。现提出个人一些看法。曾国藩是我国近代集封建文化之大成的人物。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其占统治地位的部分说,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有为封建统治制造理论根据的义理之学,有研究封建社会的实际问题的经济之学。  相似文献   

5.
近百余年来,文化争论浪潮滚滚,一浪高过一浪。这是中国文化史中史无前例的,在世界文化史中亦所罕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次文化争论热潮中,有识之士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观。概言之,有“体用”派,包括“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全盘西化”派;有“国粹”派。“全盘西化”和“国粹”派失之偏颇,而“体用”派亦不能超脱“体”的束缚。历史已证明这三大派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文化观?可喜的是,1935年张岱年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文化观:“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遗产,同时采用西洋的有价值的精良的贡献,融合为…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文化观与当代多元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 ;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分析、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 ;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黄文山是较早倡导文化学和从事文化学研究的学者 ,他早年信仰无政府主义 ,后改奉国民党正统意识形态 ,成为倡导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文山取文化学的立场 ,以文化学理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来探讨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他的文化观的转变 ,充分显示了文化学的理论对其文化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 ,反映了近代思想与学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史研究自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提倡后,扩大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为渐趋沉闷的传统史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反思历代修史“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因而他在其史学活动的后期,潜  相似文献   

9.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民族文化的定义起源与中西印文化特征,以及创建中国现代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建设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因此,研究张君劢的文化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评价新儒学的文化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敏 《理论界》2007,(5):151-152
文章分析了陈序经“全盘西化”文化观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建立在“文化圈围”理论基础之上的“全盘西化论”,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情感层面都有不可行性。但并不否认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蔡尚思我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已详见于《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等专著,并写有《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大丈柱》等专文加以阐述,这里略述其大要...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后期文化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梁启超后期思想的评价,不加分析地给予全盘否定,认为他不但在政治上日趋保守反动,而且在文化思想上也一反前论,从批判传统文化到称颂传统文化,从传播西学到敌视西学。老年梁启超和青年梁启超,判若两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不可否认,梁启超晚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趋时”,政治上日渐落伍;但梁的文化观,前后却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在对待中西文化上,既不是一棍子打死,也没有全盘肯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思想已被广泛地研究,尤其是他的文化观,近一、二年已有开拓性研究,但许多人注重了对其文化观精义的探讨,对其意义和影响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观察。梁漱溟是站在当时的时代看文化问题的,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关。因此,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方面阐述其文化观的成就与困境。  相似文献   

14.
付玉成 《南方论刊》2006,(10):81-82
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近代文化史研究中的动因、起点问题、五四精神、传统文化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区域文化、近代社会文化史等方面不同意见的诸多见解稍加整理,并总结与评述,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重要的首领人物,也是近代中国一位首倡对外开放的有识之士.在他主持太平天国后期朝政时,秉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不断渗入,他撰写了《资政新篇》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史名著,表明他对中西文化进行了优化的选取和对策,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西文化观.本文仅就洪仁玕西方文化观问题作些探讨和反思,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演变、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出路、终极关怀与现实选择关系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罗素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中国问题》集中反映了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判断,呈现了他的中国文化观,他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研究和解读中国文化,比较客观地分析和评述了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地理学是中国近代认识西方文化及科学的入门学问和变革传统观念的利器。中国中心观是阻碍文化交流和学习的瓶颈,其变革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世界观、文化观和思维方式转变的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近来参加《中国文化史》的编写,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感到学术界过去在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研究方面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学者的兴趣集中在人文荟萃的战国时代,对于更早时期的中国文化的源头则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就是在前一阶段的“文化热”中,这个问题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窃以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目前亟需解决一个三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总体特色的问题。个人不敏,试就这次编写工作的一些考虑,对上述问题谈一点认识,不妥之处请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袁忠 《船山学刊》1995,(2):91-101
有关梁启超的文化学说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他的文化史、中西文化细致比较层面,这方面他的贡献无疑是重大的,有许多甚至是拓荒的工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性把握,对文化现象的形上思考。考察其文化哲学将有助于认识他的生活历程、学术思想乃至政治倾向。 “流质易变”(康有为语),“首鼠两端”(革命党人语),“务广而荒”,“太无成见”(自语),这就是梁启超的规定性,考其一生,政治思想一改再改,政坛活动翻云覆雨,著作繁杂且存抵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